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知道是不是职业倦怠了,哪一天自己也会递交辞职信

 社工客 2020-12-31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活久见

各位同行,我最近很累,也不开心,你们有这种心情的时候多么?不多说了,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吧。

笔者去年4月份首次进到广州的某家综实习,毕业后顺利转正,至今,该是工作了约一年半了吧,实习的那段时间,因为担心不能如愿转正,且对自己要求也较高,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尽快独当一面,因而会经常选择加班,那时虽辛苦,但我无怨无悔,我一直相信那是每个“新手”都应该有的洗礼过程,是每一个“高手”必经的阶段。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自己的努力,加上行业“缺人”的现实情况,我顺利入职了,我自知自己的入职带有“运气成分”,所以在心中不停地都提醒自我,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所以勤奋与刻苦一直都是我工作的状态。

“鲶鱼效应”大家应该听说过吧,那时的我,在机构领导、在大批的老员工眼里,就是那一尾搅动池水的鲶鱼,但不同的时,我能感觉到,我的“突出”并未能激活或带动其他同事的工作热情,单位里“拖欠文书”仍是每个月会议都会重复提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每次开会说这个问题是在浪费时间),不怕大家笑话,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一般不会拖欠文书(但我承认自己很多时候都是加班写的),我就想那些老员工为什么不加一下班呢。

虽然想不明白,但过去的我胜在有冲劲,一直勤勤恳恳,甚至还在别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将自己领域的工作做得比过往更好了(这是机构领导说的),可能是自己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太过于“异类”了,所以年末机构会议上优秀新员工我也有一个名额,而且机构在招标工作中还让我跟着去开眼界,进一步了解行业的情况。那时我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做事,也很少出去社交,感觉自己的人生正因自我的努力而处在上升状态。

年后了,我还留在这里,有空的时候我会尝试与大学的同学,其他同行相约出来走走聊聊,正如我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中写道:人的职业规划应与行业的发展态势,时代的进步相统一,我一直认为自己身在“草庐”,知之甚少,眼光受限,所以我会捉住很多机会去增长见识。

也就是这个让我付诸行动的想法,让我知道了行业内更多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哪个机构在某个领域的服务特别突出,某个地方的指标是相对较低的,某个家综或项目的福利是比较好的等。或许是“知道得太多了”,我的心不再像以前那般的“单纯”,我会对比,过去我认为单位付钱我做事是天经地义的,现在与同行交流得多了,他们给我的“指引”是:单位付钱买我们每天8小时的自由与想法,我们在那些时间段里做好就行了,没必要为了工作牺牲太多的业余时间,我们社工也是人,我们需要恋爱结婚,需要交际,何况我们没有加班费,我们太拼也是那个样,好不到哪里去的。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我似乎更能明白那些过去让我疑惑不肯加班写文书的老员工了,他们应该就是那种“知道得太多的人”了吧,他们或许看透了。

其实,让我感到疲惫的还有其他一些现实因素,我服务的社区面积很大但辖区中只有一个家综,一个街道下面有好多个社区居委会,而且今年根据专家意见,我们每月都需要去对接,去了一般总会“领点任务”回来的,糟糕的是每次去我总感觉自己是”低居委一级“的,人家说的很多事情,我们都要接受,有时候我们辛苦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年度计划又没什么关系的,所以一到中末评,就需要提前修改自己的调查报告与年度计划,以便专家看起来调研、计划与行动是符合的。

在此也多说一句,我首次接受中评的时候,专家让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说了,结果他看似很不屑地说我有这个想法应该去政府的某个部门找个职位才是,一点社工的专业性都没有,那时我不是很高兴,但觉得专家说的就应该是对的,所以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末评的时候,换了一位专家,她在给方向、建议的时候与我中评时说的几乎一样,她是支持我原来的想法的,评估结束后我还特地去问了督导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意见,督导说是每个人切入的点不一样,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所以会有差别。

此刻也再提一句:希望各位专家在去评估的时候更多的是怀着一颗交流与学习的心,态度谦卑一点,这样可能大家更能受益;各位新入职的社工同行,也请记住,专家只是给意见,你自己也不一定是错的,所以当你的想法被否定的时候也不要过于灰心,意见交流没有说谁对谁错的,心宽一点,相信自己,说不定过几年你可能就成为专家了

我们这里还有自己的“特色”,上班时间为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几乎每位同工每月周天都有值班的机会,我们没有完整的周末,今年单位的情况更是糟糕,辞职的老同事有太多位了,但新进来的人员却很少,说好10万就配备一名人员,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单位太惨了,欠缺的人有点多,我们自己内部没有能力可以从别的项目点抽人过来,因为其他项目点的人员也貌似是不够的。

感觉自己无辜受牵连,每周、每月值班的次数都增加,一些原本由专人负责的事物也变成了公共性的,大家都需要协助,本职工作都做不过来的时候,还承担了额外的工作,但似乎福利并没有额外的增加,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这里的领导,久不久就给大家灌一下鸡汤,希望大家与机构“共患难”,有些同事走了还成了机构层面的负面教材,说别人不懂得感恩,反正就说闲言碎语一堆堆。

我忘了这个月自己有没有连续两天休息过,我也不知道自己累积了多少天假,反正记不记都一样,根本就没时间休。以前感觉社工工资不高,但应该是比较空闲的,因为想着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现如今看来,我真的想骂过去的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天真的想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