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灿铭 || 苏轼书法的当代价值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8-29 发布于河南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三位书法大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为书法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的杰出贡献。苏轼是继颜真卿之后,书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这座高峰是怎么形成的?其自身价值又在哪里?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和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书法创作,“二王”体系仍是主流,当然,在“二王”体系中也存在不同的方向。比如,从国展来看,苏轼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原因不仅是苏轼书法具有的独特个性,更多的还是其中所蕴含的书法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苏轼书法潜在的价值,才能与我们时代的书法创作相呼应。我认为苏轼书法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Image

尚    意


后人概括宋人书法的总体特点,就是“尚意”,苏轼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所说的“尚意”,更偏向于苏轼书法所呈现出来的意趣和味道,其次是其书法给我们留下的回味空间。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欧阳修。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其思想直接影响到了苏轼等人。欧阳修书法的影响不在创作上,主要在书学理念上。他的《集古录》十卷是目前所存金石著录中最早的一部,其书学理论打破了唐人书法的严谨和规则,强调书法的抒情功能。欧阳修提倡的书写性情不仅有理论依据,营造了很好的书法氛围,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有一大批人响应,这一思想影响了其后的宋代书坛。因此,新书法思想的产生不仅要求其本身具有价值,还要有人附和,更要符合书法的发展规律。


苏轼关于意趣的发挥,对当代书法的影响很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写意特征,在书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书法创作也处处体现着意趣,即使如篆、隶、楷等工整的书体,也没有忽视追求意趣。


苏轼书法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多的回味空间。苏轼书法从“韵”到“法”,再到“意”,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不难发现,苏轼早期学“二王”的作品就有浓郁的“韵”味,同时也是极注重法度的。因此,苏轼的“意”是在“韵”和“法”基础上的提升。事实证明,在“韵”“法”“意”三者中,“意”在当下的影响更大,发挥得也更加充分。无论取法“二王”帖学,还是学碑,作品中都体现了“意”,可能学碑者更为明显一些。诚然,“意”和碑在本质上有很多暗合之处,碑的字法结构是很有趣味的,两者是有联系的。


Image

尚    朴


苏轼在论书诗中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意思是说,即使容貌姣好的佳人也有皱眉头的时候,即便是椭圆的,于璧玉的美有什么妨碍呢?这句话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书学精神,展现了一种审美,肯定了所谓的“丑”。既拓宽了传统书法审美的外延,也打破了晋唐以来书法平和中正、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趣。


纵观书法史,尤其是早期的甲骨文、金文都是从拙朴开始的。艺术的最原始形态、最趋于生命本质的状态就是古朴的。南朝宋虞龢《论书表》中提到的“古质而今妍”,“质”倾向于拙朴之美,“妍”是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步走向工整、娟秀,继而达到成熟、规范。因此,朴的特质是中国书法骨子里存在的。如当代的一些老书家,写得虽不那么好看了,但线条更加苍茫,拙趣越来越多,更有童趣了,即所谓的“返老还童”。拙朴风格是孩童时期本能的存在,那么,后来为何丢失了?我想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很多规矩的约束,因而逐渐丧失了这些特点。为何人老了又找回来了呢?可能是因为年迈之故,很多条条框框就不需要了,慢慢回到了孩童时期的天真,艺术表现就越来越有意思了。


从结构来看,苏轼书法主体是扁方形的,从结构的审美格调来看,就是拙,这也是苏轼自身审美理念的相应体现。从用笔来看,苏轼书法是厚重的,这跟他特殊的执笔姿势有关系,用拇指、食指、中指单钩执笔,即所谓的拨镫法,类似于当下写钢笔字的姿势。独特的执笔姿势造就了点画的厚重、简短等特点,虽不够飘逸,却宽博沉稳。苏轼书法点画比较厚重,整体呈现内敛的状态,不像“二王”书法的潇洒、外拓。从用墨来看,苏轼的书法是丰腴的,这种厚重、丰腴的墨法与颜真卿一脉相承,用墨不臃肿、有灵性、有精神。通过对苏轼书法结构、用笔和用墨的具体分析,可知其拙朴的风格是有很多技法来支撑的,这一点也给予我们当下的书法创作很多启发。


