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水肿的方子

 FyssqzhOk 2021-06-14
治疗原则
腰以下要利小便,腰以上要发汗。腰以下有水的治疗:
茯苓40g、泽泻30g、生白术30g、甘草10g、桂枝30g、干姜13g、五味子20g。一剂的量;


苓桂味甘汤*

上冲和冒,自觉有气上冲,面部的烘热潮红、耳呜眩晕头痛,还是耳鸣、中耳炎以及咳嗽、口糜、心悸气短甚至是肾结石引起的上攻样剧烈疼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头晕目眩.汗出心悸

茯苓30g、桂枝10g、五味子10g、甘草6g、党参10g

咯痰稀白,喘促不得卧加干姜6g、细辛6g、半夏12g;
胸闷气促,声高息粗,咯痰黄稠,难以平卧加葶苈子15g、杏仁12g、厚朴10g、黄芩10g;
张口抬肩,气难续接,两颧潮红加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沉香3g;
面色苍白,疲惫不堪加黄芪30g、防己15g;
夜寐不佳,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加酸枣仁30g、麦冬20g,桂枝减量;

下肢浮肿,动则喘甚,舌质淡苔白滑加泽泻30g、附子6g。

.苓桂味甘汤治疗头晕目眩,伴全身汗出,心悸

患者:王某 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76岁 

初诊日期:8月25日来诊 
头晕目眩,伴全身汗出,心悸,每次发作须服救心丸治疗。二便,眠纳可,舌淡红,苔偏滑,脉迟缓。 
处方:苓桂味甘汤方组:茯苓60克 桂枝60克 五味子45克 炙甘草45克 剂量:两剂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治疗结果:数日后来复诊临以上床症状消失,仅偶尔头晕,原方两剂以资巩固。

.苓桂味甘汤证*面部灼热瘙痒犹如饮用烈性酒状态

S女士,59岁,2020年7月7日来诊。

主诉:面部灼热瘙痒。 

病史:患者于一天前烈日下劳作一整天,次日出现面部通红灼热,干燥,瘙痒。经问既往无皮肤过敏史,未接触过敏类物质,未食入海鲜等腥膻食物。 

望:体型中等,精神可,步入诊室时面部色红犹如饮用烈性酒状态,引人注目。 

闻:语声平,稍显焦虑。 

问:两日前气温突然骤升,烈日炎炎下坚持劳作一天,当时未出现显著不适,次日觉面部火烧火燎,干燥,瘙痒,遇热加重。遂停工来诊,经问除面部不适感觉,头晕昏,时有心慌心跳。 

切:脉细弦。 

舌:淡稍胖润。 

(初诊照)

处方: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茯苓30克 桂枝12克 五味子12克 炙甘草6克 一剂颗粒,嘱如症减,可按原方再服一剂。 

7月9日药尽在来门诊,本人未在,患者要求调剂员在原方抓药一剂,告知面部诸症较前大减,再服以求彻底痊愈。原方发药一剂后,未再见面。 

7月15日患者因它事前来门诊,问起前病,诉两剂药后面红、瘙痒、灼热干燥等全除,未再服用它药。 

(二诊照)

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第3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此患面色让人想起条文中“其面翕热如醉状”,另问诊知有头晕昏亦符合“时复冒”。 此人面色之红热正是“桂”证之上冲。临床应用苓桂相配治水气上冲桂甘相配治心下悸,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时复冒

由此可见苓桂味甘所致之上冲为虚性体质或状态下所表现的证候,回想本案患者劳累加之炎热,或素体虚弱而致此次病发,临床看诊当时除面部症状外似乎无太多主诉,但从方证考虑寻找证据,最后通过问诊得知,除主诉症状外还有头昏晕,心慌悸再结合原文锁定为苓桂味甘汤证,一剂得效,两剂病除。

对于西医诊断本例患者或可能是紫外线过敏症,根据“黄煌经方方、人、病相应”原则,炎热夏季或高温环境下经常会出现上述患者类似之皮肤症状病患,苓桂味甘汤证不能遗忘。

苓桂味甘汤的方证表达

(1)甘草证:其人瘦弱。

(2)茯苓证(水证):面部浮肿;眼袋大;水舌。

(3)桂枝证(气上冲):心悸动、脐动悸、汗出多。

(4)五味子证:虚喘、气短。

苓桂味甘汤加减法
(1)羸瘦之人 严重的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虚数: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生脉饮 山萸肉。

