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史记(39-01):晋世家第九【1】

 fuhaizhenren 2022-08-28 发布于浙江


晋世家第九【1】

晋唐叔虞者【晋唐叔虞:周成王有弟名虞,受封于唐,故史称其为唐叔虞。虞的儿子燮因唐南有晋水,故改名为晋,故史又称晋唐叔虞。唐,在今山西翼城西南。】,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会时:指配偶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女:同“汝”。】,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文在其手句:手上果然有“虞”字形的纹理。】,故遂因命之曰虞。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叔虞母亲交会时,母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珪: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分封时的信物。】,曰:“以此封若【若:你。】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晋侯:叔虞本封唐侯,其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故改国号为晋。】。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靖侯:当作厉侯。】,无其年数。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靖侯以后,可以推算年代。从唐叔到靖侯五代,没有年代记载

【段意】:写晋之始祖唐叔虞受封,即所谓“桐叶封弟”的情况,以及自唐叔至靖侯难以确考其年数的五世的概况。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共和:公无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奔到彘,由召公,周公共同行政,号为“共和行政”,共十四年。一说由共伯和摄行王事,号共和元年。周厉王死后,始归政于周宣王,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厉王残暴狂虐,国人动乱,厉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务,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儿子釐侯司徒继位。釐侯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刚刚即位。十八年(前823),釐侯逝世,儿子献侯籍即位。献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儿子穆侯费王即位。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取:通“娶”。】。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条地。夫人生下太子仇。十年(前802),讨伐千亩,建立了功劳。穆侯又得了小儿子,取名成师。

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仇者雠也:仇的意思就是雠敌。】。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适庶名反逆【适:通“嫡”。此处指嫡子,即宗法社会中正妻所生的长子。按规定,君王的嫡子应被立为太子。庶:旁支。与“嫡”相对。此处指庶子,旧称妾所生的儿子为庶子。】,此后晋其能毋乱乎?

晋人师服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二十七年(前7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殇叔三年(前782),周宣王逝世。四年(前781),穆侯的太子仇率领自己的党徒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文侯十年(前771),周幽王昏庸无道,犬戎杀死幽王,周王室东迁。秦襄公开始被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

三十五年(前746),文侯仇逝世,儿子昭侯伯即位

【段意】:概述靖侯、釐侯、献侯、穆侯、殇叔、文侯等历代简况。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东。】。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

昭侯于元年(前745)把曲沃封给文侯弟弟成师。曲沃城比翼城大。翼城是晋君的都城。成师被封在曲沃,称为桓叔。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桓叔。

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当时桓叔已58岁,崇尚德行,晋国百姓都归附他。君子说:“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了。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七年(前739),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桓叔也想去晋都,但晋人发兵攻打桓叔。桓叔失败,又回到曲沃。晋人共同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这就是孝侯。孝侯杀了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鱓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于郄为君,是为鄂侯。

孝侯八年(前732),曲沃桓叔逝世,儿子鱓(shàn,善)代替桓叔,这就是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前725),曲沃庄伯在翼杀死国君晋孝侯。晋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再回到曲沃。晋人又立孝侯儿子郄(xì,戏)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

鄂侯二年(前722),鲁隐公刚即位。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哀侯:据《左传·隐公五年》所载,此段有数误:此时鄂侯未卒,下云“曲沃庄伯闻鄂侯卒,乃兴兵伐晋”亦误。庄伯伐晋,与鄂侯卒否无关。周平王当作周桓王。哀侯之立实出自于周桓王之命,非晋人立之。】

鄂侯于六年(前718)逝世。曲沃庄伯听说晋鄂侯去世,便兴兵讨伐晋都。周平王派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晋人共同立鄂侯儿子光为国君,这就是哀侯。

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称:曲沃庄伯的儿子,名称。】,是为曲沃武公。哀侯六年,鲁弑其君隐公。

哀侯二年(前716),曲沃庄伯逝世,儿子称接替庄伯即位,这就是曲沃武公。哀侯六年(前712),鲁国人杀死自己的国君隐公。

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xing)廷:地名,在晋都翼的东南。】。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哀侯八年(前710),晋国侵伐陉廷。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划,九年(前709),到达汾河畔讨伐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就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益强,晋无如之何。

小子元年(前709),曲沃武公指使韩万杀死了被俘的晋哀侯。曲沃越发强大,晋国对它无可奈何。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晋小子四年(前706),曲沃武公骗来晋小子杀死了他。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的弟弟缗被立为晋侯。

晋侯缗四年,宋执郑祭仲而立突为郑君。晋侯十九年,齐人管至父弑其君襄公。

晋侯缗四年(前703),宋逮捕了郑国的祭(zhài,债)仲,强迫他立突为郑国国君。晋侯十九年(前688),齐人管至父杀死自己的国君齐襄公。

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齐桓公始霸:齐桓公称霸当在晋侯二十六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晋侯二十八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灭亡了晋,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用来贿赂了周釐王,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并列为诸侯,于是武公把整个晋国土地全部吞并,据为己有。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晋武公始都晋国【晋武公始都晋国: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叔虞封唐,燮父改晋,至曾孙成侯南徙曲沃,成侯曾孙之孙穆侯徙于绛,昭侯以下徙翼,武公并晋后又徙绛,景公迁新田,以上晋多次迁都,《史记》均未记,而说武公始都晋,献公始都绛,乃司马迁疏误了。】,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通年三十八年:指曲沃武公称,从为曲沃武公开始,到代晋为诸侯,合计共三十八年。】

曲沃武公已经即位三十七年了,才改号叫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到晋国都城,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总共三十八年。

武公称者,先晋穆侯曾孙也,曲沃桓叔孙也。桓叔者,始封曲沃。武公,庄伯子也。自桓叔初封曲沃以至武公灭晋也,凡六十七岁,而卒代晋为诸侯。

武公称是先君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武公是庄伯的儿子。从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灭亡晋国,共六十七年,最终代替晋国成为诸侯。

武公代晋二岁,卒。与曲沃通年,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诸立【与曲沃通年句:武公代晋共二年,亦即代晋后第二年死去,故从即位曲沃算起,共在位三十九年。】

