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四剂化饮同,四味变化各不同

 高山流水cjl 2022-08-28 发布于陕西

胡希恕经方医学


苓桂枣甘汤
【方剂组成】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五枚。

【用法】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参考处方】茯苓24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大枣20克。

【方解】于桂枝甘草汤加利水止悸的茯苓,和治腹挛痛的大枣,故治脐下悸或痛而气上冲胸者。此和苓桂术甘汤药物看来无大出入,但于主治大异其趣。方中无术,则知胃无停饮或少停饮,故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但增大茯苓用量则治悸烦,加大枣则治腹挛急,增量桂枝则加重治冲气。故此治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仲景对此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解:此亦本里有停饮,而误发汗治疗,里饮被激,伴强烈的气上冲,而欲作奔豚之证,脐下悸即其征兆,宜以苓桂枣甘汤主之。本方不只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即使是奔豚证见心下悸者亦能治之,他如诸饮证,若腹挛急、气上冲而脐下动悸者,用之亦多验。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见脐下悸动、气上冲者。

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
【方剂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去皮)四两,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参考处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五味子15克,炙甘草6克。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利尿逐饮的茯苓和治咳逆上气的五味子,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仲景对此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6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注解:此承“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条而言。青龙下已,谓服小青龙汤后,上证即已的意思。多唾,口燥亦是服小青龙寒饮欲解的征验。但支饮重证常非一击所能愈,今寸脉沉而尺脉微,仍属饮盛里虚之应。手足厥逆,即因水气冲逆所致。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即发作性的气上冲状。手足痹,是由于血虚。其面翕然如醉状,为有虚热上熏,气冲休止,则水饮因复下流阴股,故亦不冒。气冲发作,则水饮伴之以上逆,故小便难而时复冒,因此与苓桂五味甘草汤先治其气冲。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苓桂术甘汤
【方剂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利尿逐水的茯苓、白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见小便不利者。

【仲景对此方证的论述】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注解:本方为桂枝甘草汤中加入利尿逐水的茯苓、白术,故而治桂枝甘草汤证而小便不利,或有水饮证者。平素有水饮之人,若外感而误施吐下,表不解而使水气上逆,引发心下逆满或痞硬、头眩、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短气等症状,当用本方平冲降逆,利水逐饮。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见气上冲者。

茯苓甘草汤
【方剂组成】茯苓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
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参考处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

【方解】茯苓伍生姜治心下悸,加于桂枝甘草汤中,则治桂枝甘草汤证又见 呕而小便不利或心下悸者。

【仲景对此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注解:原条文“伤寒汗出”后,似脱漏“脉浮数,小便不利”七字。“不渴”后似脱漏“而呕”二字,不然则无法理解。大意是说:伤寒证,里有停水, 虽发汗但汗出表不解若脉浮数,小便不利而渴者,宜五苓散主之;若上证不渴而呕者,宜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宠论》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解:水停心下,甚则心悸,故厥而心下悸者,知为水饮逆迫心下所致,先 宜茯苓甘草汤以治水,水去则厥自已。若舍水而但治厥,不但厥不得治,则水渍于胃更必致下利之证。

失眠而心悸者,多为水饮,本方增量苓加龙骨牡蛎有良效。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心下悸者。

小结

以上四方均由四味药物组成,且均含有茯苓、桂枝、甘草,但药物用量、主治不尽相同,四方证均有因误治出现水气上冲等症状。四方中苓桂枣甘汤所用茯苓量最大(半斤),并加治腹挛痛的大枣,故治脐下悸或痛而气上冲胸者。苓桂术甘汤较之,易枣为利尿逐水的白术,而茯苓用量减少,可见本方证较苓桂枣甘汤脐下悸或痛症状轻,但有小便不利。苓甘五味甘草汤中苓桂等量以平气冲,甘草用至三两,为四方之最,有补土制水之意,五味子治以咳逆上气,故本方证为饮盛里虚,咳逆上气明显。饮停于胃(心下)除心下悸外,若见或呕、或胃中水声辘辘,则于桂枝甘草汤中伍以茯苓、生姜,即茯苓甘草汤,治以利水化饮,温中止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