.【痰饮咳嗽】 苓桂味甘汤加味治疗痰饮咳嗽

1、苓桂味甘汤加味

桂枝10克、茯苓3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5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此方治疗痰饮咳嗽属寒。

2、张志远老中医医案医话

痰饮咳嗽重用茯苓

《金匮要略》医痰饮咳嗽,以茯苓为君,唾多、小便不利,投苓桂味甘汤;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胸满去桂枝,加干姜、细辛;呕吐加半夏;形肿加杏仁;胃热上冲头面如醉,加大黄。与另一治疗肺痿的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释漆汤、麦门冬汤并行,属兄弟处方。由于主治痰饮,突出茯苓投量,达到20一60克,始见威力。伤寒家强调平妥、物美易觅,推为祛痰止嗽的首选。老朽临床,凡外感风寒常开小青龙汤,内伤久咳则用此方,照法绘图,战绩颇佳。

1978年在济南遇一老妇,七十岁左右,每天咯吐痰水一杯,气促,日夜咳嗽不停,额上出汗,尿量减少,即以上药授之,计桂枝10克、茯苓3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5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日饮一剂,连吃三天,虽见疗能,效不足言;乃将茯苓增至60克,续服未辍,共九剂,症情解除。若不洞晓茯苓量大的作用,就会功亏一算。

.苓桂味甘汤治疗汗出心悸一例

患者:王某  唐河县人性别:男年龄:76岁初诊日期:8月25日来诊 头晕目眩,伴全身汗出,心悸,每次发作须服救心丸治疗。二便,眠纳可,舌淡红,苔偏滑,脉迟缓。

处方:苓桂术甘汤方组:茯苓60克 桂枝60克 五味子45克 炙甘草45克 剂量:两剂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治疗结果:数日后来复诊临以上床症状消失,仅偶尔头晕,原方两剂以资巩固。

苓桂枣甘汤的方证表达

(1)大枣证、甘草证:其人瘦弱。

(2)茯苓证(水证):舌体淡嫩 胖大,边有齿痕,舌面水滑(水舌)。

(3)桂枝证(气上冲):心悸、头晕、脐跳。 

苓桂枣甘汤加减法
(1)呕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合苓桂术甘汤)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汤)。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此条心肾阳虚,心阳虚于上,肾阳虚寒水饮停于下,上不治下,则欲作奔豚,法当苓桂枣甘汤主之,方中茯苓半斤重于利水渗湿而恐伤心阴,用大枣顾护阴液,以防伤心阴,肾阴为畅水道泻水洪之意。

附:大枣功效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名医别录》: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澼。

苓桂术甘汤的方证表达

(1)甘草证:其人瘦弱。

(2)茯苓证、白术证(水证):腹泻;易吐水;胃中有震水音;口渴不欲饮,小便少;轻度浮肿貌;眼袋大;面色黄暗;舌体淡暗 胖大,边有齿痕,舌面水滑(水舌);

(3)桂枝证(气上冲):起则头眩;胸闷 气短;心悸;咳喘;震颤;脐动悸。

眩晕,“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痰饮证”,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茯苓20g,白术15g,桂枝、炙甘草、法半夏、广皮、天麻各10g。三剂

苓桂术甘汤
治脑积水,配补肾药,或加泻水药;
治肺心病,可合二陈汤,或配真武汤;
治胃液潴留、十二指肠溃疡,可配六君子汤;
治肠炎可合健脾行气或固涩药。
阳虚者加附子;
气虚者加黄芪;
脾虚者,重用白术;
湿甚者,苍白术同用

消瘦明显:加大枣
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此条为倒装及省文法: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为堤坝不固,筑堤坝之意。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真武汤主之为上虚上寒水盛,水逆上行,邪凌于上为逆水倒流,引流下行之意。

