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为什么取得第三名的人比第二名的人更快乐?分享背后秘密

 思明居士 2022-08-28 发布于河北

01

我们人人都想要获得幸福,但又不知道幸福为何物,我们也会时常感到快乐,但又觉得幸福遥不可及。

那什么因素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学生做过一个研究,请学生评价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各项比赛中,获得奖牌的选手在冲过终点时和在领奖台上的情绪表现,给选手的表情打分,满分为10分,表情越开心,分数越高。

结果发现,在比赛刚刚宣布结果时,银牌选手的平均分只有4.8分,而铜牌选手的得分高达7.1。

在颁奖仪式上,铜牌选手的快乐表情有所收敛,但仍有5.7分,而银牌选手变得更不开心,表情变成了4.3分。

两者的差异可显而见。

02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如果取得的成绩越好,则会越开心,银牌选手应该比铜牌选手更为开心才是,但其实我们的心理上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

根据研究表明,两个人的反事实思维不一样,造成了开心程度也不一样,那什么是反事实思维?

简单地概括为:个人基于与现实相反的条件或者可能性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过程,或者对事实的一种替换想象。

比如银牌选手的反事实思维肯定是往上比较的,因为对于银牌选手而言,奖牌已经到手,他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一定可以获得金牌。

而铜牌选手是往下比较反事实思维,因为他差一点就有可能是第四名,得不到奖牌。

比较的方向不同,人受到的情绪自然也会不同。

记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博园慧在发现自己夺得100米仰泳铜牌后开心地说:啊,第三啊,那我觉得还是很不错。

估计大家都有印象,再配上她特有的表情包,这一幕在当时已经很火,从此大家也认识了这个努力拼搏,积极活泼,而又大大咧咧的女孩。

然而当她在2017年游泳世锦赛上获得50米仰泳银牌后,她难过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可见银牌选手不如铜牌选手快乐,这一微妙的心理变化,都是因为我们比较的方向不一样,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反事实思维也是普遍存在。

03

当你找到了一个月薪4000的工作时候,比较开心,可是当你发现和你差不多的朋友找到的是月薪5000的工作,可能因此你的心里会有失落感。

当你年终将近拿到6000元,可当你发现你的同事,比你多了1000元,你的内心可能会比较闷闷不乐和不平。

所以当我们用反事实思维做比较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是不幸福的,那如何正确地做比较,才能让自己获得幸福感里?

第一:根据比较目的,调整自己的比较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你会获得自信,当你觉得在某一个领域,你不太擅长的时候,尽量不要向上比较,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

如果向上比较,能够给你带来的是动力,是力量,此时你当然可以向上相比较。

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比较体系。

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财富,比如愉悦的体验,满意的关系,爱的感受等等,所以去比较的时候,我们不能单一就看到一方面。

或许我们的钱不如别人的多,职务不如有些人高,但是我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美满的家庭,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甚至可能就是更加年轻。

所以我们要记得聚焦我们拥有的东西,不必要过分去抱怨我们没有的东西,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大鱼。

大鱼指的是那些特别优秀的人,而小池塘指的是和那些大鱼比较,稍微差的群体。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优秀,但是当你把自己和那些更加优秀的人在一起作比较,你会感受到落差,会对自己做出不好的自我评判。

但是如果你降低一点标准,把自己放到一个没有自己好的一群人做比较,你会从中找到信心,感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所以当我们知道一些比较的心理和比较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变得更好。

当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触发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向, 从而让当下的自己更加理智,心态更加平和,让自己感到,无论自己是处于什么境况,都是幸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