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闻曾经很辉煌的商务会馆-骑楼街(广府、潮州会馆)

 zhouqijin 2022-08-28 发布于广东

骑楼街

曾经繁华的骑楼街(广府会馆一侧)

一、商旅会馆的历史渊源

会馆是明清时期异藉同乡人士在客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它是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产生的,又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在对内实行有效整合的同时,又不断谋求与外部世界的整合。狭义的会馆指同乡所设点办公的建筑,广义的会馆指同乡组织,由商人发起新建的会馆,目的在于保护本地商人或本行业商人的商贸利益,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其实对于会馆,最通俗的解释莫过于: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商人自发形成发展的一种特殊的联系、联谊形式。这样的解释肯定是取其原始生成的本意,经商的人企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站稳脚跟,必然要以类聚、以群分,特别是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长足进步,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人们主动通过捐纳、报效、兴办公益事业来赢得社会认同。地域性是会馆的重要属性,其宗旨一般是树立本乡缙绅地位、联络同乡感情、保护行帮利益,不受当地豪强欺凌,并为同乡和同行谋求共同福利。

会馆古街

广府会馆一侧所在的古街

可以说,会馆是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必然的产物。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性会馆纷纷建立,商业会馆又是明清市场经济机制下商人的自我管理团体。延至清末,会馆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明显,会馆实际上弥补了官方管理机构在这一领域内的薄弱控制,会馆的基本社会功能不仅仅是“聚乡人,联旧谊”,对内兴办公益事业,如康乐、医疗、济贫、职业介绍、教育、调节纠纷。而且商业会馆还把规劝商人勤俭、敬业、乐群作为自己的宗旨。所有的行商坐贾均分属于各个会馆各下,交纳会捐并在遭遇困难时接受会馆的庇护。会馆调解商务纠纷;无论何时都将在此商讨影响商务的重要措施及当前的迫切问题,在此决定提出的议案是否推行,或者是否采取坚决的立场去迎战并击败任何对他们的商务或权利的干涉。所有的会馆都拥有地产,其地产收入和向会员征集的会捐用于支付维修馆舍和行会管理的费用。

而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和商品流通的日趋发展,扼守南海航道咽喉的雷州半岛,其商贸业也随整个中国古代商贸业的发展步伐,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达到了巅峰。所以,会馆在明清时期也开始在雷州半岛出现。

会馆一角

潮州会馆外部屋顶拱架上的驼峰、垂莲富有潮汕地区特色的建筑特点

二、商业会馆:繁华贸易的历史物证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自古以来皆被视为南荒的边陲之地,但事实上,徐闻地历史上却存在着来自各地的商业会馆。这种商业会馆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出现,最早应该是在明清两代,而后又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见,雷州半岛的商贸业在其自身的历史范畴中曾达到了巅峰:清初开放海禁以后,随着海安港的开埠,来往人员的不断增加,来自各地的商人们开始以地域、血缘等为纽带,相互联系、聚会,逐渐形成了成员比较固定的同乡团体,并进而建立起供同乡集会的会馆,会馆的兴盛也成为一个地方商人商业发展成就的表现。当时,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以地域、血缘等为纽带,逐渐建起供同乡集会的会馆!当时在徐城,这个雷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五大商帮的商馆,一时间曾客商云集,来往人仕均以经商为重,会馆建成之后,商家纷纷投资建成民主新街,骑楼林立,酒楼、店铺比比皆是。其次是县北的英利,由于商贸往来紧密,这里形成“烟户环居,商贾骤集”的情景,各地商人先后在这里组建了琼州会馆、廉州会馆和高州会馆等3大会馆,使英利成为仅次于徐城的“雷南第一重镇”。

