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流而行,是价值投资者的宿命

 訫已 2022-08-29 发布于陕西

1

思路上~逆流而行是价投的宿命

虽然我们也可以说,长期赚钱且稳定分红的企业,靠分红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这也是有前提的,你至少得有十年以上的超长耐心,等待分红再投的效果逐步产生,案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买入后股价一直不涨怎么办?

总的来说,价值投资不是无欲无求,不食人间烟火,肯定是股价上涨带来回报最直接。

那股价上涨因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买入多于卖出。

那么像黑白这样已经买入了绝大部分资金的人,是不可能推高股价的,我能做的顶多是不卖出,不给股价添负担,相反那些现在没买入的人,才可能是未来推高股价的人,才是可能的友军。

换句话说,现在没买的资金越多,未来能推高股价的资金就越多。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未来有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呢?答案自然也很明显了。

第一个阶段:当下绝大部分资金并不看好这家企业,在里面的疯狂卖,在外面的不敢买。

第二个阶段:未来这家企业大概率能靠自身发展,改变大众的看法,让他们选择买入。

这之后还会进入第三个阶段: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上涨,跟风派进入,把股价推到阶段顶点。

举个例子,过去2次我们比较熟悉且能够大幅提升我们财富等级的行业机会,一个是白酒,一个是新能源。

12~15年的白酒,业绩下滑,前景一片悲观,这时进入了大部分人不看好,企业被唾弃的阶段。

15年以后中高端白酒业绩开始恢复增长,进入逐步改变大众认知的阶段,一些之前不看好的资金开始买入。

2020年后,白酒成了大家公认的好行业,进入股价冲刺阶段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行业好,所有能买入的资金都选择买入的时候,其实基本也就到了短期顶点。因为外面已经几乎没钱来买入继续抬高股价。

之前的文章写过一个简单的统计:

茅台从14年的150亿净利润,到2020年466亿净利润业绩增长了3倍多,但是股价从2014年到2020年12月涨了10多倍。

泸州老窖同期业绩增长了7倍左右,股价也涨了近10倍。

五粮液同期业绩涨了3倍多,股价涨了10多倍。

连表现较差的洋河同期业绩涨了不到一倍,股价也涨了近4倍。

白酒行业的超额收益中,很大一部分是赚了市场从悲观到乐观的情绪钱。也就是说曾经90%极度悲观的人,给10%逆流而行的人创造了机会。

在当下,虽然现在白酒的生意模式依然不错,但是想获得过去10年那种超额收益已经很难了。

新能源其实也一样,想想大家19 年以前对新能源啥看法,大部分人印象是,骗补,行业一地鸡毛。

正因为在这个印象下,这类企业看都不想看,放弃观察,就会固化在自己的那一点点认知上,然后股价下跌,大部分人和自己看法也一样,又加深了自己的偏见。

近几年新能源上,真正让自己资产大幅提升的人,是哪些人?

是那些18、19年顶着各种偏见和嘲笑,依然在研究这个领域,依然在这个领域坚持的人。

真是到了去年下半年甚至年底,大家都开始公认新能源是热门的时候,才去买,到现在其实还是不赚钱。

除非是短线高手,能把握住中间的波段,但即便是短线高手其实也很难在此期间赚取特别丰厚的收益。

19年能逆流而行买入新能源到现在有6~7倍的涨幅,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看好新能源的,哪怕做到正好在年初下跌前卖出,既躲过50%的下跌,又在低点那天莫名的来了信心买入也无非是20~30%的收益。

曾经的我也对新能源有偏见,当然也就错过了这个机会,所以在股市别嘲笑小众群体,因为他们才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

这不是说每一次小众都会对,而是超额收益只会产生在巨大分歧,随后又证明小众正确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选择方式永远是大家说啥就是啥,只跟着人群跑,是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的。

任何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都是在危机中产生的,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厌恶一个行业或企业,总得有一个事件出现,让绝大部分人恐慌,才会创造这种机会。

