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鹰社】海盗(4)

 梓倩su 2022-08-29 发布于天津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鱼鹰社Warrior系列第125号:远东的海盗(811-1639)-Pirate of the Far East 811-1639,Stephen Turnbull著,插图Richard Hook。

A:在对马岛投降朝鲜人的倭寇,1389年

1389年和1419年,作为对倭寇的反击,朝鲜人进攻了对马岛。本图展示了1389年成功突袭后的场景。朝鲜人烧毁了日本的战神八幡神的神社,神社烧黑的木质建筑出现在背景中。前景中,我们看到被俘的倭寇面对一名获胜的朝鲜将军的场景,而这些倭寇也将因为得到可以回家的宽恕而惊讶不已。朝鲜人的外观是根据首尔国立战争纪念博物馆收藏的服装、一幅绘画以及其他资料绘制的。倭寇穿的是14世纪晚期的服饰。他们的首领在蓝色的罩袍外面穿了一件简单的腹卷甲,他的一名追随者则穿着一件最基本的兜甲。本图背景中是一艘倭寇的战船。其外观依据1433年绘制的《信贵山缘起绘卷》,这幅古画描绘了传说中的神宫皇后入侵朝鲜的故事。然而,无论是武士们的形象还是船只的细节,这幅画呈现的都是画作绘制时代的特征,所以画中绘制的船只很可能与那些在必要时会充当海盗船的船只形象相同。这种船的动力来自船桨和两面草编的船帆。作为一艘战舰,它的主要功能通过甲板上增设的分列船头船尾的“矢仓”(开放式的作战塔楼)来体现。它们类似于同时代绘画中城堡上的简单木塔楼,顶部有栏杆和倾斜的墙壁。

B:海战中村上武吉水军全副武装的舰队,1576年

本图展现了1576年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时,处于巅峰时期的村上武吉水军的海盗舰队与织田信长的军队交战的场景。海盗们的穿着和武装都比那些偷袭朝鲜和中国海岸的倭寇们精良得多。和足轻步兵一样,他们的身体得到简单的“桶川兜”铠甲的保护。另外他们还穿着简单的衬衫和裤子,并且光着脚穿着草鞋,而村上家族的徽章被漆在胸甲上。那些已经把衬衫和裤子脱掉的筋疲力尽的投弹手们正在投出用两个铁制半球固定在一起的炸弹,炸弹外层被多层纸包裹起来,而其内部包裹火药和无数的碎铁片,一条延时长引信用来引爆它们。弹体还连接一根绳子,投弹手就像奥运会的链球运动员一样手持绳子将炸弹掷出。其他战士使用的武器包括了火绳枪和弓箭,以及让人联想到江户时代的警察的“袖搦”——这种长柄武器的顶部是一堆长钉,这些尖钉长约20厘米,尖钉本身也布满了刺。

C:在中国的一队倭寇,1548年

本图依据《倭寇图卷》东京藏本绘制,展示了1548年入侵中国的倭寇个体的关键信息。这些倭寇是光腿光脚的,宽松的上衣里面会穿白色的兜裆布。这些上衣带有粗糙织出的简单图案,前襟的领角在胸前打结用以固定住上衣。图中一名倭寇作为弓箭手带了一只粗制滥造的箭壶,另一名则因为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而用眼罩罩住整个左眼眶,这么描绘也许存在时代错位,因为伟大的日本大名伊达政宗(1566-1636)也是罩眼罩的独眼龙,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事实——所有独眼海盗都戴着眼罩!另外图中这名独眼龙还拿着火绳枪,而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记录火绳枪的使用。从穿戴的盔甲可以看出前景中心位置的这名旗手对于个人防护的需求,他穿的日本铠甲包括了护肩甲(袖),但缺少护手甲(笼手)和腿部的铠甲。另外他戴嵌有代表红色太阳的圆盘型“立物”以及金色“鹿角”的头盔,左手握刀,右手握着缴获的旗帜。这面旗帜看来是中国人的,当然《倭寇图卷》中所有倭寇的旗帜也是类似款式。

D:一艘满帆的日本海盗遣明船奇袭朝鲜海岸,1419年

遣明船是最受远洋贸易欢迎的一类船只,而倭寇也将他们发展成理想的海盗船。本图中可以看到1419年应永外寇事件(朝鲜水军进攻日本对马岛的事件,朝鲜称之为己亥东征,译者注)之前的几个月一艘遣明船被用来发动对朝鲜的进攻,而应永外寇事件也让海盗活动停止了很多年。图中倭寇形象的细节依据了《倭寇图卷》东京藏本,而这艘船的绘制参考了广岛县立历史博物馆的一艘遣明船的模型,该模型本身是基于《真如堂缘起绘卷》中船只的形象制作的。这种船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或外交人员,船上空间很大,而此时它被用于运送奴隶。倭寇们穿着轻便的服装,在涉水上岸时携带的武器也很少,这和《倭寇图卷》东京藏本中所描绘的一模一样,而毫无防备的朝鲜村庄此时已经充满了恐慌。