武公代替晋君两年去世,与在曲沃的年份合在一起,总共即位三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献公诡诸即位

【段意】:写太子仇家族与少子成师家族为争夺晋国王位的斗争。太子仇家族本为正统,太子仇本人为文侯,其后为昭侯、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成师家族本为旁支,但末大于本,成师本人封为曲沃桓侯,其后为庄伯、武公。最后武公灭掉晋侯(缗),统一晋国,这场争夺正统的斗争才宣告结束。

献公元年,周惠王弟颓攻惠王,惠王出奔,居郑之栎邑。五年,伐骊戎【骊戎:部族名,西戎别居在骊山的一支。】,得骊姬,骊姬弟【弟:古代也称妹为弟。】,俱爱幸之。

献公元年(前676),周惠王的弟弟颓攻击惠王,惠王逃跑,住在郑国的栎邑。五年(前672),晋献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对她们十分宠爱。

八年,士■说公曰【说(shuì,税):劝说。】“故晋之群公子多【故晋:据后文可知即指文侯仇家族,亦指桓侯成师家族。】,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城聚都之:修筑聚邑,把它定为国都。聚:晋邑名。在今山西绛县东南。都:定都。】,命曰绛,始都绛。

八年(前670),晋大夫士■(wěi,委)劝说献公:“晋国原有很多公子,不杀死他们就要发生动乱。”于是献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杀死,同时修筑聚城当作都城,改名叫绛,开始定都定绛。

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蔿曰:“且待其乱。”

九年(前669),晋国的许多公子已经逃奔到虢,虢因此再一次讨伐晋国,未能取胜。十年(前668),晋想讨伐虢,士说:“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

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蒲边秦,屈边翟:蒲邑靠近秦地,屈邑靠近翟地。蒲:在今山西楼。屈:在今山西石县。】

十二年(前666),骊姬生下奚齐。献公打算废掉太子,就说:“曲沃是我们先祖宗庙所在之地,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如果不让公子们在那些地方镇守,我将忧心忡忡。”

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处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由此可见,太子申生、重耳、夷吾被赶出京城,皆骊姬所为也。此事标志骊姬开始专权,晋国内乱为不可避免也。】

于是,献公让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驻守蒲,公子夷吾去驻守屈。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就驻守在绛。晋国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

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同母女弟:指申生的同母胞妹,即申生之亲姨。】。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狐氏:姓狐姓。】。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母女弟:母亲的妹妹,即姨母。】

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叫齐姜,早就去世。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重耳的母亲的翟人狐氏女子。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献公共有八个儿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有贤能,品德高尚。等有了骊姬,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戎:戎车。】,毕万为右【右:马车上防备车子倾倒或受阻的力士,位置在驾车者之右。】,伐灭霍,灭魏,灭狄。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十六年(前662),晋献公建立二军。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战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讨伐灭亡了霍、魏、耿。等全军回到晋后,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成为大夫。

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都城:邑有先君之主曰都。】,而位以卿,先为之极【极:言其禄位到了极点。】,又安得立!

士蔿说:“太子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都城,爵位是卿,预先把太子的禄位提高到极点,又怎么能即位呢!

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吴太伯:吴太伯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史,季历贤,又有圣子昌。当吴太伯知周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便与其弟仲雍奔荆蛮,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孔子曾高度评价太伯“可谓至德矣”。详见《吴太伯世家》。】,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令名:好名声。】”太子不从。

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太子仿效吴太伯,不也可以吗?这样,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太子没有听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毕万之后必大:指得到魏地赏赐的毕万的后代必定能蕃盛。】。万,盈数也【盈数:满数。】;魏,大名也【魏,大名也:魏的意思是巍巍高大。魏本作“巍”,高大之意。】。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开之矣:上天给他开辟前途。】。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掌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有大发展。万,是个满数;魏又是个高大的名字。把魏赏赐给毕万,是上天保佑毕万呢。天子有兆民,诸侯有万民,今天给它大名,又随从满数,它必定会有众多的人。”

初,毕万卜仕于晋国,遇《屯》之《比》【《屯(zhūn,谆)》之《比》:《集解》曰:“《震》下《坎》上《屯》,《坤》下《坎》上《比》。《屯》初九变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人【屯固比入:“屯”:象征艰险。固:坚久。“比”:象征顺利。此卦预示毕方将经过艰难险阻而达于坚久顺利。】,吉孰大焉。其后必蕃昌【蕃:茂盛。】

当初,毕万在晋国占卜自己的官运,遇到《屯(zhūn,谆)卦》演成《比卦》。辛廖占卜说:“这是吉利,屯预示坚固,比预示深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冢祀:古代帝王、诸侯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一般指国家。粢(zī,资):谷类的总称。】,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朝夕视君膳:即昏定晨省,每天都应照顾君王生活之意。】,故曰冢子【冢子:古代宗法制度称嫡长子为冢子。】

十七年(前661),晋侯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进谏献公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的祭品、早晚检查国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有守则从:有了守国之人,才可以随君外出。】,从曰抚军【抚军:协助国君安抚军士。】,守曰监国【监国:代替国君兼管国政。】,古之制也。

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太子就跟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

夫率师,专行谋也【专行谋也:专断谋略。】;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国政:国家政权,此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正卿。】:非太子之事也。

军队的统帅必定专心谋划;发布号令,是国君与正卿的专职,这不是太子的事情。

师在制命而已【命:《集解》曰:“命,将军所制。”】,禀命则不威【禀命:承命,请命。】,专命则不孝【专命:旧谓无所承命而独断独行。】,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嗣适:继承君位的嫡子。】。君失其官【君失其官:国君任命不当。】,率师不威,将安用之?

军队的统帅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太子请命于国君,则没有威严;如独断专行,又会不孝。所以国君的继位嫡子不可以统帅军队。国君以太子为军队统帅是错命官职,统帅没有威严,又怎样用他呢?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

献公说:“我有几个儿子,不知道立谁为太子。”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来,去见太子。太子问:“我将要被废掉吧?”

