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得不可

 昵称62453683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非得不可

作者丨张彬

做成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于外人来看,总觉得这事可以不做,也可以少做,常常会抛出一句话来,何必呢。

是呀,何必呢?实际上,很多局外人对于当事来说,并无多大的影响力,或者本身就没有多大的派场,要不就是有些人真的嫉妒,而生出某种意念来,再则就是那些多事人,闲得没地搁,总爱出来弄些事,以此来显摆自己的能力。

很早以来,传统骨子里受到影响,特别是无后为大,还有现实世俗眼光的实际偏见,结婚生个儿子成了不少人渴求的事。只是在某些特定时期,受到特定的限制,让不少人这个梦破灭了。

但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有可能,尽力创造机会也要完成这个愿望,这便成了一种铁定的向往。

有位朋友,因为没生成儿子,成天与妻子吵闹,有时候还大打出手。常常无理由的找些事,把家庭气氛搞得一团糟。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朋友离婚时把女儿带在身边,父女俩生活在一起。时隔二年,朋友偶遇一位未婚30多岁的异性,两人年龄相差10多岁。婚后,生活还算可以,两人也商议着努力生个儿子,也算是完成朋友的心愿。

两人一拍即合,正如所愿,这个上天安排的儿子也便自然降生。儿子的到来给了朋友很多快乐,逢人明显笑多了起来,腰也挺直了。

只是当儿子到来时,朋友与女儿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每天都能够陪伴着的女儿,甚至几天也不会问问,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儿子身上。有时候女儿找朋友要钱,或者商量些事情,朋友多半是随便应付着说几句,要么就数落几句女儿。经历几次后,女儿变得有些冷漠,对父亲也开始产生一种不满意的情绪。

父女开始有了些矛盾和不理解。后来,父女也有了口角。这事不久便不断的向外传播,引起好事者的反应。不少人就背地里指指划划,多好的家呀,一个女儿多自在呀,干吗非得生这个儿子,有什么好呀,看看现在父女不和,实在可惜。

朋友在众人的骂声和嘲笑中度过,慢慢的背上了骂名,还背负着沉重的罪过,情绪又一度陷入低沉中。

朋友是从农村出来的,家中也是独苗。小时候在农村因为没有兄弟,经常受人欺负。出来外面混,算是有了点出息,只是父母不愿从农村到城里,年龄又大,长期无人照料。朋友多次说到,女儿终究要出嫁,身边如果没个儿子,老了病了恐怕连端碗水的人也没有。在朋友看来,生个儿子不仅仅是长脸面的事,重要的是为了防老养老。

曾认识过一位老人,退休前也曾风光过,家中只有一个儿子,且儿子儿媳都有份不错的工作。生有一对儿孙,老俩口均有退休工资。儿子儿媳对老人挺孝敬,只是很多时间老人的生活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虽然大家没有说出来,但从各自的表情上已经很明显。

老俩口经过反复商定,他们下了一个大的决心,搬到乡下老宅去住,还年轻人一个空间。

老人确实很不舍的硬是住到了乡下,以为可以自在的生活着。没多久,城里熟悉人说俩老干吗住乡下,城里不是好好的,还可以帮忙带孙子,不会是逃避责任吧。而乡下人也不闲话的,这老俩肯定是没办法和儿子儿媳住下去,老了也不自在,何苦又跑到乡下来受罪。

老俩口听了这些闲言碎语也矛盾过一段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生活总归是这样,不论是好是坏,免不了有人说三道四。这当中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不怀好意的,有闲过头的,有专门想看别人笑话的,有净想别人过得不好的,有只会说别人不会想自己的。不是当事人,怎么可以知道当中的事呀。

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着的人才知道。对于外人来说,只会看外在的东西,是不是好用,用得称心否,或许是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定要。需要的就必须去做,尽可能做成。往往在这个过程里,会遇到一些外力的阻挠或是外面的风言风语,倘若没有定力的话,弄不成就会中别人的招。所以,这个时候重要的不被这些东西乱了心,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一路走下去。

人生有一些特定的选择和时间上,总会有非得不可的东西,而对他人来说或许就是一种不必要的东西。有人想去解释,有人想去辩说,这都是无用的做法,只会更让人多心。

面对外在的东西,在非得不可的当下,只能往前。退却下来,心不会甘,似乎欠下一场债,倒不如实在的迎上去,给自己一个回报。

2021年8月12日

原 创 首 发

❀作者简介

★★张彬,网名,我悦我行,男,江西余干人,自由撰稿人。从事新闻报道多年,作品数百篇。生活之余拿起笔写文学作品,给生活添色,多点感悟。



来源:我悦我行(微信号:zbklsh6688)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敬请告之)

本期编辑:张彬

不是好人
嫉妒着便也淡了
喜忧之见
多事人多愁
婚姻挽留
班长,想你了
兵味
幸福只是短暂停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