医以误吐误下后,阴来搏阳则水气上冲凌心而心脾阳虚,清阳不升则头眩或心悸。

若脉沉紧为水饮为患,若再发汗则阳气更虚,肾阳亦虚,不养筋脉则身无所主振振而摇。

此条为心脾阳虚故用白术健脾利水。

【原文】
1.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2.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3.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组成】茯苓12g 桂枝10g 白术6g 炙甘草6g

【煎服】水浸2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功效主治】阳气损伤,心下停饮。症见心下逆满,胸胁憋闷,心悸,咳嗽,短气,头重眩晕,脉沉紧者。

【加减运用】
1. 脾虚者,加人参
2. 痰多者,加陈皮半夏
3.短气不得平卧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4. 眩晕甚者,加泽泻
5. 惊悸者,加龙骨牡蛎

【禁忌】
口苦、喜冷者,忌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类方】
1. 真武汤:同为温化痰饮,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方。不同者,真武汤证属肾阳虚水邪泛滥,临床可见肢冷畏寒,心下悸,身瞤动;苓桂术甘汤证为脾阳虚水停心下,表现有心下逆满,恶心呕吐,起则头眩,胸胁支满。
2. 苓桂味甘汤:同可治水饮上冲。不同者,苓桂味甘汤证冲逆较急,症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面热如醉,甚者上至巅顶。方中桂枝增一两,并加五味子收敛,可知冲逆之甚之急。
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治寒湿附腰,症见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之方,二方三药相同,仅桂枝干姜之异,旨在燠土胜湿也。
4.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各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同可治胃内停水之厥、心下悸、心下胀满、呕吐清水。然从药量可知,其阳虚、水饮程度皆较之为轻。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不渴者或渴不欲饮或饮入则吐为水停心下,水停中焦法当茯苓甘草汤即苓桂姜甘汤,此方用生姜外散寒邪,内散心下之寒水为水邪四溢当外散内利疏通水道,使其上下分消之意。

5.苓桂甘枣汤:为下焦宿水、上凌于心之治方。症见脐下动悸,欲作奔脉。方中茯苓、桂枝用量分别比苓桂术甘汤多四两、一两,可见水饮与冲逆程度均较之为甚。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临床运用】
1.治胸满支饮上冲、目眩及睑浮肿者。(《眼科锦囊》)
2.胃水常引发目疾、赤痛而多眵泪,本方加车前子奇效。(《伤寒论今释》)
3.神经性心脏病、慢性肋膜炎之积水、气逆、小便不利、神经性高血压、头晕目眩、眼结膜炎、慢性湿性胃卡它、轻微脚气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4.冠心病。症见心胸痛,心悸短气,夜间气上冲咽,水滑舌,脉沉弦结。(《刘渡舟验案精选》)
5.消渴。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数。(《吉林中医药》1992;1:28)
6. 便秘。伴气上冲,眩晕,浮肿,小便不利,舌胖淡,苔水滑。(《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1:22)
7. 合四物汤治新产后感寒咳嗽。其舌胖白润,脉细数而滑。(《治验回忆录》)
8. 喘息。伴气上冲逆,咽喉窒塞,畏寒,痰如浮沫,二便艰涩,面赤足冷。(《谢映庐医案》)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浅议】
此温化痰饮、补心脾、降冲逆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逆满,气上冲逆,胸胁支满,眩晕,心悸,小便不利,舌质淡润,脉象沉弦为目标。

《医宗必读·痰饮》云:“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唯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淤而成痰。”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皆属脾土虚弱、水液代谢失调之果。因停聚部位不同,体质强弱不同而表现各异。针对水饮得阳则化,得温则行之特点,温药和之为其治疗大法。仲圣用本方救治吐、下后,心脾阳气被伐之证。盖心阳虚则坐镇无权,不能行阳令致寒水上逆;脾阳虚则土不制水而聚积中焦。究之临床,不必限于误治,凡阳气虚弱,水饮为患,临床表现面色黄暗或黧黑,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闷眩晕,胸腹胀满,腹中漉漉,心悸短气,喘息咳嗽,痰多清稀,晨起睑肿,小便不利,小便清白,大便溏薄,口中和,舌胖大,舌质淡嫩,水滑苔,脉沉弦或沉迟,诊腹软弱,胃脘胀满,有振水音,或虚里动气者,皆可用本方治疗。方中茯苓益脾养心,能补能渗,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术健脾燥湿,培土制水,甘草补中健脾,伍桂枝(即桂枝甘草汤)为心阳受损之救误方。四药合用,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为治痰饮水湿之卓效方。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为脾胃虚寒,水饮上逆之症,具有时发时止,静卧时轻,起立则重,入夜较剧,遇寒益甚之特点。并有纳呆,饭后脘胀、疼痛,恶心,呕吐痰涎,肠鸣泄泻,胸闷憋胀,动则短气心悸,背寒如掌大,舌质淡嫩,舌苔水滑,脉偏弦,或沉弦等症状。喻昌曰:“波撼岳阳楼。”余和之曰:“水漫金山寺。”皆水饮之形容。冲甚者可加龙骨、牡蛎,陈修园云:“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故不论胃源性眩晕,抑或耳源性眩晕,抑或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用之皆宜。