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教以军旅:命你率领军队。】,不共是惧【不共是惧:只怕不恭敬。共:同“恭”。】,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里克说:“太子努力吧,让您统帅下军,怕的应该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废掉您呢?况且您怕的是不孝,不应怕不能即位。自己注意修身养性,不去责难别人,就可以免除灾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左右不同颜色的衣服。偏,半也;意为献公分身一半予太子。】,佩之金玦【金玦:军队统帅的标志。据杨伯峻《左传注》载:“玦,古代佩身之物,形如环缺,多以玉为之,而金■则以青铜为之。”】。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太子统率军队,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异色的偏衣,佩戴着象征兵权的金属制的玦。。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从太子。太子去讨伐东山。

十九年,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忧。”

十九年(前659),献公说:“当初我们的先君庄伯、武公平息晋国动乱时,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又藏匿了晋国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乱,不去讨伐,将给子孙留下后患。”

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屈产之乘:屈地所产的良马。假道:借道。】。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于是,献公就让荀息驾着屈产的驷马向虞借路。虞同意借路,晋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阳后回国了。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适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让奚齐代替他。”骊姬听后哭着说:“太子已经立好,诸侯们都已经知道了,而且太子多次统帅军队,百姓都归附他,为什么因为我就废掉嫡长子而立庶子,你一定这样做,我就自杀了。”

骊姬详誉太子【详:通“佯”。假装。】,而阴令人谮恶太子【阴令:暗中命令。谮恶:谗毁。谮:进谗言。】,而欲立其子。

骊姬假装赞扬太子,但暗中却让人中伤太子,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段意】:除写晋献公灭霍、魏、狄、伐东山、虢、不断对外用兵外,重点写一场废长立幼的家政斗争正在酝酿之中。“献公有意废太子”,而以所宠爱的骊姬之子“奚齐代之”,骊姬则以退为进“谮恶太子”——悲剧已在所难免了。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齐姜:申生生母也。已亡,立庙在曲沃。】,太子速祭曲沃,归釐于君【釐:通“禧”。又称胙,祭肉。】

二十一年(前657),骊姬对太子说:“君王曾梦见齐姜,太子应立即去曲沃祭祀母亲,回来后把胙肉献给君王。”

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上:进献。荐:献,进。胙肉:祭过神的福食。】。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

于是太子赶到曲沃去祭祀母亲,回晋都后,把胙肉奉送给献公。献公当时出去打猎了,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宫中。

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飨:通“享”。享用。】

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药。过了两天,献公打猎回宫,厨师把胙肉献给献公,献公正想享用,

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坟(fèn,奋):高起。】;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

骊姬从旁阻止说:“胙肉来自远方,应尝尝它。”厨师把胙肉倒在地上,地面突起;厨师把胙肉扔给狗,狗吃后立即死了;厨师把胙肉给宦臣吃,宦臣也死了。

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

骊姬哭着说:“太子怎么这么残忍呢!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死去接替其位,何况其他人呢?况且您已经年老了,还能在世几天呢,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杀死您!”

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亡他国【辟:通“避”。】,若早自杀【若:或者。】,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恨:反对,表遗憾。】;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

骊姬接着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们母子宁愿躲到别国,或早早自杀,不要白白让我母子俩被太子残害。当初您想废掉他,我还反对您;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

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辞明之:把真情说清楚。】

太子听到这事后,逃到新城,献公非常生气,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把毒药放到胙肉里的就是骊姬,太子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清楚呢?”

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

太子说:“我父亲年老了,没有骊姬将睡不稳、食无味。假使我说明白,父亲将对骊姬很生气。这不行。”有人又对太子说:“那你赶快逃到别的国家去吧。”

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被:通“披”。】,人谁内我【内:通“纳”。】?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太子说:“带着这个罪名逃跑,谁能接纳我呢?我自杀算了。”十二月戊申日,申生便在新城自杀身亡。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

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国君。有人告诉骊姬说:“这两位公子恨你诬陷杀死了太子。”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献公造谣说:

“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

“申生把毒药放到胙肉中,两位公子事先都知道。”重耳、夷吾听到骊姬的谣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备森严地亲自保护着自己的城市。

初,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弗就:修得不好。】。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安用之:何必修城?】

当初,献公让士蒍给两位公子修筑蒲、屈城墙,现在还未修筑成功。夷吾把这事报告了献公,献公对士蒍很生气。士蒍谢罪说:“边城寇贼少,何必非要修城墙呢?”

退而歌曰:“狐裘蒙茸【狐裘蒙茸:形容皮毛上加细毛,比喻事之纷扰。】,一国三公【一国三公:一国之内三个首领。】,吾谁适从!”卒就城【卒就城:最终还是把城修好。】。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士蒍退下后作歌道:“狐皮袄的毛散乱了,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我将服从谁呢!”士蒍终于修好城。等到申生死后,两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踰垣,宦者追斩其衣袪【袪(qū,区):袖口。】。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二十二年(前656),献公对两位公子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蒲城。蒲城有个叫勃鞮(dī,低)的宦者让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爬墙逃走,勃鞮追赶,割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献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

【段意】:写骊姬阴谋的实施。先以投毒罪嫁祸申生,申生无以自白,自杀;后以同谋罪诬重耳、夷吾,重耳不得不逃亡。


晋世家第九【1】

晋唐叔虞者【晋唐叔虞:周成王有弟名虞,受封于唐,故史称其为唐叔虞。虞的儿子燮因唐南有晋水,故改名为晋,故史又称晋唐叔虞。唐,在今山西翼城西南。】,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会时:指配偶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女:同“汝”。】,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文在其手句:手上果然有“虞”字形的纹理。】,故遂因命之曰虞。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叔虞母亲交会时,母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珪: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所用的礼器,分封时的信物。】,曰:“以此封若【若:你。】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晋侯:叔虞本封唐侯,其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故改国号为晋。】。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靖侯:当作厉侯。】,无其年数。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靖侯以后,可以推算年代。从唐叔到靖侯五代,没有年代记载