只有大部分人当下不喜欢一家企业,你才有极低的买入机会,未来才会有很多人会因为认知改变重新买入帮你推高股价。

当然。这不是说腾讯这笔投资就一定对,而是说,想有财务等级大幅提升的投资机会,又不想承受逆流而行的压力,这肯定是做不到的。

永远跟着90%人的认知走,一家企业大家公认完美你才觉得完美,看似很安全,实际上未来顶多也只剩下10%的人来推高股价。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行情来了再买入,或者大家公认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好再买入,一买就买到顶部的原因,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决策系统没做啥思考,就是先随大流,然后给买入找理由。

人生改变就是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机遇组成的,又要全部人都认可你,又要百分之百没风险,还要超额收益,那肯定是不行。

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聊这个不是说非要买腾讯,而是说我们得有这种思路,我们和追热点、炒题材的交易体系不一样,逆流而行,得不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就是价值投资者的宿命。

2

心态上~道阻且长需要足够的耐心

无论是自己做生意,还是做投资,一定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出现,需要我们不断去评估,去解决。

比如回到2020年,我们可能既想不到疫情能持续这么久,也想不到后来的反垄断监管,但是他确实出现了。

自己做点小生意其实也一样,比如我开网吧那会,刚开始是按24小时营业算的,但是后来我们这其他网吧出了点安全事故,要求12点到早晨7点不准营业了。成本还一样,收入少了30%。

事情的发展和我们最初的想象有偏差,那咋办?只能再去评估一下,当下这种情况这个店还适不适合开。这个企业还适不适合投。

生气和抱怨肯定是没用的,好在当下的腾讯问题已经是很明显了。

短期看,当下消费压力大,广告下降、游戏下降、企业服务和云压力也比较大,同时大股东减持、监管加强。

长期看腾讯还会不会好,核心主要看腾讯的流量地位还在不在。

如果你认为微信的流量地位没被撼动,大家消费能力差相关行业肯定受影响,属于当下整体行业蛋糕缩小了,腾讯同样比例得到的蛋糕就少了。

但等经济恢复蛋糕又变大了,腾讯同比例得到的蛋糕自然也就大了。

相反如果是认为腾讯的流量地位变了,微信没人用了,其他业务也不行,那么将来蛋糕恢复,也不可能分给腾讯了,当下的腾讯自然不值得买。

进一步,哪怕长期看,你认为腾讯还会好起来,这个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经过这一年多的下跌,大部分人对腾讯不好的认知已经产生,V字反转的概率微乎其微。

就如上面2019年前包括我的很多人对新能源有偏见一样,一旦偏见产生,没有非常冲击的数据出来,是很难改变大部分人的偏见的。

而当下的情况,半年报的数据肯定好不了,三季度过去一个多月了经济起色也不大,大概率三季度依然好不了,想等业绩好转最早也得到四季度,或明年了。

哪怕不在继续跌,在底部摩个半年也是大概率的事。

所以走好这条路,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这条路,不但是独行,而且路又长又颠簸,这期间会一次次给你希望,又一次次让你失望,需要极大的耐心考验。

3

风险上~再小概率的坏结果也要做准备

抄了张三的作业没抄对,骂他,把他骂到退网

突然出现了利空政策,恨他,祝他越来越差

这都可以,但也都不能改变我们自己要承受损失的现实。

所以做任何事我们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结果下限做准备。

有些风险我们当下怎么看都看不到,不代表他未来不会出现,对于腾讯虽然怎么算这笔账都划算,但也不是没有黑天鹅出现的可能。

对于坏结果,哪怕他概率极小,也要做好准备。

腾讯这笔投资我的仓位是比较大的,实盘以外闲钱也买了不少。

对了自然好,哪怕腾讯三年后能回到600港币,对我来说也是资产的大幅提升。

涨幅和仓位都很重要,真的能有效提升财务等级的投资就是,买了,买的足够多,后来也确实证明看对了。

但这么大的仓位看错一样是损失惨重的。所以我对看错也是做了评估的,目前我的腾讯浮亏15%,跌到180港元是亏损50%,会损失几百个W,家里的资产也会大幅下降。

真的出现了腾讯亏50%甚至更多,能不能接受,我个人而言,车贷、房贷都没有,房产还有几套,家里的生活资金是单独留出来的,亏了肯定不高兴,但不会走投无路。基本的生活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无非是钱多点换车、换房不断改善生活、钱少点那就不换了,或者换个普通点的。

