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窗边的小豆豆|由她想到的未来要做的努力

 老开的咖啡屋 2022-08-27 发布于北京
走在路上,看到了小不点儿。
不是那种远远就看到,而是离着大概两米的距离,我停下来,她也停下来,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我叫她,她叫我,然后彼此走近。
她个子比较小,我就弯下腰和她说话,她伸出双手要拥抱我,我很自然地蹲下来,把脖子凑过去,让她的手臂放在我的脖子上。
这样一来,我俩离得很近,我亲她一下,她亲我一下,像之前一样。

“好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去干什么?”
“@#¥%”
我没听懂,她又重复了一遍,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我连蒙再猜知道她说的是去五彩城。
“你上五彩城干什么去呀?”她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我很想你,你有没有想我呀?”
“嗯。”
“我想你,我就说我想你了,那你想我,你要说什么呀?”
“我也想你。”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她说什么我也听不懂,她也不愿意说了。
“好了,我走了,9月1号开学,我在学校等你哦!再见!”
“再见!”
这两个字说得特别清楚,比之前清楚很多。
我在想,为什么“再见”两个字很清楚,之前我们对话的内容不清楚?
“再见”的发音很清楚,可能因为她经常说这句话,所以很清楚,也就是说得多了,就清楚了。而在刚才的对话中,这些字、词或者句子并不常说,她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回答,但是发音不清楚。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她的语言训练中可以加上日常用语的训练,多听一听,多读一读。

和一个前辈聊天儿,提到了小不点儿这一年的成长与变化。
她基本上能算得上我们去年一年努力的成功案例,她有进步,我们发现了和她交流的方法,就像前辈说的——我们找到了开启她的心门的钥匙,接下来就用这些方法帮助她融合。
而小不点儿进步的这一年,也是我成长的一年。
从最初的着急,无论我怎么说怎么做,小不点儿就是没反应,老师们也不理解,觉得我要求太高,过于严厉,直到大家看到她的进步,才知道我为什么严厉,为什么要求高,“因为她可以做到。”我记得满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眶是湿润的。
后来我不着急了,一个方法对她不管用,我就换方法。别人不理解没有关系,只要我探究出方法,证明这个方法有用,大家一起用就可以了。
到后来,我不仅不着急了,反而更加有耐心了。
她不看别人的行为,我就引导她看;她不听别人说话,我就引导她听;她不和别人交流,我就创设条件让她不得不交流。
我越了解她,心态就越平和。
以前,我很害怕自己出现这种平和的状态,对于我来说,平和意味着接受她的能力就是如此,接受她的能力就是如此之后我害怕自己就没有努力的热情了,所以我就用一种激进的状态对抗自己可能出现的平和状态。他们说那是束手无策之后的表现,我死扛着不承认。现在我承认了,就是,那时我无能为力,我能做的就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如今,我心态平和了,这种平和意味着我能接受这个方法对她没有用,我会换另外一种方法,我接受她的慢,但我更相信教育会让她有所进步,即使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双脚交替上楼梯,双脚交替下楼梯,我都会兴奋很久,没有人懂我的兴奋,我只能把这种心情写在这里,安慰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今年有个小朋友,预测会和小不点儿有一样的学校不适应的情况,但我一点儿也不担心,甚至有些兴奋,想要快点见到她,把之前的探索应用到她的身上。

我说老师们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很好。
前辈摇了摇头,说了很多,那些故事和我看到的恰恰相反。
但我没有觉得伤心或者无助,反而想要做更多,做更好!
老师们只能在爱心层面接纳他们,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胡老师从爱心上接纳小不点儿,所以愿意给她换裤子,愿意和家长交流如何训练孩子的发音。她说的那句话一直让我很感动,她说:“如果不是你拦着我,我每天给她换裤子都愿意。”我不自责,我也不后悔拦着她,她已经不止在爱心上接纳小不点儿了,她在不知道我要做什么的情况下,相信我,愿意配合我,说明她也想从专业上帮助小不点儿。
我相信在我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小高高,说起笑笑,她总是感叹自己之前的努力不够。她的每一次感叹都让我看到了她愿意为特殊儿童付出的那颗心。
满满,她理解昊昊的状况,不责怪他。
就像前辈所说,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愿意帮助特殊儿童,只是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而这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蹚出一条路,大家是愿意走在上面,帮助更多孩子的!

和小不点儿一起成长的一年让我意识到,一个要在一年级“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解决”不是解决他的障碍,而是找到开启他们心门的钥匙,把这把钥匙交到各个老师手里,谁都可以打开他们的心门,让阳光照进去。
新的学期,跟自己较个劲儿——在一年级“解决”学生的问题。
写完这篇文章,又想再和自己较个劲儿——把开启小不点心门的钥匙传递到胡老师手里,她愿意做,我愿意想,还怕什么?
新学期,希望能和更多的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