海安潮州会馆

高大的海安潮州会馆

明清两朝,先后在县内的徐城、迈陈、龙塘石桥、曲界、海安、英利和下桥石板等地建立会馆达16所之多,这些大大小小的会馆成为当时繁华贸易的历史见证。我们从有关的史料和现仍有的历史建筑遗存中全面地统计了一下,最多会馆的地方当然是县城有5间,分别是县城潮州会馆、县城广府会馆、县城高凉会所、县城海南会馆和钦廉会所,其中尚存的有广府会馆和潮州会馆仍较为完好,其他的已无存,或辟为民房和辟为单位住舍或早已荡然无存。其次是英利墟,在清末时期有会馆3间(高州会馆、廉州会馆、琼州会馆)、这些会馆全在英利圩老街,由于历史的变迁,已全部无存,其遗址变更为民房等设施。其他迈陈墟2间,分别是广州会馆、潮州会馆,已无存,只在史料上有记载;龙塘石桥墟2间,分别是琼州会馆、广州会馆,虽仍有遗址但已废弃多时;曲界墟2间,分别潮州会馆、广州会馆,前几年仍有遗址,但近年新城建设中拆迁,寻觅无踪;海安港有1间,是潮州会馆,现大体仍存,但已无人居住;下桥石板墟1间,为广州会馆,早已废弃无踪,只在本县的有关历史文献上偶有记载!

门廊

海安埠潮州会馆的门廊

而这些以地域为纽带组建的会馆,当然代表着不同商帮的利益。由于潮州人和广府人都是以从事海上贸易为主的;所以,清代活跃在徐闻的商人也主要是潮州人和广府人,县内的各大会馆也是这两大商业群体所建的最为阔气和豪迈:先说广府人吧,广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但从清咸丰年间开始,广府会馆的建筑风剥雨蚀,为了保持会馆的气势,保持其的修理、扩建,以维护其商业地位。徐闻城内和县内各地的广州籍商户们商定,各个店铺每得利润时都捐取一部分纷给广府会馆,作为会馆日后重修的费用。光绪初年捐银渐丰,遂开始从广州、佛山聘请师傅和运进原料重修广府会馆,于是历时多年,作为财势最大的商帮,广府会馆的气势恢弘确为当地的广人赚足了面子。相比之下,作为传统的商业竟争对手,潮人也不甘示弱,清光绪年间,海安港和徐闻城的潮籍商户们见势一下子筹足经费,把县城潮州会馆进一步扩展,从潮州运来花岗石料和木雕材料,又建起牌坊式的大门楼。这样,一组较为完整的有庭院、货仓、住舍和大门牌坊式建筑终于耸立于徐闻的闹市之中。而且是广府会馆位于东关老街的街北,潮州会馆则位于东关老街的街南,双方各占一边街,互不相让。

会馆平面图

徐闻广府会馆平面图

三、利来利往的各大商帮及各大会馆剪影:一脉相承

清康熙二十三年'禁海令’解除后,海安港开埠,并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阔水深的优势成为广东省五大港口之一,署雷廉总口,并承接海南全岛的进出和往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人到安营扎寨。随着商贸业的发展,慢慢形成了区域性商人群体。而这些以地域为纽带组建的会馆,代表着不同商帮的利益,这些商帮在相继建立了代表自己利益的会馆:

会馆屋顶

潮州会馆见证了潮人在徐闻的生活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状况,如人口迁徒、民间民俗的变异濡染、多地区的文化交融、商业贸易等等,以至对现代社会生活仍产生深刻的影响。(罗成摄)

(一)、潮州会馆

潮州人是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雷州最早兴旺和凝聚力最强大的商帮。潮州人指原广东省潮州府的商人,包括潮阳、海阳(1914年改名为潮安县)、澄海、饶平、揭阳、普宁、丰顺、惠来八县,古称潮州八属,潮州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沿海,东面与福建省接界,南临南海,山多地少,土地贫脊,所以长期以来潮州百姓或漂洋过海到南洋等地谋生,或经营海上航运和经商,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潮州人剽悍而善于算计的风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放海禁后,潮州人的商船又开始井喷式的大批出击海内外,那时就有许多潮州人来到雷州半岛经营糖寮。因海安港当时有广东五大港口之称,又是雷州府最重要的贸易口岸,所以当时有很多潮州人在海安港和徐闻经商、工作后定居下来,潮州人则主要经营陶瓷、布匹、茶叶、棉纱、土糖、布匹等为主,由其所开设的商号被称为“潮行”。由于潮人长期在异地经商和工作,所以他们很懂得在客地建立同乡人组织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早在清乾隆初年潮州八属的糖厘商人就在徐闻联合起来组成松散的同乡人团体,后逐渐由定居当地又比较有声望和权势的潮籍大佬及在雷州府、徐闻县任职的潮籍官员出面建立会馆,建馆初始通过捐款的形式动用经费购进旺地的多块地皮作为会馆的产业,当时除了会馆的主体和供初来同乡暂住的客房外,还有铺面收租来维持会馆的日常费用。