我的观点是,投资和做生意一样,你说你开个店就一定赚钱,那有点过度自信了,因为这不是道加减法算术题,他的变量太多了。

这一点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起码得认真想想,万一坏结果出现,自己能不能承受。

每次持续大跌后,都会有一些悲惨案例发生,就是因为决策的时候一心想着赢,忽略了对小概率错误的准备。

4

情绪上~别用自己的思维揣测别人的感受


网上有个漫画,在一个高档的餐厅,一个人嘲笑另一个人,这么高档的餐厅,那人穿个普通背心就来了,他肯定是没见过什么世面。

而评论下的网友却说出了另一个可能,也许这种级别的餐厅人家经常来,觉得吃个便饭没必要穿的正式。

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以自己的喜好去定义别人的人生。再讲一个动画片里的故事。

哆啦A梦有一集是这样的剧情,有一天哆啦A梦因为过度操劳累倒了,随后被带回未来世界进行治疗。而这一情况也被未来的机器人法院得知。

紧接着这天夜里机器人检察官,命令手下强制把大雄带到未来审判。

如果大雄败诉未来就不能和哆啦A梦一起生活,庭审的时候,检察官使用心灵罐头把大雄的妈妈,以及他的所有朋友都传唤到现场,并询问大雄和哆啦A梦的日常生活。

除了静香,所有人都坚定的认为,大雄很麻烦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哆啦A梦一定很辛苦,不快乐。并一一举例了生活中很多的例子。

在漫长的问话后,结果是,虽然这个检察官只观察了大雄一天,并且只是听了一些大雄和哆啦A梦两个当事人以外的观点,就坚定的认为大雄对哆啦A梦过度依赖,且丝毫不考虑它的感受,从而导致了哆啦A梦操劳过度损坏。要求以后他们不能待在一起。

面对这个用了几个小时就定义他的人,大雄反驳道:我没有做那种事,你不要胡说八道。

而这又成了他脾气暴躁的证据。

这个时候哆啦A梦那边传来了坏消息,因为机械异常,他的机能可能会被全面破坏。

趁大家不注意,大雄挣脱束缚冲向医院。

一旁的检察官忍不住的讥笑,到了这个时候大雄还是想去找哆啦A梦帮他收拾残局,想多要一些他口袋中的宝贝,他真是不知悔改。

看吧他就是不喜欢哆啦A梦,我们就看看他多无耻,看看他见到哆啦A梦后的举动,就能证明我们的判断。

当大雄拼尽全力冲到病床前,看到手术台上昏迷不醒的哆啦A梦,哭到泣不成声,

神奇的是,本来无力回天的哆啦A梦,听到了大雄的哭声后,却恢复了神志,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谁害大雄哭的。随后两人相拥而泣。

这时候在法院的人们才恍然大悟,他们一直在通过别人的形容和自己片面的观察去定义别人,却不愿意相信当事人自己的陈述。

我们生活中像不像这些检察官,虽然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过别人的人生,但就是能坚定的下定义,虽然张三和她的媳妇都说自己很幸福,但我们就觉得你们生活模式和我不一样就一定不幸福。

一个每天爱出门玩的人,会觉得不爱出门的人,没朋友很难过。

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会觉得喜欢独处的人,是给社交恐惧找借口。

他下跌时买了某某企业一定很难受,现在生不如死。

我认为的好机会,他竟然反驳,他肯定不懂投资,将来会亏的倾家荡产。

在股市,每个人看待股市的视角不同,比如有的人自己去开个实体店,前两三年回收成本不赚钱他是能够接受的。

但到了投资上其实同样是一家家真实的企业,两三个月不赚钱就接受不了。

需要两三个月有回馈的人,看到别人去买一家众人唾弃的企业可能就有点不理解。

也会基于自己的情绪得出,你肯定很难受吧,你肯定很着急吧。

反过来其实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买了某某企业就觉得,不看好的人就是没格局,不看好的人就是不懂投资。

但别人不买腾讯,也不一定就是认知更低没有远见,完全可能是人家认知更高,看到了我们没看到的风险,或者人家能力圈更广,找到了更好的机会。

所以呢,无论生活还是投资,我们不要轻易去定义别人,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允许别人做不同的选择。人生,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不同的认知和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还是那句话,自己坚定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