分享

颜真卿与颜体书法(完整版)

 没有烦恼的人 2022-08-27 发布于广东

颜真卿,中国书法的标志性人物,出身名门,著名的琅琊颜氏,据说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后人,家族中书家墨客辈出,他自己也精通于此。

颜真卿历经四朝-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目睹了安史之乱及大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书法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

图片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为大唐西京长安千佛寺多宝佛塔写的碑文,讲述的是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记载的是当年唐玄宗为修宝塔,拨款50万两白银,赠予上千匹绢布,碑文的文案是由唐朝文学家岑勋撰写的,而后经由颜真卿将其用他的书写将碑文写出,再由碑刻家史华刻制于石上,现存于我国的西安碑林之中。

中年时,他被派出京城,在山东平原郡(现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任太守,行书《祭侄文稿》便和之后发生的安史之乱有关。

简单来说是这样,平原郡离安禄山辖区很近,颜真卿察觉到了他反唐的意图,于是一面继续文人泛舟吟诗的风雅之事,一面暗地做准备。安禄山反唐时攻陷了诸多县郡,而作为他南攻的重要关隘,平原郡却在颜真卿的镇守下得以保全。那时,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守护着距其不远的常山郡(现河北正定),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则往来于烽火间,为两地传信。

后来颜季明为叛军所俘,叛军想要以此迫使他的父亲投降。颜杲卿不降,于是颜季明便被叛军处死。苦战之后常山郡陷落,颜杲卿也被俘虏,继而又被割了舌头、凌迟处死。史书中有记载:“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

两年后,战事稍平,颜真卿四处寻找家人尸骨,最后只找到了哥哥和侄子的部分遗骨。这份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安葬颜杲卿父子二人遗骨时写下的,也是他极少数的存世真迹之一。

图片

从字的样貌上可以看出,在悲愤苦痛之下,工拙与章法并不在书家书写时的考量中。随着情绪的起伏,字落到纸上,全凭手上的功力和心的引领。全作自然而发,凝重峻涩,姿态却缭乱鲜活,其中有许多涂抹修改之处,比如“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一句就被频频划去重写。循着这些笔迹,不难贴近书家当时的心情。

图片

《颜勤礼碑》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那时候的颜真卿已经70岁,书法日臻成熟,是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有人说《颜勤礼碑》较《多宝塔碑》,字体更加圆润,就像书家本人一样,经历世事沧桑,为人处世更加老道。

可以看一下若干字体的对比,左侧为颜勤礼碑,右侧出自多宝塔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颜真卿做人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在晚年面临最困难选择。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叛攻陷汝州。唐德宗李适听取卢杞的建议,派遣75岁高龄的颜真卿前去招降。

在官场沉沉浮浮了近五十载,颜真卿自然知道此行凶多吉少,甚至可能有去无回。可是为了大唐能够安定,他愿意孤身涉险。

面对奉旨而来的颜真卿,李希烈软硬兼施,有意策反他为自己效力。然而,身为四朝元老且以忠烈闻名的颜真卿,又岂肯为了生死而舍弃名节和大义?

李希烈立下马威,他面不改色;李希烈派人好言劝降,他严词拒绝;李希烈囚禁他,拿活埋恐吓他,他说生死有命;李希烈派人以“不投降就烧死他”相要挟,他起身就要往火里跳。

最终,李希烈失去了耐心,派人将颜真卿缢死。就这样,颜真卿以死明志,终年76岁。

最后,学习颜体自己尝试练习一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