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掘自身的宝藏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雅视觉2022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告诉自己:

从今天起不熬夜了,要早起,可是,心里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说,别玩手机了,别玩手机了,你怎么老是说话不算话,另一个说,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闹钟六点响了,随手一按,对自己说着,再眯一会儿,就一会儿;

从今天起,要锻炼。为了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选择了去锻炼,就觉得自己很好、很赞。没去锻炼就对自己产生负罪感,于是咬牙坚持着,三天、五天、一个月,甚至半年。当出现情绪或其他因素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歇一两天没事,不影响什么,然后,歇一天,歇几天成了常态。

从今天起,立下目标,一个月看三本书,情绪高昂的跑去书店买回来一撂书,堆在书架上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这些书一本本看完,于是,坚持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期间工作上或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多事情,第一天没有抽出时间看书的时候,心里着急的对自己说,明天一定要把今天没看的书补上去,明天又是这样的时候,后天补,日复一日,明日何其多?书成了摆设。

从今天起,坚决把控制体重在自己满意的重量,可是,面对美食的诱惑,朋友的怂恿,又对自己说,我吃一点点,就一点点应该不会增肥吧?起码我比以前吃得少多了,总不能饿着吧。

所以很多节食减肥的女生,一段时间的严格控制后,变成补偿似地猛吃,反复循环后居然越减越胖。

我想起余点在《女神日常修炼手册中》曾经表达过:女神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身材,在高热量高脂肪美食的诱惑下,胖子的思维一般是“我不能吃”,而女神已经修炼到“我不想吃”的境界。

简单来说,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会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此外,心理学家指出,纵容自己的人,他们都认为自己做决定时,能够很好把握并没有失控,也没有罪恶感,他们有时甚至会为自己辩解:“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点奖励。”

正是这种看似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会使我们堕落,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自己就是对“美德最好的奖励”,这时候,其实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而向诱惑不知不觉的屈服了。

该熬的夜继续熬,该睡的懒觉继续睡,该偷的懒继续偷,该长的膘继续长,该缺乏的知识继续缺乏,于是,对自己说,差不多就算了,纵容自己,妥协生活。

曾经的诗和远方,成了眼前的苟且。然而,有些人却不一样,定下的目标,想到的事情,不仅说到做到,还能坚持到底,这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看上去人生像开了挂似的,顺风顺水。

其实,导致结果不同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发挖掘出了自己身上的宝藏,这个宝藏上帝很公平的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那就是自控能力。

自控力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最重要的是,自控力本来就存在我们大脑中,而我们守着这样的金矿,却在拼命地寻找别人的经验和办法。

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可以复制,但是自控力,却是突破自我的最佳方式。

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心理专家,认为自控力和压力都是生理指标,当需要自控时,大脑和身体内部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帮助你抵制诱惑的冲动,这就是意志力的真相就是:“三思而后行”。

它会让身体进入更平静的状态,能有效地避免了冲动行事,就像有了一个很好的缓冲时间,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长远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能带给我们动力的事,是获得我们“想要的”,避开我们“不想要的”。

如果告诉自己,早起锻炼、减肥、戒烟、增长知识等是件正确的事儿,而不是件让我们达成目标的事,就不太可能坚持做这件事。

当取得进步时,本以为会刺激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进步往往会成为我们放松的借口。

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教授通过实验证明,当他们告诉成功的节食者他们已经减了多少体重,然后向节食者提供庆祝节食成功的两样礼物来选择,一个苹果或一块巧克力,85%得到鼓励的节食者选择了巧克力。

同样的每年6月高考结束,苦读了12年的莘莘学子们,有的疯狂的撕书,有的连续几天通宵熬夜打游戏,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心理学家称之为目标释放。

原来,曾经努力克制的目标会变成无比强大的诱惑,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挡,这也意味着前进一小步,甚至会导致在其他方面后退两大步。

不要想着这样做就是好的,那样做就是不好的,道德许可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危机,更不要再去纠结自控是惩罚,放纵是奖励这样的简单道德评判,我们只要记住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而此刻冲动,懒散容易受诱惑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表现得像个必须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做出努力,进而索要奖励的人。

有句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人是环境的产物。

当身边都是热爱读书,充满正能量的朋友,自己即使偶尔情绪低落也会在他们的感染下重新振作。

如果身边很多朋友都处在压力极大的情况,这种感觉也会传染,不由自主地让自己觉得压力增大。这充分说明情绪像细菌一样,在人群中传播,并且没有人能完全不受影响。

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而受欲望支配时,我们可能在冲动前选择屈服,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别人举止不良时,我们的自控力也会降低。

原来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在一念之间,都是会传染的。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就不难发现,失眠的人越想入睡越反而发现自己越清醒,忧心忡忡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

心理学中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更是如此,越是禁止两人相爱,彼此就爱得越发深沉。压抑人的本能时,会产生这种讽刺性的反弹效应。

所以,当我们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儿,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这才是真正靠谱的举动,也才能真正让我们获得这份自身的宝藏,让自控成就我们最美好的人生旅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