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小印象

 昵称62453683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村小印象

作者丨张彬

故乡从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印记。无论行多远,离多久,都是游子心中磨灭不去的那份情怀和思恋。

故乡的一草一木,皆是最亲切的呼应。不管何时,闭上眼都能闻着花草树木的味道。那是最初最真最熟不过的味道,那味道里总透着儿时念念不忘的亲近。

故乡在信江河边,临河而建,村子很大。在我儿时就已经有500余户,姓氏50余种,是一个杂姓大村,加上受自然条件影响,灾害较多。村子人均田少,粮食产量少,又长期受灾,村民常年饱受饥饿威胁。资源匮乏,连村民可用的柴火大都是荒地长的杂草。可想而知,当时的故乡是怎样的一个穷,十里八乡也算得上“闻名”。

村子穷,那个年代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但唯一值得当时喜悦的是村里有所小学,几乎能满足村娃最基础的学业。

现在想来,自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生活虽苦,但还能接受教育。远比其他一些小村,没有学校,不少人连最基本的教育也没有接受,确实是件惋惜的事。

当时村小在整个乡的文教站来说是第二大学校,每学期有几百名学生。屈指数来,村小并没培养出什么拔尖人才,似乎有些可惜,可说到底,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摆脱文盲的帽子,已经很了不起。

村小在村中偏上靠东,亦属于村民较便利的地段。农村出门便是路,随便那个方向均可入校。

村小以解放后收缴的富农宅子为基础。早期不到10个教室,配有教师厨房、宿舍。老师集中办公地便在老宅大堂,很高很大。只是年代较久,最东面的教室和旧楼长期又得不到阳光照射,显得特别的阴沉。倘若一个人呆着,确实有些后怕。

曾在那个最暗的教室上过二个学期的学。因为调皮,老师常会关学。关学的时候最怕,一个人呆在里面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不敢喊,怕老师继续关。随着夜幕降临,教室几乎黑成一片,恐惧感会不断增强。只要在那个教室关过,就再也不敢调皮。或许因为那个教室的特殊性,许多关过学的孩子都不敢再调皮,实在是有些效应。

学校原来有一小长条块操场,不怎么大,但能容纳学生操课。公共厕所外一片荒地一直空着,有一年学校拓展出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劳动课师生全部出动,挖土填操场。那人挤人拥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学校每天早上早读,那是最响亮的开始。早读时间很短,没有其他安排,学生们就是朗读,尽情的朗读。早上的学校是最热闹、最激情、最人气、最动感的时间,村内都能听到读书声。常听大人说,你们努力不努力读书,我在田坂上就知道。

或许是因为村穷,要不就是农村太苦太累,村民们无论如何都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知识,长才干,为的是能够走出去,走到更远更好更大的世界去,脱胎换骨,不再像祖辈们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那个时候师资很弱。学校里多半是民办教师,就是当时村民们普遍叫的“赤脚老师”。这些民办老师,有课上课,无课种田。在校像是先生,回家是农民。农忙季节,这些老师刚从田地里干完活回来,来不及洗洗,卷着裤腿就直接上课,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

老师有些土,非常敬业,要求很严。那个时候老师大多不用普通话讲课,一口标准的土话。即便到了后来用上了普通话,也是所谓的洋枪夹土炮式的普通话。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在下面偷笑,下课后还会经常学着重复老师的那些普通话,大家笑得直不起腰来。

土老师总有种私塾先生的感觉。手里常拿根竹板子,谁不好好听讲,免不了挨板子。那厚实的竹板打在身上,着实疼。时间久了,学生都怕老师,怕关学、怕挨板子。

那时候的学校没有图书室,更没有什么课外书籍,有的只是偶尔见到的破旧图画书。于是,一个人翻,便有一堆人围看。那就是我们接触世界最初的样子,朦胧而迷糊。

最爱上学校的体育课。体育课从来不会被占用,老师总能把这堂课上得丰富多彩,让我们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快乐。

每天集体做操,这是从来都不会缺的一个内容。课间广播体操,是那个年代唯一有效的统一规范项目。

上完早读,学生们还要回家吃早饭,然后又匆匆赶回学校上课。

村小学习内容除语文、数学,几乎没多余的课程,每天作业不是太多,所以,那个时候书包很轻,轻到我们可以经常拿着包带放在头顶打转。

每天一放学,绝大多数孩子要么帮大人干农活,要么负责挑好生活用水,要么锄草当柴火,要么弄猪食的野菜,要么去找回放牧的牛,要么喂猪。总之,少有孩子在外贪玩,那能自在的等着大人找回家。穷日子、穷村子,让我们提前懂得不易,懂得勤劳,懂得为父母分担。

村小,已渐渐在现实中消失,但已经深深刻在记忆里。在那里,除了学到最基本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用劳动改变人生,用智慧创造美好。

如今,生活让自己飘泊游离,而村小已发生很大变化。

好些年前回故乡,看到村小有些沧桑的样子,甚是心寒。更让人心寒的是,学生没多少,老师也叹息。

今年来,从故乡群里发现,学校又重唤生机。学生回来了,老师有劲头,那个昔日书声朗朗的村小又从记忆中回到村民的眼前。

听着、看着村小的变化,心里多了份温暖的安慰和快乐。一种迫不及待回乡探望的情感,又燃起心中那盏灯。

2021年12月9日

原 创 首 发

❀作者简介

★★张彬,网名,我悦我行,男,江西余干人,自由撰稿人。从事新闻报道多年,作品数百篇。生活之余拿起笔写文学作品,给生活添色,多点感悟。



来源:我悦我行(微信号:zbklsh6688)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敬请告之)

本期编辑:张彬

岗位尊卑
闲话祸首
父亲的爽与怠
输赢皆损
闲话夫妻
一碗水端平
一笔亏不起的账
共事避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