气上冲逆,证如奔豚,临床常见三种证型:一系水饮,多从心下、或脐下上冲至咽、至头,兼见眩晕呕吐、小便不利,诊腹见脘腹胀满,如囊裹水,或击之有振水音者,苓桂术甘汤证也。二乃肝火,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冲逆,多由脐左上冲,伴有胸胁苦满,心烦易怒,腹肌挛急,口苦,脉弦等郁火症状者,奔豚汤证也。三为肾虚,脐下上逆,伴有肾虚证状,如腰脊酸痛,眩晕耳鸣,腹肌柔软,喜按压,多发于临晨或饥饿之际者,此肾气丸证也。

水气止后,善后之治甚为重要。因心脾肾不足,水气仍可复聚、再兴。张景岳云:“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能手。”故需服理中丸、肾气丸一月左右,同时宜少肥甘,节晚餐,忌寒凉等饮食调理。

【苓桂术甘汤医案】

1. 奔豚

卢某,女,65岁。自小每觉腹中仿佛有豚奔撞,乡人呼之肾气也。云母所遗传,其母一生多肾气。着冷、饥饿皆可诱发,温熨、按摩,症可缓止。冲逆则胸背满痛,头闷眩晕,心悸汗出,纳呆呕恶。作胃镜检査:浅表性胃炎。曾疑冠心病,多次心电图检查,呈正常状。上月单位组织体检,适逢奔豚发作,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立秋后,冲逆时轻时重,从未休停。心下嘈杂,茶饭无心,大便二三日一行,质软不畅。背畏寒,夜尤甚。口干,不欲饮。望其面色萎黄失泽,形体瘦弱,舌淡红,苔白腻。诊得脉沉弦,心下水声漉漉,有压痛,痛位移动,脐上、当脐、脐下悸动筑筑。

观其脉症,心下留饮也。病久不瘥,中阳虚弱,水饮留聚,犯胃则心下逆满,恶心嘈杂;凌心则气上冲胸,心悸汗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上扰清空,则头闷眩晕。背寒如掌大,子夜尤剧,皆阴盛阳虚、水饮泛滥之象也。治当温阳化饮,健脾降逆,拟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

茯苓30g 桂枝30g 白术30g 炙甘草6g 半夏10g 生姜10g 五剂

二诊:冲逆大减,知饥思食,头闷心悸几失。再作心电图,未见ST段下移及T波低平。仍背寒,大便不畅。腹诊震水音消失,舌脉同前。留饮已去,奔豚小伏,拟桂枝加桂汤加味:

桂枝30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附子30g 薤白15g 白术30g 人参10g 三剂

2. 痰饮咳喘

邱某,女,83岁。咳嗽喘息50余年,长期服哮喘宁(三无产品),不可少缺。久之,体胖、血压升高等激素反应症状相继而至。后停此药,请余调治,几年中咳喘甚微。近感冒,夙疾复起,于2007年4月17日诊之。咳嗽喘息,痰多白沫,吐唾不爽,不得平卧。不发热,不鼻塞,涕多清稀。恶寒,背冷如掌大。胃时痛,腹中气上冲逆,纳少,口干苦,思饮、不思冷,消化迟钝。小便频数,或咳则遗尿,大便五日未行。望其面色微暗、浮肿,舌淡红,苔薄腻。诊得脉浮略数、偶结,腹膨隆、松软无压痛,腿胫水肿、压之成凹。

