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艺”和“七艺”

 紫霞照我 2022-08-28 发布于陕西

六艺和七艺,是中国和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都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文章图片1

中国的六艺有两种含义:1,《周礼》的古六艺指夏、商、西周时代贵族教育的六门学科--礼、乐、射(箭)、御(驾车)、书、数。2,孔子提出的春秋以来的六艺指的是六经:《诗经》《尚书》《易经》《乐经》《春秋》。

古希腊有“自由七艺”,(liberalarts),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

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trivium),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quadrivium)。

公元5世纪罗马人则有“自由艺术”Artes liberales 或 bonae的学术用词。当时“自由艺术”指的是:语法、演说、辩论、数学、音乐、几何和天文学。

古代西方另有“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六艺'与'七艺'是中西历史上重要的教育思想,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二者作为不同文明体系内的不同教育思想,其诞生的过程和其内容又各具有特点,从培养人才的着力点上说显现出东西方对人才的培养的目的和对人才思维塑造方面的区别。在这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今天我们通常所指的“艺术”——绘画、雕塑似乎并不在其中。构成近代体系的五门“美的艺术”在古代并没有被归为一类,他们分别被划分到不同的学科;柏拉图(Plato)谈论最多的诗歌通常与语法、修辞相伴,音乐与数学和天文学紧密相连;而“视觉艺术”则被排除于“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外。

西方科技、经济领先,导致文艺“领先”,也无话可说。东方文明从领跑者成了跟跑者。

历法有太阴历、太阳历、阴阳历之分。阳历本来是阳月(奇数月份)31天,阴月(偶数月份)30天(2月通常29天,仅“闰年”的2月才有30天);结果罗马帝国用凯撒来命名7月,用屋大维来命名8月,屋大维不干了,凭什么我的月份小——结果2月挪一天给8月,从8月开始,阳月大、阴月小——形同儿戏。这就是今日通用的“西历”——实在是不配“公历”之名啊!

奥运会、七艺都源自古希腊,西方可以结合起来搞,传承下去。东方人应该有自己的传承,举办六艺赛事,也四年一办,刚好与奥运会错开两年,互相邀请参赛。这比在国外各种撒币、建孔子学院有意义得多。这样一来,亚运会可以停办了,或者说被“六艺大比”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