E:位于能岛的村上氏海盗的基地,1585年

海盗城堡最经典的实例是位于濑户内海能岛上的城堡。我们可以看到1585年丰臣秀吉入侵四国岛之前这座城堡鼎盛时期的样貌。能岛实际上由两个岛屿组成,它们被一条狭窄的海峡隔开,海峡内会有异常汹涌急速的潮汐流,只有熟悉这一区域的船只才敢靠近它。在村上家族占据能岛的时代,两个岛屿之间由一架原始的吊桥相连接,两个岛上还各有一座被木制围墙保护起来的港口。几乎占据整个岛屿面积的城堡是16世纪经典的日式山城的简单形式。本图基于位于濑户内海大岛宫窪的村上武吉水军博物馆的重建模型绘制,而从这座博物馆可以远眺能岛城堡的遗址。

F:登州(今蓬莱)的堡垒式港口,1560年

为了应对倭寇的袭击,明朝通过在海岸线建立一系列烽火台和具有防御功能的海港造就了一座实际上的“海上长城”。本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防线最优质的一处,也就是始建于1376年拥有坚固城防的港口登州(今蓬莱)。当地政府一直在修复这座遗址使其恢复到明朝时期的样貌。海港的入口非常狭窄,并受到一座用来发送信号的敌楼和一座安着大炮的塔楼的监控,这点和长城东端靠近山海关的老龙头不同。深入海中的岩石防波堤进一步限制了来港船只的活动。船只进入外港必须通过一条蜿蜒狭窄的通道,通道一侧的城墙上则耸立着俯视航道的多层塔楼。进入内港需要通过建有吊桥的更窄的水道。整座海港建筑群被高大的城墙包围着,城墙面向内陆一侧的城门提供了这里唯一的一处陆地出口。悬崖之上的城堡式建筑群——也就是今天著名的蓬莱阁——俯瞰着海港,这里包括了寺庙,信号塔和各种住宅。到了清代,这里已经成为达官贵人休闲的好去处,但后来要防御日本人的守军们可不这么想的。

G:藤原纯友领导的一次海盗奇袭,公元940年

藤原纯友是日本第一个“海贼王”。本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藤原在他的最后的叛乱行动中在博多湾正在指挥一次针对一艘政府粮船的奇袭。海盗们利用小船的机动性和燃烧稻草提供的烟幕掩护发动攻击。为了符合自己的武士身份,藤原纯友穿着完整的“大铠”,而他的追随者则穿着较为简单的“胴丸甲”,头上戴着所谓的小“乌帽”。船夫和普通海盗都不穿盔甲,有些人甚至光着身子,只穿兜裆布,不过所有人都戴有帽具,这可能只是为了防止他们的长头发随意乱飘。政府的粮船是基于位于福山市的广岛县立历史博物馆的一艘当时船只的模型绘制的,而这艘船模型又是以《北野天神缘起绘卷》中的一艘船为原型。这次突袭的细节描绘依据了《朝来缘起绘卷》(音),这幅描绘藤原纯友生平的画卷同样保存在广岛县立历史博物馆。

H:一支多国海盗部队亵渎妈祖庙,1567年

远东的海盗对文化和宗教既无敬意,对宗教中的诸神也毫不惧怕。许多中国水手信仰妈祖能提供安全庇护,而在图中,沿中国海岸突袭的一群多国籍混合的海盗正在一座妈祖庙内做出侮辱性举动。妈祖也被称为“天后”,最初是宋朝时福建这个省份的民间崇拜对象;明朝时,对妈祖的崇拜通过国际贸易传到了台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区。本图中,她的坐像位于大厅深处的中央位置,而数量众多的其他神灵的塑像也供奉在庙中,其中就包括前景中的木雕恶魔(原文如此,应为嘉佑将军或顺风耳,译者注)。这些恶魔因为被妈祖驯服而变得仁爱,他们的名字字面意思是“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眼睛”和“能听到顺风传来的声音”。根据描绘宁波之乱的《倭寇图卷》绘制了本图中倭寇的着装。倭寇们亵渎神像之后会将它们毁坏。请注意扔在地板上的祭品,那是一幅信众为感谢妈祖拯救遭遇海难的人而奉献的木板画。这座神庙建筑的细节以蓬莱和烟台的妈祖庙为基础绘制,木版画和供品则依据了2006年九州国立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神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