脉证观之,此外有表寒、内有痰饮之小青龙汤证也。口苦思饮、脉数,为饮化热。治当解表化饮,兼清邪热,仿小青龙
石膏汤,黄芩易石膏,以其口苦也。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干姜6g 细辛6g 五味子6g 半夏10g 甘草4.5g 黄芩4.5g 二剂

二诊:汗未出而恶寒止,咳嗽、面肿减,痰仍多,倚息不得卧,腹中气逆,背仍寒,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结。表证已解,所见咳喘、气逆、背寒皆痰饮为患也。痰饮者,“脾虚中阳不运,水停为饮”也,虽云脾虚,然不可专补,当温药和之、化气行水。拟:

茯苓15 g桂枝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杏仁10g 干姜10g 细辛10g 五味子10g 三剂

三诊:喘咳大减,痰亦少,可平卧。胃纳不馨,食后嗳逆多,大便日一行,便后腹中空虚不适,进食少许始安。此痰饮虽化,犹未尽也,中虚待补证象已露。拟:

上方加人参10g 五剂

四诊:咳喘偶作,纳化好转。足微肿,背仍寒,舌苔仍白腻,脉弦结。年老气衰,中阳一时难复也。拟:

茯苓15g 桂枝10g 白术30g 人参10g 附子10g 炙甘草10g 十剂

3.眩晕

段某,女,39岁,市石英厂干部,1986年4月22日初诊。素体壮鲜病,前日下班归来,猝然眩晕不支,呈阵发性发作,发时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为痰涎。身畏寒,手足冷,饮食不思,肠鸣漉漉,大便正常,小便不利。望其面腴体胖,精神萎靡,舌淡红,苔薄白。切得脉象沉细,右手弦。腹诊无压痛。

脉证分析:患者腰不痛,耳不鸣,知非肝肾虚损;头不痛,心不烦,亦非肝阳上亢。考《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脉偏弦者,饮也。”《普济方》亦云:“头眩欲吐,心中温温,胸中不利,但觉旋转,由此痰饮。”所论与本案呕吐痰涎,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及小便不利,右手弦脉,正相符契,属痰饮无疑。治当健脾化饮,温药和之。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

茯苓3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草6g 泽泻15g 半夏15g 二剂

二诊:眩晕减轻,仍畏寒肢冷,头脑沉闷,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来沉弦。药已中的,原方更增温化之品,以求速愈。

茯苓3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草6g 半夏15g 泽泻15g 附子10g 三剂

三诊:眩晕再未发作,呕吐亦随之消失,胃纳增,肠鸣止。唯微畏寒,手足不温,原方更服三剂。并嘱饮食调理,保健脾胃,以绝痰饮之源。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

(一)

①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水饮所生,多因脾虚不运,阳虚阴凝。

②方中用茯苓利水,是治其标;配合白术、甘草补脾,以绝水之源,乃治其本。桂枝温心阳,振胸阳,散寒凝,降逆气,用之可收以阳消阴,制水上泛之功。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可补心阳。桂枝在温阳之际,尚有降逆之功,故能实其上以制其下也。

(二)

①苓桂枣甘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四味药组成。

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心阳随汗液外泄而受损,上虚不能制下,以致水气蠢蠢欲动,欲作奔豚。欲作者,将作而未作也;虽脐下悸动不安,但尚未见逆气上冲也。此证因汗多伤阳所致,故重在补心阳生津液,水当利但不宜太过也。大枣补脾而能生津,其性甘缓,以其配茯苓而用之,可利水而不伤津液也。

(三)

①苓桂姜甘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药组成。水停中焦,阳气受阻,不达于四肢而手足厥冷,此病因在于水饮而非寒凝也。若不散其水饮而治肢体厥冷,治为不当。若水饮下注胃肠则生腹泻。此证水饮较甚,用生姜散水气。

(四)鉴别使用:

①白术、大枣皆能补脾。

苓桂术甘汤用白术意在运脾利水,苓桂术甘汤重在治脾

苓桂枣甘汤用大枣意在保津利水

苓桂姜甘汤重用生姜,不在补,而。苓桂姜甘汤重在治胃。生姜辛烈,发散水气之力犹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