潮州会馆

潮州会馆

石碑古迹

潮州会馆遗址1990年被徐闻县人民政府列为清代建筑保护文物

徐闻县城潮州会馆位于古城登云塔南侧200米处,从西向东,门临民主大街。现存正堂一座,风貌依旧。潮州会馆为正堂三进七开间,中进为庑廊,与前后进相连,会馆正堂面阔12.6米,进深22.8米,前檐滴水高度5.8米,首进为硬山顶,前檐走廊宽1.2米,皆用长青石铺筑,堂内立10支金柱,梭形,梭形金柱材料高贵,相传为天后娘娘显灵救难的金梭。上端七架梁、一斗上丁,拱架有驼峰,垂莲,富有潮汕地区特具的建筑特点。中进庑廊为卷棚结构,梁架为七架梁,一斗四丁。后进为正殿,殿已毁,十支金柱(方石柱、方木柱、梭形柱、八棱石柱)屋架为七架梁,一斗四丁。双迭梁,梁下依稀可见“光绪”两字,估为光绪年间重修(1875-1908)具体年月待查。会馆后陈宅巷井头遗有会馆碑文一通,但文字不全。现存的潮州会馆,仅是旧馆的后半部分,庭前原有门楼和两侧庑房,1939年日机袭击徐城,门楼被炸,门匾和有关石碑均已散佚,门前有精致石狮一对,现移往烈士纪念碑前。县城潮州会馆于1983年3月列为徐闻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所潮州会馆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后半部保存完好,现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据徐闻县的地方史志和现在的遗存来看,海安港的潮州会馆建立的时间较早,始于明代,现大体尚存。而据《徐闻县文物志》上记载曲界墟的潮州会馆建立于清初,在东老街附近,前几年尚发现有会馆老房间的遗址。另据《徐闻县地名志》上记载,以前在迈陈墟也建有潮州会馆,在老圩西宁街附近,只是历史久远,变迁太大,故址已不可考!

会馆全景

徐闻“广府会馆”全景

(二)、广府会馆

广府人应该是雷州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商业团体,有商业的地方就有广府人。广府人是指来自原广州府属的台山、恩平、江门、香山、南海、番禺、东莞、顺德、新会、清远、三水、花县、增城等地商人。广府人也是建立会馆最多的商帮,当时除徐闻县城外,在迈陈、石板、曲界、龙塘等县内主要商埠都有相当规模的经营,并在当地相应设有了会馆。据有关资料记载,徐闻城内的广府人以经营纸料、丝绸、百货、茶楼烟馆、米店、妓院和当铺为主,由其所开设的商号被称为“广行”。清乾隆年间,徐闻县商业发展较快,出于经商的需要,组织行会、联络乡谊,当时共有296个号,当行、店、堂、厂和370名个人捐白银三千四百二十九两三钱六分,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在徐闻知县汤元芑、徐闻县守备武尚礼等人的支持下,由广府顺德县人左韦齐等十六人督理建造广府会馆。广府会馆址在徐闻县原宾朴古城东门外,座西南向东北,门临东关墟龙尾街,是旧时民间贸易集散区。