【段意】:写晋之始祖唐叔虞受封,即所谓“桐叶封弟”的情况,以及自唐叔至靖侯难以确考其年数的五世的概况。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共和:公无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奔到彘,由召公,周公共同行政,号为“共和行政”,共十四年。一说由共伯和摄行王事,号共和元年。周厉王死后,始归政于周宣王,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厉王残暴狂虐,国人动乱,厉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务,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儿子釐侯司徒继位。釐侯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刚刚即位。十八年(前823),釐侯逝世,儿子献侯籍即位。献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儿子穆侯费王即位。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取:通“娶”。】。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条地。夫人生下太子仇。十年(前802),讨伐千亩,建立了功劳。穆侯又得了小儿子,取名成师。

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仇者雠也:仇的意思就是雠敌。】。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适庶名反逆【适:通“嫡”。此处指嫡子,即宗法社会中正妻所生的长子。按规定,君王的嫡子应被立为太子。庶:旁支。与“嫡”相对。此处指庶子,旧称妾所生的儿子为庶子。】,此后晋其能毋乱乎?

晋人师服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二十七年(前7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殇叔三年(前782),周宣王逝世。四年(前781),穆侯的太子仇率领自己的党徒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文侯十年(前771),周幽王昏庸无道,犬戎杀死幽王,周王室东迁。秦襄公开始被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

三十五年(前746),文侯仇逝世,儿子昭侯伯即位

【段意】:概述靖侯、釐侯、献侯、穆侯、殇叔、文侯等历代简况。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东。】。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

昭侯于元年(前745)把曲沃封给文侯弟弟成师。曲沃城比翼城大。翼城是晋君的都城。成师被封在曲沃,称为桓叔。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桓叔。

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当时桓叔已58岁,崇尚德行,晋国百姓都归附他。君子说:“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了。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七年(前739),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桓叔也想去晋都,但晋人发兵攻打桓叔。桓叔失败,又回到曲沃。晋人共同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这就是孝侯。孝侯杀了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鱓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于郄为君,是为鄂侯。

孝侯八年(前732),曲沃桓叔逝世,儿子鱓(shàn,善)代替桓叔,这就是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前725),曲沃庄伯在翼杀死国君晋孝侯。晋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再回到曲沃。晋人又立孝侯儿子郄(xì,戏)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

鄂侯二年(前722),鲁隐公刚即位。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哀侯:据《左传·隐公五年》所载,此段有数误:此时鄂侯未卒,下云“曲沃庄伯闻鄂侯卒,乃兴兵伐晋”亦误。庄伯伐晋,与鄂侯卒否无关。周平王当作周桓王。哀侯之立实出自于周桓王之命,非晋人立之。】

鄂侯于六年(前718)逝世。曲沃庄伯听说晋鄂侯去世,便兴兵讨伐晋都。周平王派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晋人共同立鄂侯儿子光为国君,这就是哀侯。

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称:曲沃庄伯的儿子,名称。】,是为曲沃武公。哀侯六年,鲁弑其君隐公。

哀侯二年(前716),曲沃庄伯逝世,儿子称接替庄伯即位,这就是曲沃武公。哀侯六年(前712),鲁国人杀死自己的国君隐公。

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xing)廷:地名,在晋都翼的东南。】。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哀侯八年(前710),晋国侵伐陉廷。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划,九年(前709),到达汾河畔讨伐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就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益强,晋无如之何。

小子元年(前709),曲沃武公指使韩万杀死了被俘的晋哀侯。曲沃越发强大,晋国对它无可奈何。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晋小子四年(前706),曲沃武公骗来晋小子杀死了他。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的弟弟缗被立为晋侯。

晋侯缗四年,宋执郑祭仲而立突为郑君。晋侯十九年,齐人管至父弑其君襄公。

晋侯缗四年(前703),宋逮捕了郑国的祭(zhài,债)仲,强迫他立突为郑国国君。晋侯十九年(前688),齐人管至父杀死自己的国君齐襄公。

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齐桓公始霸:齐桓公称霸当在晋侯二十六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晋侯二十八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灭亡了晋,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用来贿赂了周釐王,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并列为诸侯,于是武公把整个晋国土地全部吞并,据为己有。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晋武公始都晋国【晋武公始都晋国: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叔虞封唐,燮父改晋,至曾孙成侯南徙曲沃,成侯曾孙之孙穆侯徙于绛,昭侯以下徙翼,武公并晋后又徙绛,景公迁新田,以上晋多次迁都,《史记》均未记,而说武公始都晋,献公始都绛,乃司马迁疏误了。】,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通年三十八年:指曲沃武公称,从为曲沃武公开始,到代晋为诸侯,合计共三十八年。】

曲沃武公已经即位三十七年了,才改号叫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到晋国都城,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总共三十八年。

武公称者,先晋穆侯曾孙也,曲沃桓叔孙也。桓叔者,始封曲沃。武公,庄伯子也。自桓叔初封曲沃以至武公灭晋也,凡六十七岁,而卒代晋为诸侯。

武公称是先君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武公是庄伯的儿子。从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灭亡晋国,共六十七年,最终代替晋国成为诸侯。

武公代晋二岁,卒。与曲沃通年,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诸立【与曲沃通年句:武公代晋共二年,亦即代晋后第二年死去,故从即位曲沃算起,共在位三十九年。】

武公代替晋君两年去世,与在曲沃的年份合在一起,总共即位三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献公诡诸即位

【段意】:写太子仇家族与少子成师家族为争夺晋国王位的斗争。太子仇家族本为正统,太子仇本人为文侯,其后为昭侯、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成师家族本为旁支,但末大于本,成师本人封为曲沃桓侯,其后为庄伯、武公。最后武公灭掉晋侯(缗),统一晋国,这场争夺正统的斗争才宣告结束。

献公元年,周惠王弟颓攻惠王,惠王出奔,居郑之栎邑。五年,伐骊戎【骊戎:部族名,西戎别居在骊山的一支。】,得骊姬,骊姬弟【弟:古代也称妹为弟。】,俱爱幸之。

献公元年(前676),周惠王的弟弟颓攻击惠王,惠王逃跑,住在郑国的栎邑。五年(前672),晋献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对她们十分宠爱。

