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越|天地一沙鸥

 万卷作文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2020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地一沙鸥
高二 潘越

远远地,水天空阔,星垂旷野,沙鸥飘零。有一孤舟泊于江面,一老翁坐于危樯之下。几张宣纸散于前,墨皆已备好,他几次提笔却未曾落下,只得叹气连连。他两鬓如霜,面孔模糊,眸子却是亮的,如灯塔,如繁星。

未待我走近,他忽提笔,撇捺纵横潇洒,诗篇渐成。我看到他行于路上,道旁烽火连天,既有朱门酒肉的臭气,又有冻死骨的阴森。他左右环顾,眼只见车马人流荆棘横生路有伏尸;耳只闻哭声遍野兵车隆隆鬼泣不断。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兵车行近,翁媪离别,杜甫皆收于眼中,记于心里,面孔上尽是痛彻心扉之色。他系心于民,为黎元疾苦高呼,甚至愿意“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这样做的,哪怕被小儿欺侮,也只是归来后倚杖叹息,不改初心。

老翁的面孔似是明晰了些。

过了半晌,诗篇已成。停也未停,老翁点墨划笔,又愤然落在纸上,掷地若有金石之声。我看到他徘徊于宫城中,昔日的琉璃金瓦已成断壁残垣。他行于草木深处,惊鸟倏然掠起,一颗浊泪从日益苍老的眼角滑落。一路走来,狼藉一片,山河摇摇欲坠,大厦将倾。杜甫是有报国志的,他自比稷、契两贤臣,却没遇上尧、舜二贤君。困于城中,也只得将白头搔得更短,疾首痛心。杜甫过后逃出宫城,在成都建了一个草堂,生活至简,却仍然心忧天下。因江山收复而“漫卷诗书喜欲狂”,在屋内手舞足蹈,脸上也是两泪涟涟。

老翁的脸又明晰了几分。

孤舟忽然缓缓向我驶来,老翁诗已成,笔未停,无须点墨,于满船清梦星河之下,长啸一声,倔强、寂寥又悲壮,他边歌边写。

他在写他的一生。于天地间,长河上,叹道自己只能“日暮聊为梁甫吟”。他曾站在武侯祠内,那时还没有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杜甫抬头凝望着武侯这位百年前的智者。老翁明了,即使无人待见,他也要高歌。老翁有纳天下之不公的心,哪怕国家不理睬他,轻蔑他,甚至将其踩在脚下,摔进泥里,老翁也倔强站起,“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老翁愈写愈烈,愈写愈急。孤舟缓缓向我飘来。我看到他携着家眷离开草堂,被官排挤至江中的孤舟上,漂泊天涯;我看到他登上夔州的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我看到他迟暮之年登岳阳楼,想着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抱负,倚定阑干,北望长安,涕泗滂沱,声泪俱下。老翁歌罢,笔停,抬头,泪已盈眶。

我明白了老翁的坎坷的境遇与他面对磨难时不改的的初心,历史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末了,孤舟已行近,老翁的面孔明晰起来,他白髯稀疏,容貌沧桑。但我感受到他面孔里精神,搅动起天地,使沙鸥匿迹。

天地、光阴,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他如沙鸥,飘零在星野间,长河上。他是孤单的,无人理解,亲人离散,挚友皆逝。可他藏于衰老面孔下的深深的使命感,即便过了千百年,也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

老翁向我点头示意,飘飘衣袂罩着瘦弱的身躯,立于舟头樯下渐行渐远。前方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孤帆远影逝于长河尽头,他的面孔却在我的视野里越发清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他是杜甫,字子美,史称“诗圣”。

【万卷点评】
选择杜甫来对应“中国面孔”这个命题中的关键词,准确,有说服力。完全在题目所涵盖的范围之内。
人物评传式写法,让作者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可以充分挖掘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这也是高考高分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方向。
对杜甫的诗歌作品,文中也多有提及,很好地展示了作者的古诗语文修养,值得点赞。
“老翁的面孔似是明晰了些”构成了本文叙述和议论抒情的线索,别具匠心。但同时,对于读者来说,杜甫的面容并没有呈现一个视觉上渐渐清晰的影像。所以,要学会具体刻画,并落实到各个段落中,比如先画白头,再画深陷的眼窝等等,以使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
综合评分:52(满分60)
推荐等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