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过回老家吗?”

 漂在一座城 2022-08-29 发布于上海

如需转载,请联系水哥授权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293篇文章

同居不同命


茜茜又搬家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她让我帮她找房子了。

在上海,换一份工作,可能就意味着,你要从最东边的浦东,搬到最南边的松江,跨度二三十公里,地铁一个半小时。

早上那一点时间是很宝贵的,住的离公司近一点,就能省下半个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睡觉。

不然,六点半顶着两个大黑眼眶,把自己像条咸鱼一样地塞进地铁车厢里,整个人被挤到窒息不说,旁边大哥可能手里还拎着韭菜盒子。

带着那种疲惫,开启一天的工作,这种感觉就叫做绝望。

但找房子,在上海,让人心神疲惫。

茜茜如临大敌地提前半个多月就四处打听,仔细甄别着四面八方的消息,别人是黑着眼眶熬着夜,她是黑着眼眶熬着中介。

太累了。

在她向我大倒苦水之后,我问她:

“那你有没有想过,离开上海回老家呢?”

茜茜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 河西  作品 ▼

好像对年轻人来说,宇宙的尽头是老家。

不管你在外面过的有多么不如意,遇到过多么傻逼的老板,挤过多么拥挤的地铁,看过凌晨几点的办公楼,你都能恶狠狠地说一句:

大不了我就回老家!

仿佛回老家,是解决一切的终极办法。

在大部分人的语境里,老家就等于生活悠闲舒适有人情味,工作规律稳定还可以忙里偷闲,消费不高生活质量有保证……

相对于钢筋水泥的冰冷和疲惫,老家好像就是那个贴心温暖的小棉袄。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人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提升对父母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和生活无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与其说父母是自己和死亡中间的一道墙,倒不如说父母是自己和这个世界最亲密的链接。

人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但你和父母之间,却永远有天然的血脉关系。

在外漂泊久了,对故乡的印象,会慢慢具象化成母亲做的饭、父亲泡的茶,还有村头卖的肉夹馍。

它们已经从了记忆里的味道,成了某种符号。

家的符号。

▼ 河西  作品 ▼

但所有的美好,都只是想象中的。

就像你学生时期的初恋,在记忆中他眉清目秀白衣飘飘,但时隔多年再见,却已是大肚便便油头加秃顶。

所谓幻想,总是在刺刀见红的时候打破的。

当你开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考虑这件事儿时,你才会发现,回老家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就拿茜茜来说,她之前回老家面试过。

但她学的专业,在老家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

对方给她的工资,连在上海的一半都没有。

更不要说她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高校毕业硕士,一旦回了老家,学历对她的加成天花板,一下就低了好多。

读了那么多年书,在快要三十的年纪,一无所有地回到老家,和那些学历跟经验都不如自己的年轻人,竞争一个工资并不高的岗位。

想想更绝望了。

这还仅仅是工作上的事情。

在老家,父母和三姑六婆会对你的生活进行全面入侵,无孔不入。

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婚姻恋爱,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跟你说着说那,你稍微有一点儿离经叛道的事情,所忍受的白眼就会呈几何级上涨。

父母也不会明白,天天嚷嚷着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在这座小城市里,一切惯例都难以被打破。

你如果你想活成一个怪物,就只能削足适履。

▼ 河西  作品 ▼

城市太大了。

上海有两三千万人口。

是老家的县城人口,乘一百倍。

贯穿上海市区的一二十条地铁线,就像这个城市的动脉血管,而乘坐它的我们,就是血管里的血细胞。

一个细胞,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一个人对一个城市来说也一样。

所以年轻人喜欢藏在这里。

注意,不是待在这里,是藏在这里。

在这里,你想做什么事情,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随便你。

你就是男孩子天天穿女装出门,大家都不会多看你第二眼。

这要是在老家,你连家门都出不去。

所以很多年轻人,抱着雄心壮志来到上海,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但过了几年后,梦想破灭了,事业也没有什么盼头了,但他依然愿意待在这里。

这座城市的大在于,它可以容纳所有人。

亿万富豪可以,底层工人也可以。

名流可以,贫民也可以。

三教九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这座城市来者不拒。

你可以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获得最大的自由。

▼ 河西  作品  ▼

这已经是茜茜在上海第工作的五个年头了。

有时候看着朋友圈里,老家的朋友晒晒娃,晒晒周末一家的外出郊游,晒晒自己在家新尝试的甜品,说不羡慕那是假的。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满是欢喜和幸福呢?

但人跟人是不同的。

别人可以,你未必就可以。

那些让人心动的美好细节,可能到你身上,就变成了对生活的不满和一地鸡毛。

老家虽好,却会让人束手束脚。

远方虽然让人倍感寂寞,却也总能给予你想要的的东西。

有时候累了,回过头去看看故乡,幻想一下自己回到老家过上了闲适安逸的生活,还养了一只温柔的大狗。

想想就让人充满力量。

然后抬眼看着这座灯火璀璨的城市,又可以继续出发了。

既然老家有滤镜,那就让它一直带着滤镜,待在你的幻想里吧。

等你哪天真正想清楚了,摘掉那层面纱,权衡利弊之后,再回归它的怀抱。

而在此之前,就带着那份幻想给你的力量,把你和这座城市的故事,好好讲下去。

回老家?

想过,但——

-
  也只是想过  
 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