八年,士■说公曰【说(shuì,税):劝说。】“故晋之群公子多【故晋:据后文可知即指文侯仇家族,亦指桓侯成师家族。】,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城聚都之:修筑聚邑,把它定为国都。聚:晋邑名。在今山西绛县东南。都:定都。】,命曰绛,始都绛。

八年(前670),晋大夫士■(wěi,委)劝说献公:“晋国原有很多公子,不杀死他们就要发生动乱。”于是献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杀死,同时修筑聚城当作都城,改名叫绛,开始定都定绛。

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蔿曰:“且待其乱。”

九年(前669),晋国的许多公子已经逃奔到虢,虢因此再一次讨伐晋国,未能取胜。十年(前668),晋想讨伐虢,士说:“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

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蒲边秦,屈边翟:蒲邑靠近秦地,屈邑靠近翟地。蒲:在今山西楼。屈:在今山西石县。】

十二年(前666),骊姬生下奚齐。献公打算废掉太子,就说:“曲沃是我们先祖宗庙所在之地,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如果不让公子们在那些地方镇守,我将忧心忡忡。”

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据《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处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由此可见,太子申生、重耳、夷吾被赶出京城,皆骊姬所为也。此事标志骊姬开始专权,晋国内乱为不可避免也。】

于是,献公让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驻守蒲,公子夷吾去驻守屈。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就驻守在绛。晋国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

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同母女弟:指申生的同母胞妹,即申生之亲姨。】。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狐氏:姓狐姓。】。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母女弟:母亲的妹妹,即姨母。】

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叫齐姜,早就去世。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重耳的母亲的翟人狐氏女子。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献公共有八个儿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有贤能,品德高尚。等有了骊姬,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戎:戎车。】,毕万为右【右:马车上防备车子倾倒或受阻的力士,位置在驾车者之右。】,伐灭霍,灭魏,灭狄。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十六年(前662),晋献公建立二军。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战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讨伐灭亡了霍、魏、耿。等全军回到晋后,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成为大夫。

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都城:邑有先君之主曰都。】,而位以卿,先为之极【极:言其禄位到了极点。】,又安得立!

士蔿说:“太子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都城,爵位是卿,预先把太子的禄位提高到极点,又怎么能即位呢!

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吴太伯:吴太伯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史,季历贤,又有圣子昌。当吴太伯知周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便与其弟仲雍奔荆蛮,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孔子曾高度评价太伯“可谓至德矣”。详见《吴太伯世家》。】,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令名:好名声。】”太子不从。

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太子仿效吴太伯,不也可以吗?这样,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太子没有听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毕万之后必大:指得到魏地赏赐的毕万的后代必定能蕃盛。】。万,盈数也【盈数:满数。】;魏,大名也【魏,大名也:魏的意思是巍巍高大。魏本作“巍”,高大之意。】。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开之矣:上天给他开辟前途。】。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掌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有大发展。万,是个满数;魏又是个高大的名字。把魏赏赐给毕万,是上天保佑毕万呢。天子有兆民,诸侯有万民,今天给它大名,又随从满数,它必定会有众多的人。”

初,毕万卜仕于晋国,遇《屯》之《比》【《屯(zhūn,谆)》之《比》:《集解》曰:“《震》下《坎》上《屯》,《坤》下《坎》上《比》。《屯》初九变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人【屯固比入:“屯”:象征艰险。固:坚久。“比”:象征顺利。此卦预示毕方将经过艰难险阻而达于坚久顺利。】,吉孰大焉。其后必蕃昌【蕃:茂盛。】

当初,毕万在晋国占卜自己的官运,遇到《屯(zhūn,谆)卦》演成《比卦》。辛廖占卜说:“这是吉利,屯预示坚固,比预示深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冢祀:古代帝王、诸侯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一般指国家。粢(zī,资):谷类的总称。】,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朝夕视君膳:即昏定晨省,每天都应照顾君王生活之意。】,故曰冢子【冢子:古代宗法制度称嫡长子为冢子。】

十七年(前661),晋侯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进谏献公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的祭品、早晚检查国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有守则从:有了守国之人,才可以随君外出。】,从曰抚军【抚军:协助国君安抚军士。】,守曰监国【监国:代替国君兼管国政。】,古之制也。

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太子就跟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

夫率师,专行谋也【专行谋也:专断谋略。】;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国政:国家政权,此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正卿。】:非太子之事也。

军队的统帅必定专心谋划;发布号令,是国君与正卿的专职,这不是太子的事情。

师在制命而已【命:《集解》曰:“命,将军所制。”】,禀命则不威【禀命:承命,请命。】,专命则不孝【专命:旧谓无所承命而独断独行。】,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嗣适:继承君位的嫡子。】。君失其官【君失其官:国君任命不当。】,率师不威,将安用之?

军队的统帅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太子请命于国君,则没有威严;如独断专行,又会不孝。所以国君的继位嫡子不可以统帅军队。国君以太子为军队统帅是错命官职,统帅没有威严,又怎样用他呢?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

献公说:“我有几个儿子,不知道立谁为太子。”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来,去见太子。太子问:“我将要被废掉吧?”

