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能训练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

 运动机能形态学 2022-08-29 发布于北京

幼儿体能训练

“幼儿体能训练”是指针对3-6岁的孩子,基于其心理和机体发展规律,有目标、有规划地安排锻炼活动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目的是促进其心智及运动能力的提高。
训练内容情境化、游戏化、多样化,配合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侧重柔韧、平衡、协调和速度素质的发展是这个年龄段较为显著的体能训练特征

幼儿体能训练手段选择的依据

参考《国民体质测量标准手册(幼儿部分)》,5-6岁幼儿体质测试的素质指标有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围绕这六个指标再针对5-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和安排。
①在身体方面,幼儿的骨骼肌系统还尚未发育完全,该阶段的大肌肉群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主要的锻炼部位,如股四头肌、臀大肌。仿生类爬行、双脚跳、加速跑等通过观察和模仿能够较为正确做出的动作是主要训练要点。小肌肉群未开始发展或处于发展初期,不能作为主要锻炼部位由于幼儿的主要活动的肌肉群以及具体部位肌肉力量小,爆发力弱,恢复较慢,因此在练习中不可让幼儿做高强度、大力量、间歇短的练习
②其次该年龄段幼儿的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骨骼发育进一步发展,坚硬度增加,可以适量的进行短时间的静力练习,如平板支撑,能够培养幼儿的腰腹力量和平衡感,但不可进行长时间憋气的练习,避免出现对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损害。
③5-6岁幼儿的规则意识更好,注意力更为集中,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会去展示自我,且想象力更为丰富。在这基础之上的练习需注意情景代入的应用,并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让幼儿感兴趣,对练习更有积极性,枯燥的讲解和示范只会让幼儿失去兴趣。特别注意的是该阶段的幼儿害怕挫折,容易失去自信,老师的眼神鼓励、肢体语言鼓励以及语言鼓励尤为重要。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动作的讲解和观察能够快速学会并做出,但动作难度不可过大。   

体能训练内容

1)10米折返跑:加速跑接力赛、变向跑(S型、方型等)、跑停跑(变速反应)、跪姿起身加速跑、俯卧起身加速跑、仰卧起身加速跑、绳梯加速跑、正向/横向绳梯进进出出。
2)立定跳远:双脚跳灵敏圈(相同固定位置)、双脚跳灵敏圈(不规则位置)、双脚左右跳灵敏圈、单脚跳灵敏圈、左右单脚跳灵敏圈、双脚跳跳箱、绳梯侧向剪刀跳(对侧手脚摆动)、弓步前行、小鸭子走。
3)双脚连续跳:双脚快速跳标志盘、双脚快速跳沙包、双脚快速跳低栏架、绳梯横向双脚前后跳、拍手开合跳、向前拍手开合跳。
4)网球掷远:双手胸前推沙球、单手肩后掷沙球、单杠静态悬挂20秒、小猫爬、背撑爬(蜘蛛爬)、金刚爬(双手前伸撑地后双脚前跳归位)、大象爬(手脚着地臀部抬高,重心前移至双手)。
5)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拉伸放松、坐角式前屈拉伸(坐姿双脚分开身体下压贴近地面〉、坐姿单(双)手触同侧(对侧)脚尖、盘腿式拉伸(双脚底连接)、站姿扶墙后拉脚尖。
6)走平衡木:走独木桥、走高低独木桥、走独木桥踢标志桶、走独木桥蹲起摘标志盘、波速球蹲起、闭眼波速球站立、软垫前滚翻、软垫侧滚翻。

幼儿体能训练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1.身高: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骨骼发育速度较快,幼儿阶段进行体能训练对幼儿身高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2.体重: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但在幼儿营养过剩时无法有效控制体重。研究发现,体能训练对幼儿体重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幼儿肥胖率。
3.速度素质:绳梯敏捷性训练、听口令做动作等训练内容可有效提升幼儿速度素质多样的绳梯敏捷性训练能够刺激幼儿的下肢各大、小肌群,且加强大脑对肢体和肌肉的控制;听口令做动作可以提升幼儿反应速度。
训练初期,首先进行基础跳跃训练,打下基础后再进行绳梯敏捷性训练、听口令做动作等训练内容,使训练量逐渐递增,符合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规律,不要因训练量过大,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造成对身心伤害。
4.力量素质:传统体育活动以跑跳为主,侧重发展下肢肌群。但有研究发现,立定跳远及双脚连续跳等跳跃类练习,可更加全面且深度刺激幼儿下肢肌群、培养幼儿下肢控制能力,更有利于幼儿下肢力量发展
体能训练对幼儿上肢力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活动。平板支撑、单手掷沙球等练习可有效锻炼幼儿上肢力量
幼儿在5-6岁时开始发展力量素质为宜,但不可单独发展幼儿力量素质,应结合其他身体素质共同发展
5.耐力素质:幼儿生理机能、身体发育均不成熟,单一方式的运动促进无法有效提升幼儿耐力素质;多样化的体能训练对幼儿耐力素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应注意,体能训练发展耐力素质应侧重于有氧耐力素质提升,避免幼儿过早接触无氧耐力训练,防止损害幼儿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生长发育。
6.柔韧素质:幼儿时期身体肌肉及骨骼未发展成熟,柔韧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体能训练中的坐位体前屈拉伸放松、坐角式前屈拉伸等拉伸练习应安排在跑爬动作练习、平板支撑等练习之后,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肌肉得到充分活动后再进行拉伸,防止骨骼变形及肌肉损伤。
7.平衡素质:发展平衡素质的体能训练内容有平板支撑、软垫前滚翻、软垫侧滚翻、走高低独木桥等运用软垫前滚翻和侧滚翻,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增强本体感觉,促进身体维持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走高低平衡木,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的高度下维持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在走平衡木和前滚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保护,避免损伤的发生。
8.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相同,幼儿时期也使发展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在设计的体能训练中促进灵敏素质的训练内容有双脚多向开合跳跃、绳梯训练和多向变换跑动练习,可见灵敏素质训练内容较为丰富多样,占体能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训练内容既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也是在多种状态下利用器械进行的训练内容,这都能有效地增加幼儿练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吕吉勇, 闫殿富. 浅谈幼儿基本体能训练对幼儿体态发育的作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8(04): 34-37.
[2]裘晟, 李捷, 李端英, 等. 中美体能训练的认识差异与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概论(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37(01): 1-4.
[3]梁杰好. 简析小学低年段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途径: 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第六期)[C], 中国广东广州, 2019.
[4]马莉. 体能活动中规范动作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2019.
[5]张泽亮. 体适能课程对3-6岁幼儿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9.
[6]贺玲玲.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探讨[J]. 读写算, 2020(23): 29-30.
[7]李芳菲. 我国幼儿身体素质变化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2005—2014年我国3—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数据[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36(02): 68-74.
[8]罗苏婷. 体能训练对幼儿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 广州大学, 2021.
[9]苟豪迪. 体能训练对5-6岁幼儿体质的影响研究[D]. 成都体育学院, 20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