Image

尚    势


在之前谈“书法的势”这一话题时,我曾说过“势”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力量,势是有力的;二是有趋向,趋向就是趋势和方向;三是变化。这三个关键词可以解释“势”的本意。从这三个关键词来看苏轼书法的势态,是不是都比较符合呢?苏轼的字法结构并不是那么正,是斜的,这种斜的本身就是对平正的突破,是势的存在。将平正和斜势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后者就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性,但最终还是和谐的。这种矛盾关系的处理相较平正之势要丰富、艺术得多。相对来看,苏轼书法字体的大小对比比较明显,也增强了势的发展。苏轼书法厚重的线条,不臃肿而有力度,就像颜真卿厚重的线条一样,显得十分雄强。其书法的字体结构也都很具有方向感,有着自身的趋势,这种上下之间呼应的方向感实际上也是势的加强。同时,这样一种斜势从书法角度来看,反而是正的,正的反而显得不正。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说:“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斜反而是正的,断反而是连的。苏轼书法的势对当代的书法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在创作中无论写什么书体,势的加强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Image

尚    文


尚文是作品中体现的文气,即文人气息。黄庭坚在评论苏轼书法时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笔墨之间所蕴含的书卷之气是文化内涵和书法气韵格调的统一,所谓的书卷气,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胸次城府的外在表现。


“气”,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在于气之变,庄子在《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书法也是依气而立,附气而行。书法作品崇尚气韵,是气的贯通。当然,书法之气有很多,苏轼书法有着文人之气、书卷之气。


苏轼的修养不仅限于书法,在文学领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拓展了宋词创作的视野和格调,也提升了词的地位;在散文创作中,苏轼推崇“文以载道”,提倡散文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在诗歌创作上,苏轼的诗歌也风靡了整个宋代诗坛;在绘画方面,苏轼的成就也很大,主张直抒胸臆,注重提炼画外之意,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另外,苏轼在音乐、中医、烹饪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贡献。


苏轼书法之所以位居“宋四家”之首,就是因为他的综合修养其他人都比不上。由此可见,书法之外功夫的重要性。有这样的修养,反映到笔端,文人气息自然扑面而来。苏轼的文气,并非一般认为的典型文人的那种柔弱的文气,苏轼的文气是一种力量,体现了力量之美,展现了雄强之美,是“郁郁芊芊”的,茂盛而郁郁葱葱。因此,文人之气是可以体现雄强之力的,也是可以气盛的。可见,苏轼拓展了文人书法的外延。


文人书法,不仅是文人的专利,书法史中符合书法发展规律的传统书法,凡具有书卷气的,实际上都是文人书法。以前很多人都以为“书卷气”和“金石气”是相对的。所谓“书卷气”,所指更多的是墨迹、尺牍中所具有的文人气。“金石气”指向石刻文字、铸造文字、青铜器和碑刻文字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气息。实际上,我认为两者之间分得并不是那么清楚,是可以融合的。学习传统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加文人气的过程。当代很多有着文学成就的人,他们的书法不一定有书卷气,那些文学修养并不高的人,他们的书法作品也不一定就没有书卷气。因此,文学成就和书卷气并没有特别的对应关系,当然如果像苏轼这样两者兼擅就更好了。


Image

尚    新


苏轼书法极具创新精神。黄庭坚与苏轼亦师亦友,他评价东坡书法“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这十二字确实是对苏轼书法最好的总结,也反映了苏轼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苏轼早期学“二王”的书法非常好,就没必要去革新、去变法。但是,苏轼所处的那个时代还受到欧阳修思想的影响,使得这批人具有了革新、变法的思想。他们不为法度所囿,勇于抒发个人情感,并且天真、自由地去表达,敢于打破旧的东西,树立新的典范。


书法史上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并列,就是因为他们对书法史的突出贡献,也体现了书法“新”的价值。当下,我们也要努力去打破传统、突破自己,逐步构建“新”的书法语言,这需要“新”的环境。苏轼勇于革新的理念和精神与我们的时代是吻合的,跟当下的书法精神也是契合的。今天,我们也在呼唤和探索苏轼那种追求“新”的精神,即勇于革新的书法精神。但是哪一条路能够适合我们当代呢?从目前来看,很难说清楚。但是有一点,碑帖的结合、综合素养的融通、前人文献资源的整合,我想这是我们时代的优势。或者说,与古人相比,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还是有自身特点的,我们处在信息相对比较发达的时代,可以说书法资源除了还没有被发掘、发现的之外,大多数我们都能看到。在世界语境之下,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从各种艺术形态中汲取营养,这就使得我们的视野比古人更加开阔,思维也可能更为活跃,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多,因此,综合、融通、变通的能力也可能更强。在当下,创新的能力也可能得以拓宽,我们对于“新”的理解也可能会更加深入。


苏轼书法的当代价值,可概括为五个“尚”,即尚意、尚朴、尚势、尚文、尚新,这是苏轼书法内在的价值。通过对苏轼书法价值的探讨,可以看出其中与我们的时代有很多共通之处。学习苏轼书法的时候,要能够从中提炼出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当下取法苏轼书法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苏轼的书法精神在当代发扬光大,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