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教以军旅:命你率领军队。】,不共是惧【不共是惧:只怕不恭敬。共:同“恭”。】,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里克说:“太子努力吧,让您统帅下军,怕的应该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废掉您呢?况且您怕的是不孝,不应怕不能即位。自己注意修身养性,不去责难别人,就可以免除灾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左右不同颜色的衣服。偏,半也;意为献公分身一半予太子。】,佩之金玦【金玦:军队统帅的标志。据杨伯峻《左传注》载:“玦,古代佩身之物,形如环缺,多以玉为之,而金■则以青铜为之。”】。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太子统率军队,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异色的偏衣,佩戴着象征兵权的金属制的玦。。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从太子。太子去讨伐东山。

十九年,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忧。”

十九年(前659),献公说:“当初我们的先君庄伯、武公平息晋国动乱时,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又藏匿了晋国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乱,不去讨伐,将给子孙留下后患。”

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屈产之乘:屈地所产的良马。假道:借道。】。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于是,献公就让荀息驾着屈产的驷马向虞借路。虞同意借路,晋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阳后回国了。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适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让奚齐代替他。”骊姬听后哭着说:“太子已经立好,诸侯们都已经知道了,而且太子多次统帅军队,百姓都归附他,为什么因为我就废掉嫡长子而立庶子,你一定这样做,我就自杀了。”

骊姬详誉太子【详:通“佯”。假装。】,而阴令人谮恶太子【阴令:暗中命令。谮恶:谗毁。谮:进谗言。】,而欲立其子。

骊姬假装赞扬太子,但暗中却让人中伤太子,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段意】:除写晋献公灭霍、魏、狄、伐东山、虢、不断对外用兵外,重点写一场废长立幼的家政斗争正在酝酿之中。“献公有意废太子”,而以所宠爱的骊姬之子“奚齐代之”,骊姬则以退为进“谮恶太子”——悲剧已在所难免了。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齐姜:申生生母也。已亡,立庙在曲沃。】,太子速祭曲沃,归釐于君【釐:通“禧”。又称胙,祭肉。】

二十一年(前657),骊姬对太子说:“君王曾梦见齐姜,太子应立即去曲沃祭祀母亲,回来后把胙肉献给君王。”

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上:进献。荐:献,进。胙肉:祭过神的福食。】。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

于是太子赶到曲沃去祭祀母亲,回晋都后,把胙肉奉送给献公。献公当时出去打猎了,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宫中。

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飨:通“享”。享用。】

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药。过了两天,献公打猎回宫,厨师把胙肉献给献公,献公正想享用,

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坟(fèn,奋):高起。】;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

骊姬从旁阻止说:“胙肉来自远方,应尝尝它。”厨师把胙肉倒在地上,地面突起;厨师把胙肉扔给狗,狗吃后立即死了;厨师把胙肉给宦臣吃,宦臣也死了。

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

骊姬哭着说:“太子怎么这么残忍呢!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死去接替其位,何况其他人呢?况且您已经年老了,还能在世几天呢,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杀死您!”

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亡他国【辟:通“避”。】,若早自杀【若:或者。】,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恨:反对,表遗憾。】;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

骊姬接着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们母子宁愿躲到别国,或早早自杀,不要白白让我母子俩被太子残害。当初您想废掉他,我还反对您;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

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辞明之:把真情说清楚。】

太子听到这事后,逃到新城,献公非常生气,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把毒药放到胙肉里的就是骊姬,太子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清楚呢?”

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

太子说:“我父亲年老了,没有骊姬将睡不稳、食无味。假使我说明白,父亲将对骊姬很生气。这不行。”有人又对太子说:“那你赶快逃到别的国家去吧。”

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被:通“披”。】,人谁内我【内:通“纳”。】?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太子说:“带着这个罪名逃跑,谁能接纳我呢?我自杀算了。”十二月戊申日,申生便在新城自杀身亡。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

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国君。有人告诉骊姬说:“这两位公子恨你诬陷杀死了太子。”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献公造谣说:

“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

“申生把毒药放到胙肉中,两位公子事先都知道。”重耳、夷吾听到骊姬的谣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备森严地亲自保护着自己的城市。

初,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弗就:修得不好。】。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安用之:何必修城?】

当初,献公让士蒍给两位公子修筑蒲、屈城墙,现在还未修筑成功。夷吾把这事报告了献公,献公对士蒍很生气。士蒍谢罪说:“边城寇贼少,何必非要修城墙呢?”

退而歌曰:“狐裘蒙茸【狐裘蒙茸:形容皮毛上加细毛,比喻事之纷扰。】,一国三公【一国三公:一国之内三个首领。】,吾谁适从!”卒就城【卒就城:最终还是把城修好。】。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士蒍退下后作歌道:“狐皮袄的毛散乱了,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我将服从谁呢!”士蒍终于修好城。等到申生死后,两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踰垣,宦者追斩其衣袪【袪(qū,区):袖口。】。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二十二年(前656),献公对两位公子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蒲城。蒲城有个叫勃鞮(dī,低)的宦者让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爬墙逃走,勃鞮追赶,割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献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

【段意】:写骊姬阴谋的实施。先以投毒罪嫁祸申生,申生无以自白,自杀;后以同谋罪诬重耳、夷吾,重耳不得不逃亡。


原文 ~ 晋世家第九【1】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釐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晋其能毋乱乎?”

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无道,犬戎杀幽王,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

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於翼。翼,晋君都邑也。成师封曲沃,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宾相桓叔。桓叔是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鳝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复入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子郄为君,是为鄂侯。

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

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子称代庄伯立,是为曲沃武公。哀侯六年,鲁弑其君隐公。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益彊,晋无如之何。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晋侯缗四年,宋执郑祭仲而立突为郑君。晋侯十九年,齐人管至父弑其君襄公。

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晋武公始都晋国,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

武公称者,先晋穆侯曾孙也,曲沃桓叔孙也。桓叔者,始封曲沃。武公,庄伯子也。自桓叔初封曲沃以至武公灭晋也,凡六十七岁,而卒代晋为诸侯。武公代晋二岁,卒。与曲沃通年,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诸立。

献公元年,周惠王弟穨攻惠王,惠王出奔,居郑之栎邑。

五年,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

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蔿曰:“且待其乱。”

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卜偃曰:“毕万之後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初,毕万卜仕於晋国,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後必蕃昌。”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於难。”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太子遂伐东山。

十九年,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後遗子孙忧。”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假道於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柰何以贱妾之故废適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详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速祭曲沃,归釐於君。”太子於是祭其母齐姜於曲沃,上其荐胙於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於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原子母辟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於今,妾殊自失於此。”太子闻之,奔新城。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於新城。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蔿。士蔿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適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翟。使人伐屈,屈城守,不可下。