会馆正殿

广府会馆高大的正殿

梁脊灰雕

广府会馆的梁脊灰雕

徐闻县城广府会馆现在徐闻县徐城街道办事处民主路43号,登云塔北侧200米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7年)。会馆分正厅、副厅各一组,正厅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中有天井,正厅面阔三开间,宽13.5米,进深39.41米。首进进深7.66米,前有走廊,大门高3.85米,宽1.9米,全用整条大理石精工雕刻。巨木屏风,气势不凡。门外石阶四级,全长2.6米,两旁抱鼓石雕工精绝。正门额题“广府会馆”四字,落款为“新会谭国恩题”。整座会馆建筑除中轴线主体建筑外,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和梁架、斗拱、驼峰、墙壁、墀头、踏道等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厅内九架梁斗拱结构,硬山顶。整个会馆的建造严格参照传统的广府风格,做工十分讲究,二进厅系三开间,进深10,5米,金柱4支,七架梁,歇山顶。三进厅亦系三开间,进深5.4米,金柱4支,屋面为卷棚。四进厅进深9.8米,左侧内墙上镶有端砚石刻制的《广州会馆碑》和《徐闻县新建广州会馆题名碑》共三通,篆额碑文楷书,精美别致,《广州会馆碑》为赐进土出身朝议大夫尚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国子监祭酒前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教习庶吉士加三级顺德温汝适撰。赐进士出身,奉迎大夫尚书房行走咸安宫总裁翰林院编修前左春坊左黄善名御史顺德龙廷槐书,嘉庆十年岁在乙丑冬十一月吉日立石。民国年间,为重视旅徐的广府人的教育,曾在此置“广府小学”。

銮金斗拱

广府会馆的銮金斗拱,历经数百年仍金光灿灿

一两拨千金

广府会馆“一两拔千斤”的柱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广东省政协秘书长、著名文史学家、书法家林雅杰来徐闻广府会馆考察时曾赞美广府会馆的建筑艺术:“天工之作,其建筑工艺完全可以与广州陈家祠相媲美。”

会馆复原图

徐闻县海南会馆复原图

(三)、海南会馆

海南商人是徐闻当地民间势力最大的商业团体。海南人是指来自原广东省琼州府的人,琼州府是海南的原称。琼州不仅海南靠近徐闻地、一衣带水,而且由于饮食和风俗习惯两地非常相近,徐闻在各个方面均深受海南的影响,比如说徐闻话,就整个的雷州音而海南调,说起话来的音调跟海南话几乎一模一样,加之两地经常走动、通婚,这造成几乎每位徐闻当地人或多或少都有海南血统、在海南都有亲戚,由于语言、血缘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徐闻人和海南人几乎是你我不分。从明清开始,海南人就已在海北积起了商业网络,在徐闻的海南人有文昌、崖县、定安、琼山、儋县、乐会、澄迈等县的商人,但又以琼北的文昌、琼山人为多。海南人所经营的商号被称为“南行”,以经营布匹、香炮、菜种、旅店、茶楼酒馆等为主。

八仙雕刻

鳌鱼挑的“韩湘子和曹国舅”

清道光初年,海南籍客商在徐城东关置有六所常住铺,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冬,开始募集款项,筹建会馆,由于工程浩大,开支不足,被迫向广府人的当铺以抵押的方式抵去常住铺来筹集建馆经费,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无可非厚,但当时向广州人典当的行为使很多旅徐海南商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地群众也哗然不已,作为一个大的商业群体,竟然要到典当物业来建会馆的地步!当时的会馆主持和会董全部承受不了乡亲们的同声指责而黯然下台。到了清朝咸丰七年,旅居徐闻的海南文昌籍第二代客商王载礼等人主持募捐,历经四年积钱三万陆千文银,加息五百五十千文银,在赎回所抵押的六所常住铺,又以这六所常住铺以建起了一个大型的会馆为主体,当时会馆和六间大的常住铺连接分布在登云塔右西边街,槟榔行、北边街南等处,现从文邑会馆常住铺也可见会馆颇具规模,成功赎回铺面又建成新的会馆,令海南人顿感扬眉吐气。这在《文邑会馆常住铺续捐姓氏碑》有记,此碑被弃置于徐闻县体育学校的灯光球场内,1997年灯光球场被改建成徐闻县的标志性建筑芳都大厦,在土建过程中又致使这支记载海南人在徐闻建立商馆《文邑会馆常住铺续捐姓氏碑》的碑记不知去向,甚为遗憾!

