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窑口介绍】灵武窑(西夏、金、元)

 馱夫 2022-08-29 发布于福建

 灵武窑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故称灵武窑。该窑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所烧器物品种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

灵武窑虽地处沙漠边缘,但燃料和制瓷资源却蕴藏丰富,窑址旁边的河沟常年流水,水资源也十分充足。加之这里离西夏王国都城不远,黄河流经此处,农业生产发达,素有“塞北江南”之誉,因而灵武窑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西夏 灵武窑剔花扁壶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划开光牡丹纹扁壶

西夏 灵武窑褐釉剔花缠枝纹四系背壶

党项族自西凉内迁后,生活习俗和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比较单纯的游牧经济逐步转化为半农半牧的经济类型,陶瓷器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瓷器运用范围广泛,品种繁多。其中,不仅有满足日常生活之用的普通器具,而且亦不乏有许多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西夏 灵武窑白釉嘟噜瓶

西夏 灵武窑酱釉剔花双耳盘口瓶

灵武窑出现在西夏中期,是西夏时期重要的烧制窑口,在这里曾经烧制了大量的生活、生产、娱乐、宗教的物品。

西夏 灵武窑青釉刻鱼纹梅瓶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花瓶

灵武窑产品在烧制过程中受中原手工艺烧瓷技术的影响,烧制技法和中原技法大致相同。器物主要以日用器皿为主,有碗、杯、盘、盆、钵、高足杯、壶、瓶、缸、瓮、罐、灯等,还有西夏所特有的扁壶、瓷铃、钩等,反映了党项族的游牧民族特点。产品样式多样且富于变化,造型优美,花样清晰,其中刻釉、剔刻釉是灵武窑瓷器装饰技法的一大特点。剔刻釉技法能在器物上形成胎釉之间的色差,色彩对比鲜明,有较强的纹饰装饰的艺术效果。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花菊花纹盖盒

宋 灵武窑撇口瓶

灵武窑瓷器的装饰纹样题材丰富,构图精美,独具西夏少数民族特色。装饰纹样多以植物纹、动物纹等题材为主,当然,当时流行于宋代的中原婴戏纹在西夏陶瓷器中也被广泛使用。

金 灵武窑黑釉刻花牡丹小口瓶

在灵武窑瓷器中,莲花纹饰运用得较多, 多数与人物造型或动物造型纹样相结合,如婴戏缠枝莲,寓意“连生贵子” ;莲花双鱼, “鱼”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动物纹样中,鹿作为吉祥纹样也被广泛使用, “鹿”谐音“禄”,纹饰中有缠枝菊卧鹿、鹿衔瑞草,寓意“官禄幸福”、 “官禄如意”。

明 灵武窑花鸟纹嘟噜瓶

元代,灵武窑只有零星窑场仍在烧造,产品大多质量不高,较为粗糙,窑场也慢慢走向衰落。灵武窑作为我国历史上党项族的历史见证,除去自身包含的艺术价值外,深厚的文化内涵也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西夏烧制的白瓷和剔刻瓷,更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