译文 ~ 晋世家第九【1】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叔虞母亲交会时,母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靖侯以后,可以推算年代。从唐叔到靖侯五代,没有年代记载。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厉王残暴狂虐,国人动乱,厉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务,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儿子釐侯司徒继位。釐侯十四年(前827),周宣王刚刚即位。十八年(前823),釐侯逝世,儿子献侯籍即位。献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儿子穆侯费王即位。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条地。夫人生下太子仇。十年(前802),讨伐千亩,建立了功劳。穆侯又得了小儿子,取名成师。晋人师服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前7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殇叔三年(前782),周宣王逝世。四年(前781),穆侯的太子仇率领自己的党徒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文侯。

文侯十年(前771),周幽王昏庸无道,犬戎杀死幽王,周王室东迁。秦襄公开始被列为诸侯。

三十五年(前746),文侯仇逝世,儿子昭侯伯即位。

昭侯于元年(前745)把曲沃封给文侯弟弟成师。曲沃城比翼城大。翼城是晋君的都城。成师被封在曲沃,称为桓叔。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桓叔。当时桓叔已58岁,崇尚德行,晋国百姓都归附他。君子说:“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了。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

七年(前739),晋国大臣潘父杀死国君昭侯,要迎接曲沃桓叔。桓叔也想去晋都,但晋人发兵攻打桓叔。桓叔失败,又回到曲沃。晋人共同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这就是孝侯。孝侯杀了潘父。

孝侯八年(前732),曲沃桓叔逝世,儿子鱓(shàn,善)代替桓叔,这就是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前725),曲沃庄伯在翼杀死国君晋孝侯。晋人攻打曲沃庄伯,庄伯再回到曲沃。晋人又立孝侯儿子郄(xì,戏)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鄂侯二年(前722),鲁隐公刚即位。

鄂侯于六年(前718)逝世。曲沃庄伯听说晋鄂侯去世,便兴兵讨伐晋都。周平王派虢公率领军队讨伐曲沃庄伯,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晋人共同立鄂侯儿子光为国君,这就是哀侯。

哀侯二年(前716),曲沃庄伯逝世,儿子称接替庄伯即位,这就是曲沃武公。哀侯六年(前712),鲁国人杀死自己的国君隐公。哀侯八年(前710),晋国侵伐陉廷。陉廷人和曲沃武公共同策划,九年(前709),到达汾河畔讨伐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就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

小子元年(前709),曲沃武公指使韩万杀死了被俘的晋哀侯。曲沃越发强大,晋国对它无可奈何。

晋小子四年(前706),曲沃武公骗来晋小子杀死了他。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的弟弟缗被立为晋侯。

晋侯缗四年(前703),宋逮捕了郑国的祭(zhài,债)仲,强迫他立突为郑国国君。晋侯十九年(前688),齐人管至父杀死自己的国君齐襄公。

晋侯二十八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灭亡了晋,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用来贿赂了周釐王,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并列为诸侯,于是武公把整个晋国土地全部吞并,据为己有。

曲沃武公已经即位三十七年了,才改号叫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到晋国都城,加上以前在曲沃的即位,总共三十八年。

武公称是先君晋穆侯的曾孙、曲沃桓叔的孙子。桓叔是首先被封于曲沃的。武公是庄伯的儿子。从桓叔最初封于曲沃到武公灭亡晋国,共六十七年,最终代替晋国成为诸侯。武公代替晋君两年去世,与在曲沃的年份合在一起,总共即位三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献公诡诸即位。

献公元年(前676),周惠王的弟弟颓攻击惠王,惠王逃跑,住在郑国的栎邑。

五年(前672),晋献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及骊姬妹妹,对她们十分宠爱。

八年(前670),晋大夫士蒍(wěi,委)劝说献公:“晋国原有很多公子,不杀死他们就要发生动乱。”于是献公派人要把所有公子杀死,同时修筑聚城当作都城,改名叫绛,开始定都定绛。九年(前669),晋国的许多公子已经逃奔到虢,虢因此再一次讨伐晋国,未能取胜。十年(前668),晋想讨伐虢,士蒍说:“姑且等它自己发生内乱!”

十二年(前666),骊姬生下奚齐。献公打算废掉太子,就说:“曲沃是我们先祖宗庙所在之地,而蒲靠近秦,屈靠近翟,如果不让公子们在那些地方镇守,我将忧心忡忡。”于是,献公让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公子重耳去驻守蒲,公子夷吾去驻守屈。献公与骊姬儿子奚齐就驻守在绛。晋国人因此知道太子将不能即位了。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叫齐姜,早就去世。申生同母的妹妹是秦穆公夫人。重耳的母亲的翟人狐氏女子。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献公共有八个儿子,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有贤能,品德高尚。等有了骊姬,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十六年(前662),晋献公建立二军。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赵夙驾战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讨伐灭亡了霍、魏、耿。等全军回到晋后,献公给太子在曲沃筑城,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成为大夫。士蒍说:“太子已经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都城,爵位是卿,预先把太子的禄位提高到极点,又怎么能即位呢!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太子仿效吴太伯,不也可以吗?这样,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太子没有听从。掌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有大发展。万,是个满数;魏又是个高大的名字。把魏赏赐给毕万,是上天保佑毕万呢。天子有兆民,诸侯有万民,今天给它大名,又随从满数,它必定会有众多的人。”当初,毕万在晋国占卜自己的官运,遇到《屯(zhūn,谆)卦》演成《比卦》。辛廖占卜说:“这是吉利,屯预示坚固,比预示深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

十七年(前661),晋侯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进谏献公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的祭品、早晚检查国君膳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要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太子就跟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代的制度。军队的统帅必定专心谋划;发布号令,是国君与正卿的专职,这不是太子的事情。军队的统帅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太子请命于国君,则没有威严;如独断专行,又会不孝。所以国君的继位嫡子不可以统帅军队。国君以太子为军队统帅是错命官职,统帅没有威严,又怎样用他呢?”献公说:“我有几个儿子,不知道立谁为太子。”里克没有回答就退了出来,去见太子。太子问:“我将要被废掉吧?”里克说:“太子努力吧,让您统帅下军,怕的应该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废掉您呢?况且您怕的是不孝,不应怕不能即位。自己注意修身养性,不去责难别人,就可以免除灾难。”太子统率军队,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异色的偏衣,佩戴上金珏。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从太子。太子去讨伐东山。

