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听涛品海 2022-08-28 发布于江苏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赵倩

摘要:“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核心,“四因说”认为:世闾万物生灭、变化的原因在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的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四因”中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统一的,而运动变化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把四因说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两大原因。其中,质料是被动的,本身不具备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力量;形式则蕴含了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的力量。所以,质料只是形成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才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决定性原因。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四困说”的论述,阐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思想,以及他最终倒向唯心主义的实质所在。

关键调:亚里士多德;质料;形式;动力﹔目的

亚里士多德,希腊著名哲学家,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他在当时各个领域中都进行过独立的研究和探索,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哲学思想始终摇摆不定,他的观点很接近唯物主义并且显露出很多辩证法的思想。但是,他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又是不彻底的,所以常常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动摇徘徊,最后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坑中。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就是从唯物主义开始,以唯心主义告终的哲学典型。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脱离事实根据的,理念与个别事物是相分离的,它并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而要说明事物的存在,他认为“我们应需求于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认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原因可以分为四项而予以列举。”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四因才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四因说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质料因,认为质料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基质”,实质上他把质料定义为抽取了具体规定性的最一般的物质,这是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比较明确的提出物质概念,这一观点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吸收和抽象概括。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中还包括“种”的概念,所以他所说的质料与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元素又不完全-一样。更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把质料看作是完全被动的东西,自身不能运动,也没有任何性质形状,只是原始的基质,必须有“形式”加之与它,才能成为某一具体事务。这种质料被动学说不仅被经院哲学所利用,也成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理论上的错误来源之一。在“四因”中,亚里士多德还主张,每一-事物都有质料(内容),也有形式,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他认为形式不是独立的实体,不能存在于个体以外。这种观点不仅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而且包含辩证法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有过分强调形式的作用,认为形式是主动的,有了形式事物才得以成为“是什么”。同时,他虽然一方面反对形式独立存在的观点,但又认为形式因先于质料因,且先于质料与形式的结合。他说:“假如认为形式先于物质而更为切实,同样理由,这也将先于两者的组合。”这种观点显然背离唯物主义而倒向唯心主义。至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动力因和目的因,就更加明显表现了他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他很重视动力因的寻求,并就此批评了以往哲学家。我们知道,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变和对立统一斗争的观点。德谟克利特则提出原子自动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较之这些观点实际上是落后了,因为他否定了物质自身的运动。亚里士多德十分看重目的因,认为“那些产生出来的、而且是由自然产生出来的东西里面,是有那种有目的的活动存在的”,把目的因看做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最高准则。然而这一观点歪曲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把人在社会活动中有目的的活动强加给自然界,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

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之后,又进一步认为,四因可归于质料因和形式因,形式因指事物的本质结构,目的因是事物本质的实现,动力因是指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其形式的确定表现,所以目的即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本身就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事物之所以有变化,是由于它趋向于-一种目的,万物都向着一定的目的而生存。“因为那个'是什么’和'所追求的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来源与这些东西也是同类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事物的

形成是质料的形式化,以求达到其自身的目的的过程。

为何亚里士多德在“四因说”中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呢?原因有二:

阶级立场:当时希腊城邦统治出现危机,由于各奴隶主贵族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形成了三大派别。作为中等奴隶主思想的代表,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他自己是马其顿王子的老师,与当时统治希腊的马其顿国王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希腊人应该独立自主,不应受马其顿国王的统治。因此,他希望用调和的方法来解决希腊城邦的统治危机,所以上述阶级立场就决定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具有自圆其说的特点。

二元论观点:亚里士多德在实体学说中肯定了具体事物的存在的同时又肯定了“一般”、“种”、“属”的存在。他认为,质料和形式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个事物是质料还是形式是由它同其他事物的具体关系来决定的。因此,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只是限制性的概念,并无现实的存在性可言。这-一观点包含了质料和形式的相对性以及就事物而言质料和形式不可分的辩证法因素和唯物主义色彩。同时,他承认具体事物是运动的,哲学研究的实体就是第一实体,对于个别事物进行最一般的研究,探讨最--般的规律和根本原因。然而在总的趋势上他混淆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实体是寻求最一般的原因,自然界之所以有某种事物存在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而这个本质即四因说中的“结构”即“形式”,是第二实体,从而导致了唯心主义。

从亚里士多德对“四因说”的论述,可以看出这些思想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列宁称他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处处、到处都显露出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然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阶级立场的历史限制,亚里士多德未能把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贯彻到底,往往在即将深入论述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倾向于唯心主义,并让这些倾向取得了主导地位,从而被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所利用。(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

[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6.

[2]全增煅.西方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70

-191.

[3]―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49 -68.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张竹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132- 1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