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日满天地 草木尽焦卷——咏暑热古诗词赏析(一)

 川雪898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赤日满天地   草木尽焦卷

                ——咏暑热古诗词赏析

                          川     雪

连日来,连续的高温肆虐长江流域一带,炎热酷暑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同样面临酷暑高温,古代人们如何面对?我们翻阅古诗词,发现有许多描写炎热的诗词,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待炎热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先摘录一些,略作解析,以飨读者。

先看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苦热诗》:

昔闻草木焦,今窥沙石烂。 

曀曀风逾静,曈曈日渐旰。 

习静閟衣巾,读书烦几案。 

卧思清露浥,坐待高星灿。 

蝙蝠户中飞,蠛蠓窗间乱。 

实无河朔饮,空有临淄污。 

遗金不自拾,恶木宁无干。 

愿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换。 

首四句描写三伏天天气炎热之景:过去听说过唐尧时期天气热得把草木都烧焦了,今年的三伏天,更是闷热,以至于都不敢出门,从门里窥探外面,发现道路上的土石都晒碎成了积土。热风静寂,烈日高照。一个“窥”字用得非常巧妙,把人们惧怕三伏天的酷热,不敢出门之状,描写得活灵活现。 

接下来写人们炎热的状况:人们嫌热躲在幽静处,读书人见了书桌就烦躁。躺在床上想着天降甘露,白天盼着夜晚快点降临。蝙蝠在房屋中翻飞,蚊虫在窗户间乱碰。河水断流,树木干枯。描写了一幅地热天旱的景象。

最后诗人抒发感想:“愿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换。”诗人盼望伏天快点过去,换来凉爽的秋天。

再看唐代诗人王维的《苦行》: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这首诗前半部分描写了酷暑夏季天气的炎热:赤日炎炎,烈焰充塞天地;红云累累,形似翻腾的火山;草木尽都叶卷枝焦,江河湖泽也都干涸无水;再轻薄的衣服也觉得厚重,再浓密的树林中也觉得树荫不够遮挡烈日;睡觉的凉席被汗水浸湿了难于再睡,穿的葛衣被汗湿透一天要换洗多次。诗人用“赤色”“火云”“焦卷”“竭涸”这几个词把天气的酷热描绘得十分真切。    

后半部分诗人想象自己逃避地球、躲避炎热,长风吹来、暑热顿消的情景。连一向参禅礼佛,修身养性的王维也想遁出宇宙逃避炎热,夏日的毒辣,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杜甫的《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表现了酷睿难耐的苦况: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这首诗写的是炎炎夏日作者不堪其苦的感受。

即使是诗圣也避免不了炎热的夏天,热得吃不下饭;夜里到处是蚊虫;想要发狂大叫,恨不得脚踩到一块冰上。通过诗人写出来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当时是有多热了。

不止在内容中有所体现,连写法上都满腹牢骚。诗中挣脱了声律常规,开头就连用四个仄字,在第三、四、七、八句皆用拗语,大拗大救,束带发狂情态跃然纸上。读此诗,略可领会少陵“语不惊人死不休”之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