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原最为规模宏大的海南(文邑)会馆已无迹可寻:抗战时遭日军轰炸以致部分倒坍,多位住在里面的馆员和乡亲被炸死。民国后期被拆除,辟为民宅;解放后又被当作徐城卫生院的办公地,后又被分割转售为私人住宅,现已无址!清光绪年间,由于县北英利墟商贸渐隆,海南商人遂又发起在当地再兴建了一座琼州会馆,这所会馆只有一间房舍,与徐闻县城的六所常住铺及商铺占满一条闹市商业街相比相去甚远。

在徐闻县内除了这两间海南会馆外,其实还有一间比较特殊的琼州会馆。这就是龙塘石桥墟的琼州会馆,这个会馆成立于清朝中期以后,是当时海南商人经常来往贩卖牛只的落脚地。由于龙塘一带盛产黄牛,又是雷琼较大和较有名气的黄牛交易集散地,而牛只和牛皮自古就是海南重要的商品。所以,当时由海口、琼山、定安、澄迈等地操牛只和牛皮贩卖生意的商人经常来往龙塘牛市从事牛只和牛皮买卖,为了方便来往的乡亲和客商,于是当时有一位名叫林蓬生的海南澄迈人倡议,由大家合资在龙塘墟附近共同出资建立了这一会馆。

清式古屋

位于徐城南门头的高凉会馆的旧址至今还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

(四)、高凉会馆

高凉人指的是来自原广东省高州府属各县的人,包括高州、电白、茂名、化县、信宜、廉江、吴川及阳江阳春等九县旅居徐闻的乡亲。来自高凉地区这九属的商业团体的经济控制力虽没有广府帮、潮州帮那么大,但其人数众多,而且深入乡村。据查,高凉人在徐闻县和海安港主要经营米、烟叶、铁器、编织和纸张等,由其开设的商号则被称为“高州行”。吴川人则相对独立,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建筑、糖果买卖和旧货收买行业。高凉人除了商业外,还有甚多在徐闻地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进行农耕等农业生产活动。

徐闻县城高凉会馆原址在徐城镇民主路尾南门头。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发展历程十分曲折的。而据现旅居徐闻城内的高州乡亲搜集的资料和回忆:高凉会馆原成立于清嘉庆年间,一开始是松散的同乡会组织,成立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仅设于徐城南门塘首坊一位高州府吴川县籍乡亲家中的正堂内,同乡节日的聚集也是在此举行的,由于没有大型的固定会所的,一直未引起人的注意,但高凉人很注重子弟的教育,由于徐闻地讲是闽南语系的雷州语,与高凉音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高凉人从清末年开始就已设立了高凉小学,由旅居徐闻县城的高州商人在进口烟叶、纸张时每包交30文钱以支持办学。清末时一高州信宜同乡在民主街头终于购置了一所房产作为会馆的日常办公场所,但又因种种原因,买来的这处房产处于纠纷当中,由于高凉也是讲广东方言的,所以高凉同乡一部分人也经常去广府会馆去聚集和看粤剧。民国初期的高凉小学也一度并入广府小学,并称为广高小学,设于广府会馆旁。民国中期,徐闻城内一位阳春籍的高凉士绅谭彦权捐出其在城内桥头的一处房舍及庭院作为高凉会馆及高凉小学的办学地点。这样,一个完整的高凉会馆及高凉小学才完全成立。城内高凉籍子弟也得以重新回到自已的同乡会馆上课。再后来,解放后,高凉会馆败落,分给无地的农民作为住宅,高凉小学又成为徐闻县财贸小学的校园,再后来徐闻县财贸小学撤消,于是其地便成为现在的徐闻县城署前街的桥头市场。英利的高州会馆也是成立于清末,当时由于徐城的高凉士绅一起但倡议捐助,在英利墟老街购置房产设立,但英利的高凉籍商人的子弟一般也送到徐闻县城的广高小学受乡土教育。但英利这间高州会馆也在民国徐闻匪乱期间就已衰落了!

