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总是我知道我知道,事实上你知道多少

 雅视觉2022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写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我有失偏颇,当然,写下这个标题的目的并不是指责,我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任何人,只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起到那么一点自问,自省,自思的作用,这样足亦。

“这个我知道,只是……”

“我当然知道是这样啊,但是……”

“我早就知道,我不是说了嘛。”

“我知道这件事不是这样做,但就是这样了嘛。”

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只要你一张口,我知道三个字立马蹦出来了,让你根本没有办法接着往下说,除了主观意识非常强,再有就是自我存在感不足,严重缺失自信,所以才需要不断的去解释,争辩,以此来博得赞同,他的关注点永远在自身,看不到他人。

“别说了,我知道。”

“这些我都懂,就是结果不是我想要的嘛。”

“你们说的,我会不知道吗?”

无意识的强调自己,申辩自己,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总结综合症。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作为听者那方要么无言以对,要么只能苦口婆心的再说一句:你能不能学着先听别人把话说完啊?

或许能有短暂的正常交流,但很快又是延伸一系列的解释甚至诉苦也紧接着来了。

这类人不知道会倾听才更是一种素养和智慧。随性是自由的,任由情绪失控能迅速带来快感,当然也因此,会让我们人缘尽失,真正想请教的时候,计较者说一句:你都知道啊。大度者也会说:类似事情,好像发生过吧。社交之中动不动就“我知道,我知道”,这几个字会成为我们的大敌。

有句话这么说的:从自已的身上学习是愚蠢的,从别人的身上学习才是智慧的。正因为内在的匮乏,才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正因为觉得别人给出意见是为了打压,有这种打压别人才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才会造成步步维艰,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心里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自己是怎样的人也才能把别人想成怎样的。

如果我们不懂得丰富内在,提升能力,总是权衡着得失,面子盈亏,那么就必然让自己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格局永远无法放大,那高度自然谈不上,没有高度你就看不远,只会死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越垦越稀薄,越翻越费力。

类似的事情重复出现,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这个时候你必须要走出自我这个陕窄的空间,看到,听到别人,交流才能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觉得我在听就是低人一等,我们都是平等的,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谁高谁低,谁轻谁重,更没有谁赢谁输。只是意见的互听,观念的交流,立场和角度的互换,这样才能达成一种共识,从而产生共鸣。

一个患有自我总结综合症的人,不会需要朋友,更不会懂得每个人都需要导师,正如刘备需要诸葛亮,他一直把他的意见放在首位,有了他的辅佐才成就了刘备的霸业。


 

不懂得沟通就不会有认识,只会加重偏见和情绪。会觉得自己最有理,自己最无辜,对方就是错的,就是蛮横的,心里积压着越来越多的不满,抱怨,双方关系也会恶化,最后心生芥蒂,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没有割舍不下的利益或情感关系还好,大不了就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如果是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呢,是让自己一直处在积郁当中还是先学会反思自身呢?

记得以前自己也总是出现类似的情况,一有意见不合就争辩,解释,还美名其日:我就是直性子,别人冤枉我了当然要解释。心里感觉很委屈,非要辩出个输赢。随着心智的成熟,接触的人群更多后,才知道出现任何的情况,会有任何的意见相左都属于正常范畴,没有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争辩更是弱者的表现,而弱者都易怒。

而只有多审视自身,才能发现更多的不足,真正懂得多的人往往说自己不懂,而不懂的人才总是喜欢彰显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