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史资料」边防十三团移防河口与部队扩编 (上)支仲伦(口述)

 梦想童年594 2022-08-29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我团首任军务股长支仲伦。

接受移防河口与扩编部队任务

1979年3月16日至17日,我们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部队,除了继续驻守河口县、金平县原驻地防区的部分营连外,团的前指、机关、直属队,第3营、配属我团作战的部分友邻部队等,陆续撤回屏边县城,集中进行休整、总结、战评。

团党委召开了情况汇报会,由各营连和机关各部门、直属队各单位汇报参加作战的情况和评功评奖情祝。

4月中旬,蒙自军分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云南边防部队的整编扩编问题。12日至13日,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报告、总参谋部首长关于对越军事斗争的讲话,传达了昆明军区党委会议精神和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首长关于加强边防斗争、调整边防部署的进话。

首长们讲话的基本精神是,刚刚结束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达到了教训、惩罚越南小霸的预期目的,从军事上的胜利发展到了政治上的胜利。但是越修还不甘心失败,又在调整兵力部署,在边境一线充实兵力,抢修边境道路,仅在我们(昆明军区)前面,就又增加了4个师。

越修的行动主要针对河口。目前越修大规模地搞我们还不可能,但派小部队来干扰破坏我们的边防,破坏我们的四化建设,大到团、小到营连来骚扰,是有可能的。我们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不主动惹事,但他若进来,我们就要将他们全歼在我境内。

文章图片2

我团首任团长王文俊、政委侯福昌、副政委李振忠与英雄李成文烈士的父亲李兴在一起。(侯冬梅供稿)

昆明军区要把中缅边境的4个团调来支援中越边境,加强船头、桥头、河口、金平一线兵力,重点的重点是河口地区。要把部队推上去。新调的部队4月底前到达位置,边防13团(即我团)要于25日前走完(到河口)。

14日至16日,因军分区司令员李凤岗外出,军分区政委李甦、副司令员牛玉堂分别主持会议并讲话,研究部队整编扩编相关问题。

我当时是边防第13团军务股股长,也参加了军分区党委扩大会。听说部队要扩编,昆明军区下发的各部队扩编编制表已到军分区,我就利用会议间隙,到军分区军务科查我们团的编制表,并抄录下来。部队的当前编制是绝密资料,因为时间十分紧迫,我与军务科达成了共识,在确保保管好笔记本的情况下,可以抄录,回去赶紧报告团党委,好及早开展准备工作。

这是昆明军区第一次给我团下达的“边防第13团编制”: 

机关: 

司令部55人;政治处20人;后勤处29人。 

直属分队: 

警通连126人;工化连86人;侦察队50人;轮训队8人;卫生队31人;运输队42人;修理所20人。 

第1营: 

营部,编制39人,驻龙堡; 

第1连,编制120人,驻大塘上寨,加强重机枪2挺; 

第2连,编制120人,驻老凹厂,加强82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 

第3连,编制120人,驻芹菜塘,加强120迫击炮2门、12.7高射机枪2挺; 

第4连,编制120人,随营部驻龙堡,为营机动作战连。 

文章图片3

第二故乡河口,我们自开始守卫你,转眼就是40年!(网络图片)

第2营:

营部,编制39人,驻四连山;

第5连,编制120人,驻四连山,加强120迫击炮2门、12.7高射机枪2挺; 

第6连,编制120人,驻四连山,加强120迫击炮2门、12.7高射机枪2挺; 

第7连,编制120人,驻槟榔寨,为营机动作战连,加强120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 

152榴弹炮连,编制78人,驻四连山,配火炮8门。 

第3营: 

营部,编制39人,驻河口农场八分场12队; 

第8连,编制110人,驻山腰; 

第9连,编制110人,驻山腰; 

第10连,编制120人,随营部驻驻河口农场八分场12队,为营机动作战连。 

第4营: 

营部,编制39人,驻坝洒农场; 

第11连,编制110人,驻坝洒农场,为机动作战连,加强120迫击炮2门、82无后坐力炮2门、重机枪2挺; 

第12连,编制120人,驻坝洒农场,为机动作战连; 

第13连,编制120人,驻坝洒农场,为机动作战连;

第14连,编制120人,驻坝洒衣场,为机动作战连。 

炮兵营: 

营部,编制59人; 

100迫击炮连,编制82人,6门火炮;

82无后坐力炮连,编制80人,9门火炮;