十九年(前659),献公说:“当初我们的先君庄伯、武公平息晋国动乱时,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又藏匿了晋国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乱,不去讨伐,将给子孙留下后患。”于是,献公就让荀息驾着屈产的驷马向虞借路。虞同意借路,晋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阳后回国了。

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掉太子,让奚齐代替他。”骊姬听后哭着说:“太子已经立好,诸侯们都已经知道了,而且太子多次统帅军队,百姓都归附他,为什么因为我就废掉嫡长子而立庶子,你一定这样做,我就自杀了。”骊姬假装赞扬太子,但暗中却让人中伤太子,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二十一年(前657),骊姬对太子说:“君王曾梦见齐姜,太子应立即去曲沃祭祀母亲,回来后把胙肉献给君王。”于是太子赶到曲沃去祭祀母亲,回晋都后,把胙肉奉送给献公。献公当时出去打猎了,太子便把胙肉放在宫中。骊姬派人在胙肉上放了毒药。过了两天,献公打猎回宫,厨师把胙肉献给献公,献公正想享用,骊姬从旁阻止说:“胙肉来自远方,应尝尝它。”厨师把胙肉倒在地上,地面突起;厨师把胙肉扔给狗,狗吃后立即死了;厨师把胙肉给宦臣吃,宦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怎么这么残忍呢!连自己的父亲都想杀死去接替其位,何况其他人呢?况且您已经年老了,还能在世几天呢,太子竟迫不及待地想杀死您!”骊姬接着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们母子宁愿躲到别国,或早早自杀,不要白白让我母子俩被太子残害。当初您想废掉他,我还反对您;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大错特错了。”太子听到这事后,逃到新城,献公非常生气,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把毒药放到胙肉里的就是骊姬,太子为什么不自己去说清楚呢?”太子说:“我父亲年老了,没有骊姬将睡不稳、食无味。假使我说明白,父亲将对骊姬很生气。这不行。”有人又对太子说:“那你赶快逃到别的国家去吧。”太子说:“带着这个罪名逃跑,谁能接纳我呢?我自杀算了。”十二月戊申日,申生便在新城自杀身亡。

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国君。有人告诉骊姬说:“这两位公子恨你诬陷杀死了太子。”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献公造谣说:“申生把毒药放到胙肉中,两位公子事先都知道。”重耳、夷吾听到骊姬的谣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备森严地亲自保护着自己的城市。当初,献公让士蒍给两位公子修筑蒲、屈城墙,现在还未修筑成功。夷吾把这事报告了献公,献公对士蒍很生气。士蒍谢罪说:“边城寇贼少,何必非要修城墙呢?”士蒍退下后作歌道:“狐皮袄的毛散乱了,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我将服从谁呢!”士蒍终于修好城。等到申生死后,两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二十二年(前656),献公对两位公子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蒲城。蒲城有个叫勃鞮(dī,低)的宦者让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爬墙逃走,勃鞮追赶,割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献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


解读 ~ 晋世家第九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唐曾是尧的都城。据《毛诗谱》说,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尧墟以南有晋水,改称晋侯。本篇所记从成工削桐叶为珪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前376)魏、韩、赵三家分晋止,大约有六个半世纪的历史。晋国的内乱始自晋穆侯。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一太子,取名曰“仇”。晋国大夫师服认为,太子名曰仇,少子名曰成师,这是嫡庶名字的颠倒,预示着晋国将要发生内乱。果然,穆侯死后,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出奔,内乱开始。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君子所言:“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古代君主传位的两种方式。为了巩固地位,古代各朝君王一般都是趁自己健在时,就确定太子作为继承人。这样,争夺太子位便成为争夺君位的“序幕”。晋献公宠爱年轻貌美的骊姬,爱屋及乌,献公便想废掉原立太子申生,而立骊姬子奚齐。这本来正中骊姬下怀,但骊姬却装模作样哭哭啼啼表示不同意,还以自杀威胁献公,暗中却耍花枪,让太子申生去祭母,把祭祀的福肉献给献公,骊姬趁机放进毒药,以达到中伤申生、立奚齐为太子的目的。为了私欲,骊姬之流可谓极尽狠毒用心、卑劣手段而毫无顾忌。面对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阴谋,申生先是仓皇逃回封地,尔后考虑父亲年老、失去骊姬将“寝不稳,食无味”,最终只好背负恶名、自杀身亡,结束了这场争夺战,而成为至高无上的权位争战舞台上可怜的殉葬品。读者们对他也只能发一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而已。

晋文公从年轻时就好学不倦,十七岁曾结交五个贤士,在国外逃亡十九年,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治民经验,终于在62岁时返回晋国荣登君主宝座。在执政期间,他修明政务、施惠百姓、奖惩分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为世代公认的圣贤君王、春秋五霸之一。但他也曾犯有两个错误。

逃亡途中,他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贪图安乐,竟忘记重任,放弃理想,不再奋发向前。他的妻子与随从用计灌醉他,抱他上车,离开齐国。醒后,他知中计,想杀死随从——自己的舅父。这是他的错误之一。返回晋国后,他奖赏与他同舟共济的有功之臣时,忘记了介子推,引起介子推及其随从的不满。这是他的错误之二。但晋文公终归不愧为贤君,他知错必改,有错必纠,当认识到随从用计使他离开齐国是正确的作法时,他终于没有杀死舅父而与随从们一起前行了。当他认识到未及时给介子推行赏之错时,便派人到处寻找介子推。当听说介子推已进入绵上山时,他便下令把整座山做为“介推田”封给介子推,改绵上山为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这些做法都争得了民心,巩固了他的地位。

封建帝王都会犯错误,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犯了错误能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知错、认错、改错却只有明君、圣王才能做到。所以汉代政治家王符在《潜夫论·明暗》篇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因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成为一句箴言流传了下来。这句箴言大可以治国安邦,小可修身养性。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