遗址

原徐闻县城内观音山原钦廉会所遗址一带现已成居民住宅区

(五)、钦廉会馆

钦廉人是指来自原属广东省廉州府的人。廉州府是原属广东省,是广东南路下四府(高、雷、廉、琼)之一。下辖辖合浦、灵山、钦县、防城四县,旧称钦廉四属,府治在今合浦县城,所以又被称为钦廉人。钦廉原属广东省,建国后被划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但传统上仍被列为原广东下四府。钦廉靠近沿海,其民也善长商业,但这个商业团体在当地的势力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人数上都比其他的帮派要少得多,所以甚鲜为人知了!据文献记载和旅徐钦廉人的回忆,大概在清嘉庆年间,来自廉州府合浦县的商人陈仲谦发起在徐闻县北的重镇英利成立了廉州会馆,当时的廉州三县籍商人大多以经营茶叶、凉果、干菜、烟丝、海货、药材、土产、木材等,由其开设的商号称为“钦廉行”,其经营范围开始以英利为主,徐闻县城也有很多廉籍商人,清咸丰年间陈仲谦的孙子陈以汉又在徐闻县城内观音山(今徐闻县城署前街旧商业局后)附近购置了一处房产开设会所。但由于钦谦人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民国后徐闻匪乱连绵,雷州的商旅影响很大,海安港几乎成为废墟,而相对来说,打这以后原廉州府的北海、合浦等的社会相对安定,商贸也繁荣,所以这个时期钦廉人纷纷打道回府,于是徐城和英利这两所会馆逐渐销声匿迹了。

遗辉

商馆遗辉

四、各大商旅会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会馆联乡情,笃乡谊。

这是会馆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作为来自异乡的人,他们在异地他乡人地两生,难免有思亲怀旧之感。而“会馆之设,所以答神麻,睦乡谊也。”由于共同的语言、风俗,趋近的心理、文化,联乡语,叙乡情,畅然荡然。而且在每年春节期间,各大会馆会召集不回乡的同籍商人聚餐,联络乡情交流生意经;这个又以潮州会馆为大型,有时不独是召集潮州本帮的同乡,而且还盛情邀请款待徐闻本地的有名望和乡绅、地方官员等。

二、会馆是聚会议事,是旅居异乡的乡亲们其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场所。

会馆作为“叙语之地,正可坐论一堂,以谋商业之公益”之地,有较特殊的意义。作为远离家乡的同乡,大家一起联络乡情,共同联合,商情;集思广益,沟通信息;以谋商业的共同发展。

空谷

螯鱼墙间的空谷

三、会馆团结同乡,同时规范同乡的商业行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群涣必然削弱竞争力量。因此,无论是从联络感情出发,还是从经商需要出发,他们都需要一种组织形式来加以联结,来团结乡亲。而且在明清时期,官府对商业多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大概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由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较多轩格。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的市场行为没有法定规则可循,加之在利益驱动下所诱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泛滥,使明清以来的市场呈现出无序的状态。所以在这种状态之下,商旅会馆对本帮商人或本行业商人的商业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在数百年间,会馆实际上已经成为解决商业纠纷、订立合约的重要场所。可见,会馆在维护同乡和商业集团利益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四、会馆是祭祀神灵之地。

在异地经商的同乡在精神上需要有神灵的保护,这也是他们建立会馆目的之一,因此在会馆内供奉他们所崇拜信仰的神灵,定期祭祀是会馆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比如说广府人崇拜关公,潮人崇拜天后,琼人崇拜邬王,节序习俗,饮食习俗都反映了原乡人的世风。

逝去的岁月

守望逝去的岁月

五、会馆是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

会馆作为同乡人的组织凡逢年过节时同乡人常常在会馆欢聚一堂,聚酬演戏。如逢神公诞期,会聘请戏班演上三五天戏。如广府会馆里商人们会操着粤语交流着一年来的心得,戏台上是专门从家乡请来的戏班在唱着粤剧;而在海南会馆里,来自海南的商人们说着海南方言,和乡亲们一同欣赏琼剧表演。