107火箭炮连,编制80人,6门火炮。

全团共计2652人。 

这是一个拍脑袋形成的编制,大概是某位首长或机关某个参谋急切之中的应急方案,不太切合我团驻守河口一线的防区特点和任务实际。特别是将全团的机动力量放置在坝洒地区,是我团防区的侧翼而不是居中位置,是完全不合理的。所以在这个编制过后,昆明军区在短间内又2次大面积调整了我团的编制。

文章图片4

河口县小南溪边防十三团初期的团部,简陋、艰苦与火热、昂扬,是它的最大特色。(网络图片)

尽管这个编制有不足之处,但毕竟勾画出了我团扩编的基本框架。我团在作战前齐装满员的时候,编制3个营、9个步兵连,2个直属连(警通连、100迫击炮连),总共1569人,现在一下子要增加到20来个连队、近2700人,几乎要翻一番,而且还要接防布点、作战戍边,任务将是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不敢有半点马虎和大意。

团部前推途中又接受第2个扩编编制

  从军分区开完会,我立即赶回到团里,将新编制向团党委作了汇报。根据团党委的指示,团首长、团机关相关部门一边接着搞总结,一边筹划扩编问题。 

4月16日,蒙自军分区传来指示,要求我团于4月23日务必推进至河口,团部驻小南溪,接防陆军第13军39师在河口一线的防务。

指示内容大体如下: 

——团部带第1、第2、第3营,务于21日前到达新防区,于4月23日接替陆军第13军39师的防务。团部率机关、直属队进驻小南溪地区。第1营除第3连派1个排接管城关防务外,其余暂不动。第2营6连除××坑道的2个班抽1个班到新街看营房,其余进驻河口洞坪农场,接第39师防务。第3营营部率第7连和机炮连进驻蚂蝗堡接替防务;第8连接替山腰防务。 

——各连抽5—6人组成接防小组,由团领导带领,于4月18日前往各接防地区,和当地部队协商交接事宜。 

——第3营随团乘火车开进,第6连开进方法由团自定。务必于4月21日前到达新防区,23日交接完毕。 

——为减小目标,隐蔽企图,部队应逐次开进,注意伪装,防止事故。开进计划团制订报分区批准后执行。 

——到达新防区后,应尽快了解敌情,拟制防务方案,教育部队提高警惕,加修工事,并和民兵取得联系,搞好军民联防。 

——部队开进后屏边应有留守小组,每连可留1个班,由1位副团长统一负责向边防第5团办交接手续。 

军分区的指示非常清楚地把我团的开进任务及方法规定清楚了。指示中讲到的“乘火车开进”,是因为当时从屏边到河口只有1条公路(昆河公路)和1条小火车路(滇越铁路,窄轨),公路有很长一段沿中越界河红河岸边行走,极不安全。

文章图片5

小南溪河,团部旁边的小河。可以钓鱼、洗澡,还可以寻找乡愁与诗情。(和绍全供稿)

指示中讲到的另一个问题“向边防第5团办交接手续”,是昆明军区4月9日已经总参批复,决定将临沧军分区所辖的云南省军区边防第5团划归蒙自军分区,整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6团,团部驻屏边。与此事相关的,还有我团的防区,将部分移交给边防第16团,即现仍由我团驻守的西起金平县马鞍底乡(第2营5连驻守),东至河口县南屏橡胶农场(第2营4连驻守)的这一段边防线。 

按照军分区指示精神,团党委认真研究并开始安排执行。 

4月18日,团派出的各个接防小组,到洞坪、蚂蝗堡、山腰等地协调交接事宜。

4月20日,团部隐蔽出发,从屏边乘汽车到白鹤桥,换乘有关部门已经协调准备好的火车皮,从白鹤桥拉到河口县南溪火车站。 

正当团部向河口县开进途中,又接到上级通知,昆明军区对我团的编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这次的编制调整为: 

第1营,编制3个连,驻守槟榔寨地区,为团的机动作战分队; 

第2营,编制3个连,驻守蚂蝗堡一线防区; 

第3营,编制4个连,驻守龙堡一线防区: 

第4营,编制4个连,驻守坝洒、四连山一线防区; 

炮兵营,编制152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100迫击炮各1个连、共4个连。 

文章图片6

我团炮营的战士们在严格训练。(陈孝辉供稿)

这个编制,几乎将上一个编制中确定的部队防区打乱了。但实事求是地看,它比上一个编制科学合理,更切合我团部队扩编后沿边防守、重点守卫、统筹兼顾的作战需要。(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