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用15年时间,写出一部“标准草书”,给书法史续命了1000

 流长源远 2022-08-29 发布于福建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之说,在书法界也有这样的人,他就是王羲之,如果没有王羲之,书法不会出现后世的繁盛局面。

而在王羲之传世的书法作品当中,有一件作品乃是王羲之花了15年的时间写成,是一部真正的“标准草书”字典级别的作品,这件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为中国书法史续命了1000多年,后世的草书名家没有一个人不受到这件作品的影响。

这件作品就是王羲之的《十七帖》。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法的书体极多,但笼统来分类的话,基本可以分为“五体”,在这五体当中,尤其以“草书”的技法最为严苛,草书的点画或长一点或短一点,或多一个转折或少一个转折,或有某种错位,字法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魏晋时期,草书是真正的通行书体,也是文人士大夫之间流通的工具,更是高级文人之间书法“比拼”的重要方面,所以这个时期乃是草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后人追慕“草法”最为标准的时期。

从公元347年开始到公元361年结束,这个时期王羲之写给他的好朋友周抚的所有存世书信,到了唐代被编修成了一部《十七帖》。这部帖汇集了总计王羲之的19件信札,每一件风格都不同,但每一件都平和中正,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笔画,都是最为标准的草书范式,是后人每一个学习草书的人,都无法错过的旷世经典。

对于草书学习的朋友而言,学习草书没有一定的书法经验,切忌学习风格过强的作品,比如黄庭坚的字,优点极多,其优点在于变化之精微,其缺点在于有个人的习气,个性过强,同时有着“过度缠绕”的弊病。

比如对于张旭、怀素的字,也属于个性过强的字,学习者没有足够的能够,容易失之于疏狂,而对于初学者或者作为终身法帖的作品来讲,其风格必定是平和中正的,其变化在于精微奥妙的细节。

就像《十七帖》这样,有人评价此帖乃是“书中龙象”,便是这样的道理,任何经典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无论你处于艺术生涯的任何一个阶段,去仔细研习这样的经典的话,总会给你一种常读常新、常临常新的感觉。

这《十七帖》当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褚遂良等一众唐代顶流名家,从数千件王羲之法帖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旷世经典,历史上卓有大成的草书名家,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此帖当中汲取营养而卓然成家的。

在目前存世的《十七帖》版本当中,最为清晰,最为经典的乃是日本的“宋拓本”,此版本不仅刻工极佳,还有后人的朱批小楷批注,蔚为大观。

而今,我们将这件日本的“宋拓本”《十七帖》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的博物馆级别的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拓毫无差别的作品,见此作如见原迹。

欲购此“宋拓本”《十七帖》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