六、帮护救济同乡,襄助兴学也是不同会馆都会有的一个功能。

如建于南门头的高凉会馆其中一大宗旨就是补助同乡回家路费及其子弟入学费用;而广府会馆开办了一所广府小学。潮州会馆和海南会馆则先后购置铺宇等公产,用于出租和经营来筹集经费为生活困难的乡亲谋福利等。其实这是会馆成立之初最基本的宗旨,可以说会馆在维护同乡权益及热心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闻明清代的会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状况,如人口迁徒、民间民俗的变异和濡染、多地区文化交融、商业贸易等等,以至对现代社会生活仍产生深刻的影响。

广府会馆

原徐闻县城东关民主街北段 (广府会馆一侧)

七、商旅会馆的文化价值

商旅会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商业方面,还体现在文化方面。就拿最大的商帮广府和潮州来说吧。先说广府商馆对徐闻当地的影响,可说广府文化名人不但留下了商埠豪厝,更可贵的是留下不少墨宝,给徐闻这块红土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如早在明代天启年间,广府顺德籍状元黄士俊就撰写了《徐闻县知县应世虞生祠记》。还有现存于广府会馆内的名碑《清广府会馆碑记》,这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立,碑高1.58米、宽0.80米。碑端横刻篆书“广府会馆碑记”,碑文竖刻楷书20行503字,字体秀丽。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尚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国子监祭酒、教习庶吉士顺德温汝适撰文,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善名御史顺德龙廷槐书。碑文记述兴建广府会馆的经过。徐闻广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是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现保存最好的会馆,200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令人感叹广府文化的细腻和博大精深!用檐廊等建筑形式将它们连接起来,向纵深方向发展,构成呈长方形的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整个建筑严格尊循广府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广府会馆的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而配置的围墙和垂花门等小建筑,则兼起联系和间隔之作用。其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堪称“三绝”,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技法不一、题材多样,堪为典范,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广府会馆从其平面布局上看,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体系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徐闻广府会馆的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特别是在建筑装饰上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粤派传统的建筑工艺!而在这座建筑内部,是技艺相当精湛的銮金梁架、斗拱、驼峰。几乎所有的构件均以色泽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这些木雕,是以樟、柚、花梨等名贵木材镂雕屏门、神龛、花檐、花栏、脚门、花窗、檐板、梁架和雀替等。首进头门梁架有八块以“五伦图”、“负荆请罪”、“王母祝寿”等为题材的柚木雕刻。这些木雕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

木工雕刻

徐闻县城潮州会馆内屋顶七架梁上木工雕刻造形精美

广府会馆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它规模宏大的屋脊装饰。表现形势又以广府的广州、佛山一带特有陶塑和灰塑(加石灰的泥塑)两种建筑装饰工艺,在会馆内主要建筑物的正脊、垂脊上的形态复杂、色彩富丽的装饰上得以充分展现。灰塑是华丽的清代传统建筑装饰。它是明清时期佛山石湾的金湾、文如壁、宝玉荣等名店制作的。脊饰根据人们仰视角度的需要,采用夸张而求大效果的造型手法,用陶泥塑造,经上釉和高温烧制后,再搬上屋顶安装而成。内容多以传统粤剧戏曲场面为主,两侧配以吉祥图案,构图对称和谐,色彩高贵典雅。广府会馆内的灰塑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除了广府的影响外,潮州势力的对当地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徐闻县城的潮州会馆位于登云塔南侧200米处,从西向东,门临民主大街。现存正堂一座,风貌依旧。会馆原正大门为一大石牌坊,门匾上的题字为清代潮籍进士、翰林、著名学者潮阳棉城人马登云所题。潮州会馆的整个建筑是砖木结构的,会馆正堂三进七开间,中进为庑廊,与前后进相连,会馆正堂面阔12.6米,进深22.8米,前檐滴水高度5.8米,首进为硬山顶,前檐走廊宽1.2米,皆用长青石铺筑,堂内立10支金柱,梭形,梭形金柱材料珍贵,相传为天后娘娘显灵救难的金梭。上端七架梁、一斗上丁,拱架有驼峰,垂莲,富有潮汕地区特具的建筑特点。中进庑廊为卷棚结构,梁架为七架梁,一斗四丁。后进为正殿,殿已毁,十支金柱(方石柱、方木柱、梭形柱、八棱石柱)屋架为七架梁,一斗四丁。潮州会馆于1983年3月列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徐闻县人民政府应旅徐潮人和潮裔徐闻人的要求立碑保护,列为徐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县文化部门在会馆前建成县文化馆楼。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时的潮州会馆的建筑艺术合璧的特色,尤其是那时会馆内的八仙桌和几扇木门尚存,在木雕艺术表现形式上,反映出潮州传统木雕的手工艺,当时这些木门镂空潮州木雕,在阳光下熠熠生挥,使观众一望顿生祥瑞吉庆之感,非常古色生香,但遗憾的是后来这些精美的木门已不知去向。

