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龙刀笔记》300篇

 yyll1177 2022-08-29 发布于河南

老詹小注:

一转眼,李德民《青龙刀笔记》已经300篇了!

德民兄很是感慨,詹老弟也非常感慨。

记得三年前,我与德民兄在北戴河海滨散步,

说起人这一生,聊起退休生活,

我动员德民,李兄,你这人民日报原评论部主任,文笔如此了得,

如若闲置,岂不可惜?

回京未久,青龙刀笔记》横空出世!

果然是十分了得,痛快,干脆,深刻,幽默,一如德民兄这鲜明性格。

文章一经发表,大受读者欢迎!

有位读者留言,我还记得:

青龙偃月刀,当头劈和拖刀计同时发力,此李青龙刀也!

没错,这把青龙偃月刀,一旦握在老李手中,

上下飞舞,左右辟刺,端的是虎虎生风,精彩无比!

青龙刀笔记》已经300篇了,

且让我们期待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300篇吧!

德民兄是不会让读者失望的,

我相信!


《青龙刀笔记》300篇

 青龙刀 青龙刀笔记 

三套车

图片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一段,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精辟文字,说的是古人,还有说当代人的,比如说几年前去世的有光先生,老人家每天用电脑写作,一百岁后还能一年出两本书。他出版的著作有30多种,涉及经济、语言、文化多个领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们是大人物,是神。他们是浩瀚大海,德民是一朵小小浪花;他们是参天大树,德民是树下一棵小草。非圣非贤,非倜傥非常之人,没他们那样的丰功伟绩,没他们超凡脱俗的人生经历,也没受他们那样的大的罪,但浪花要飞溅,小草要生长,我愿虚心学习,效法先贤,试写《青龙刀笔记》300篇。

     《青龙刀笔记》2021年5月19日首发《“洗脸不?有热水!”》,到昨天,2022年8月27日的《谁能进入中国篮球名人堂?》,长长短短300篇。

      从写政论到写公号,文风大变,不能“硬”,不能“装”,不能“拽”,尽量少用些正确而不必要、必要而不生动的“必须”“应该”“一定”等指令性词句,不耍官腔,不灌“鸡汤”,低酌浅吟,对酒当歌,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苦难岁月、改革开放、贪官污吏、生老病死、柴米油盐,拉家常,聊聊天。

      一年三个多月的时间,一天多一篇,“奔八”之年。

      今天,谨向读者报告,为什么要写这300篇?

      一是赌口气。

       文科生,干新闻,可是,总有人说我不会写文章。

      文科生,吃文字,不会写,没饭碗。

       后来,不说我不会写文章了,说不会写评论。

      再后来,不说我不会写评论了,说不会写社论。

      再后来,不说我不会写社论了,可是……还是……

      是的,不会写;会写,又如何?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入错了“行”?还是嫁错了“郎”?都没错,行行一样,另嫁个郎也一样,恐怕还不如原配。社会如此,人人如此。不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黑乌鸦”不少;不能说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劣根性,改也难。

     所以,别怨天尤人,别无病呻吟,人世间,没有那么多错错错、莫莫莫。

     出过一本书《文章满纸书生累》,其实,除了累,还有泪,有血有汗,往事如烟,不愿回首。

      退休后,心痒,手贱,还想写,想表现,给会写文章的人们看看,无奈“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机会了。

       感谢新时代,感谢互联网,开个公众号,有块自留地,笔杆子在自己手里,发稿权在自己手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信口开河,信马由缰,酸甜苦辣,任人评说。

      二是留点纪念。

     有几个人能像文王、仲尼、屈原、左丘?有几个人能像周老先生长寿高产?德民年纪一大把了,生命没法延长,只想留点纪念,留给子孙后代和亲戚朋友。

      百年后,也许,有谁,有时,会突然想起我,翻翻这些文字,会知道老爷子当年多累,多苦,多难,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不得不做什么,不得不不做什么,为何如此,为何这般,怎样熬过来了?

      大人物给世人留的是经典著作,留的是波澜壮阔,宏图伟业,德民,草民,同千千万万草民一样,既不可能立言立德,也不可能留取丹心,但草民也有草民的浅见和刍议,草民也有草民的笑声、哭声、叫声、骂声和人生的沟沟坎坎。

      写出来,留下来,比烂在肚子里、埋进坟墓里有价值。有人学富五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惜,没留文字,人亡声息。人人都说自己人生遗憾,留几行字,少点遗憾。

        历史,有英雄史观,也有人民史观、奴隶史观,有世界史、民族史、国家史,也有家族史、个人史,正史、野史,都是历史,都是诗篇。

      三是感谢朋友。

      一位是詹国枢,一位是刘水明。詹把我领上“井冈山”,无詹,则无《青龙刀笔记》;刘为我排“地雷”,无刘,则《青龙刀笔记》千疮百孔。

       詹的帮助在战略,指条路;刘的帮助在战术,走好路。战略加战术,即战争。在战争中,我的队伍脚踏大地,背负希望,向太阳。

      詹开公号早,《码字工匠老詹》影响大。三年前,北戴河,他劝我也开:你评论出身,又不是不会写,何乐不为呢?他对我内人说:让他写吧!写好了,给您赚点买菜钱。

       “扶上马,送一程”,詹还时常转发我的文章。

      刘是“吃洋饭”的,当过国际部的头,驻过外国,见过世面,文字讲究,抠得精准。我的300篇,他篇篇看,几乎篇篇都能排几颗“地雷”。

       在职时,写文章,发表之前有领导审阅,有校对检查,还有“一读”最后把关,很难出错。写公号文章,自媒体,单干户,多亏刘。

      詹与刘,是高官,是专家,是忙人,于我是朋友和兄弟。

       扯远点,没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没有《三国演义》,没有晁盖七星聚义黄泥岗劫生辰纲,就没有《水浒传》。同样的,没有詹刘,没有这300篇。而我与詹刘,既没“结”,更没“劫”,他俩没喝过我一杯茶,论交情,比水淡。

      写了一辈子,不知多少篇,不知写了些什么,年纪够大了,还写吗?

      我喜欢读贾谊,喜欢读王勃,他们英年早逝,留下壮丽篇章。德民年轻时无贾、王之才华,晚年无周先生之成就,但还活着。活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