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红柳:“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

 昵称15221501 2022-08-28 发布于湖北

知网:《中小学教育》2282期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袁红柳    邮编:445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发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应积极探索减负提效的实践做法,通过任务驱动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通过同伴教学转变师生互动形式,借助案例讨论活动优化学生的精神认识与道德感悟,通过分层教学与精讲精练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科育人质量,从而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综合发展学生的心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载的是思政教育使命,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订遵循了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核心理念,内容涵盖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人文主题,可对学生产生精神引导,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双减政策的施行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积累思想理论,更要在成长中践行道德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自主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并承担社会责任,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可深入分析双减政策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一.依据学情和年龄特点,设计针对性训练的作业。
       
课后实践作业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想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引领学生,必须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唯有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目前年龄特点,即现有知识经验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设计的作业,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且有效的作业。
       
《干点家务活》是《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2课,备课前,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会做一点家务,但是绝大多数没有做家务的习惯,扫地、刷碗之类的家务活比较在行,但是叠衣服、整理杂物这样的家务做得不好。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况,将本课实践作业的重点,落在学习叠衣服这项生活技能的巩固上,难点就落在主动做家务,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上。给每位同学设计了做家务的评价表,每次上课进行评价,做得好的同学发放铜卡或进步卡进行表扬(金卡、银卡、铜卡和进步卡是我校金领巾多元递进制评价办法的一种奖励卡) 
     
二.用好现有资源,实现精准指导
     
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以课后实践作业为切入点,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精准指导,从而丰富学的经历与体验,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道德行为等。
      1.
与校活动结合,创深刻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作业比较多,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多,而在一起实践的机会就更少了。笔者将课后实践作业与学校主题活动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活动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深刻,更有效。《大家排好队》是《道德与法治》第三册《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的第三课。 本课有还是排队好”“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队好三个栏目组成。第二课时安排教材的第三个栏目。教材第三个栏目主要是导行,旨在解决学生在日常排队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排队。笔者结合学校走好路、排好队、说好话文明主题月活动,课后布置了遵守规则排好队,争做文明小标兵的实践作业。      
      2.
与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反观我们的日常作业,由于学生对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常常陷入应付状态,对内化成品质和外化为行为没有起到实质性变化。结合时事设计作业,了解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注入真实事件和现实要求,达到共鸣共振,唤醒学生内心需求,可引领学生真正走心
     
笔者在执教二年级下册《果实长大不容易》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实践作业:1.吃多少盛多少,餐餐光盘。2.餐后水果不浪费,不爱吃,带回家。3.珍惜劳动果实,勤俭节约。第二课时的最后一环节,落实本课第三个目标:激发想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自觉启动践行。课尾出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励行勤俭节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规定,明确告诉学生从小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劳动果实,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不攀比吃穿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
    “
教育部通知这一时事内容引入,是课后作业的前准备。学生真正体会到珍惜劳动果实不再是一个任务,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引发了学生内心的需求。课堂上入脑入心,课后才能自觉践行。这样的作业将融入灵魂深处,是生命的内在需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丰富作业形式,吸引童心主动加入
     
课后实践作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可采用参观、访问、调查、收集、宣传、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
打破固有模式,创编生活型作业
     
打破作业的固定模式,从儿童的视角着眼,基于儿童的生活,为学生创编无边界的生活型作业,进而指导学生过高质量的生活。学习《美丽的冬天》一课,课上一起发现和感受了动物、植物、气候的变化,课后寻找人们生活的变化。这样的实践作业,引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用发现探索的眼睛去寻找冬天来了,人们生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早上起不来了;会擦护肤品和护手霜;要穿羽绒服;喜欢抱热水袋;出门要戴手套帽子;喜欢吃热乎乎的东西……学生们自主地、快乐地寻找,感受冬天与人的关系,引领学生真正深入感受生活。         
    2.
追寻真实体验,设计社会型作业
   
针对教材内容,很多实践作业需要走出家庭、学校,走进社会,去广泛接触不同的领域、人群、场景,感悟与在课堂上所接受到的不同的认识或结论。在上完二年级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后,笔者利用校实践基地,布置了参观天奥电梯厂和访问天奥电梯厂工作人员的作业。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校实践基地——天奥电梯厂,亲身感受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体会家乡人的创业和拼搏精神。这些远胜于师者和教科书的授予。
     
四.设置差异作业,满足不同需求
     
教育的作用是承认个性差异,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得到最好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经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共性需要,是我们的任务。要让作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那该怎么布置品德实践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先基础上有所进步呢?那就需要我们给每个学生寻找新的起飞点。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能做的事情也不同。因此你还有哪些自己没做过的事也想自己做这一问题的抛出,让学生一下子找到了真实的自我。这一作业是充满挑战性的,同时也是有方法,有目标的。认真学,经常做,才能得到一颗星。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解决了实践作业用时长,难以操控,难以检查,流于形式的现状。通过适合自己的实践作业,满足了个体不同的需求,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真真实实地提高。
     
总之, 课后实践作业是一种非常好的强化教育手段。它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和布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多样化的行为训练,也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概念去分析和解决事实问题,实际上是道德品质的具体化。设置合理的课后实践作业,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课堂内外两面性的问题,给孩子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场地,实现课堂和生活的有机结合,校内与校外有机统一,教师与家长同步操作,让孩子们在道德行为作业中得到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婧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J].山西教育,2021(10).

[2]杨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反思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1).

[3]杨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1(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