海安潮州会馆是一座全部用糖包厘金(指用饭浆撬拌一定比例的赤糖和灰沙一起)所制、傍山坡面向大海建造的典型清代建筑物。整座建筑坐西向东,分门楼和正厅二进。首进门楼已毁,尺寸不详,现存台阶10级,用长石构砌,长为480厘米,宽28厘米,高15厘米,两侧厢房仍保存相当完好。残存石墙130厘米,门楼前有庭院,中间铺24.3米长、1.8米宽的石道。第二进为正厅,一座三开间,面阔25米,进深12.4米,全厅受毁严重,仅存的后墙和两翼小墙高1.3米,正厅前有两座樨台,左侧樨台的台下石阶9级,每级长5.8米,宽30厘米,右侧樨台高1.35米,面阔9米,进深10.1米,门楼与正厅之间为天井,宽10.8米,深9.3米,正厅铺设长9.3米石道。原海安的潮州会馆旁还建有戏楼,戏楼后台正中设有神龛,它与潮汕地区祖宗祠堂的神龛完全一样。

潮州石雕

徐闻县城潮州会馆前庭遗落的特具潮州特色风格的石雕

八、商旅会馆的宿命:消失于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时过境迁,这些单纯以地域为纽带的会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后,现随着商贸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商民籍贯限制,开始束缚商贸活动的协调和发展。再加之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徐闻县出现前所未有的匪乱,市面一片混乱,生灵涂炭。来往的商人甚至当地人纷纷逃离家园,曾经热闹的市场、港口和会馆逐渐失去了作用,被荒废。解放后要么被为变更拆除,要么成了宅用。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后,这些曾经规模宏大而又豪华气派的会馆,留下的还有多少:

现在保存得最为完好的要属徐闻县城的广府会馆。这个清乾隆年间始建,光绪年间曾重修的会馆,民国时期先后变为广府小学及广高小学校址,文革时期又由于较幸运地成为县内一个实权部门的办公地而幸免于难。凭着这份幸运,广府会馆虽然有部门庭院、小桥流水及内部的摆设被毁,但仍成一份重要的文物资源,九十年代中期被移交还给文化部门后,被加以保护,2008年正式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参观。还有徐闻县城的潮州会馆,抗战时期被日军轰炸,而前半部部包括门楼在内全被夷为平地,但后半部仍存。现已被列为湛江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县城东关南门头的高凉会馆,高凉小学早已被夷为平地,高凉会馆本身几经变迁,改建为民用设施,现在那里成了一个民用菜市场。海安潮州会馆大体尚存,但早已人去屋空……

广府会馆

徐闻“广府会馆”英姿

结语:笔者数年来一直在追寻各个商旅会馆的踪迹,当望着广府会馆高高的檐沿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曾经辉煌一时,可惜时至如今,往日的繁华与喜乐悲欢早已悄然远逝,但人们仍能从这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中找回些什么……!情怀永远不能被遗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