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面诡臣徐有贞:害死于谦被人唾弃,治理黄河泽被后世

 where5 2022-08-29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明朝果然很有料》-98


【如何成功洗白身份】

蒙古内斗这几年,朱祁钰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土木堡之后,明朝的国运一度提前出现了分水岭,由于朱祁钰和诸位老臣的励精图治,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颓势,国势再次出现了向上的势头,远近诸国纷纷来北京向进贡的盛况又出现了。

在这之后的数年里,景泰帝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一定建树,就算对他的业绩不太熟悉的人,大多数也听说过“景泰蓝”这个名词。这种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还有个时尚的称呼“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这种工艺从元朝就已出现,到景泰年间技术达到最巅峰,因此人们把它命名为“景泰蓝”。

景泰一朝开局面临大考,朱祁钰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大明没在这次打击后就衰落下去,朱祁钰有很大的功劳。

在他手下,主持京师保卫战,主张拥立景泰帝的于谦得到了最大信任。朱祁钰论功行赏,要加封他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坚决推辞,说:京郊都成了战场,这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还敢求取赏赐呢?

朱祁钰不准,于谦才勉强接受。作为兵部尚书,于谦始终住在一所破房子里,到了“仅蔽风雨”的程度,朱祁钰要在西华门外赐给他一间宅邸,于谦又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坚决不肯接受。

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同时他的危机也在发酵中。

图片编辑搜图

京师保卫战结束后,石亨晋封武清侯。当初石亨被下狱,于谦保举他戴罪立功,为了表示感谢,也是为了结交于谦这个炙手可热的文官大佬。石亨上疏,推举于谦的儿子于冕出任都督府前卫千户。

朱祁钰没有意见,于谦却坚决推辞,他说: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却推荐了我的儿子。让大家怎么想?我极力杜绝冒领军功,绝不敢为我儿子破例!

于谦一番话说得光明磊落,却也得罪了石亨。石亨没想到自己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脸上火辣辣的,他认为这是于谦对他的羞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因为不守律令被于谦铁面弹劾的,还有都督张辄、内侍曹吉祥,他们不约而同都恨上了于谦。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个官员不得不提——徐埕。

当初廷议战守问题时,南迁派的骨干、占卜大师徐埕的建议被于谦等人否决,他只得到了太监金英送给他的三个字:滚出去!

徐埕的天命说成了朝廷的一个笑话,这件事让他名声败坏。吏部几次推荐他出任的提名,都因为天命论的坏影响不被批准。徐半仙此后的仕途,史料上是这么记录的:(徐)埕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徐埕转而求其次,既然直线晋级太难,那我曲线救国行不行?当国子监祭酒职位出缺后,他开始谋求这个中央大学校长的职位。

在当时的朝廷里,能得到于谦的推荐,成功的几率就大很多。徐埕便托人找到于谦,让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让自己得到这个职位。

应该说,作为宣德八年就高中庶吉士的才子徐埕,在翰林院埋头苦干16年以后,投身教育行业还是个明智的决定,以他的才华,是能够胜任这个位置的。

于谦也这样认为,他果然在朱祁钰面前推荐了徐埕。

图片编辑搜图

朱祁钰没忘记徐埕这个名字,说这不就是当初那个建议南迁的家伙吗?这个人心术不太正啊,让这样的人掌管国子监,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于谦没有食言,可是徐埕却认为是他从中作梗坏了自己的好事,他对于谦恨得咬牙切齿。

朱祁钰改元两年多了,徐埕这个名字已经在吏部和皇上那里上了黑名单,眼看无论他怎么努力,也只能烂在翰林院,成为笑话的代名词。

大学士陈循及时出现了,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徐埕的人生再次充满了无限可能。

陈循的建议其实很简单,他告诉徐埕,朝廷之所以不用老弟,都是因为圣上和几位公公记着当年你动议南迁的事啊。为今之计,你只有改一改尊讳,让内廷不知道你是谁,老夫担保你越级超升,指日可待。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为朝廷挂号的官员,徐埕要改名可不像平头老百姓,阿猫阿狗随便改,在明代,官员改名有一套复杂的流程。

要想改名,徐埕首先需要自己上改名疏,皇帝批准后,由外廷的尚宝司官员拿着圣旨,到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的尚宝监申请用宝(印章)。尚宝监核验无误后,派人到内宫负责保管印章的司宝女官处请宝,交给尚宝司官员盖章。结束后,尚宝监把印章送回,并留一份底簿备案。

如此,徐埕才能拿到新身份证,正式告别旧名字。可按这个流程走下来,新徐埕就会先在皇帝那里挂号,也一样是被拉黑的命,并不能让他的仕途进度重来。

陈循当然深谙此道,他同时给徐埕指出了一条捷径——你只要去找那个人就行了,记得带上礼物。

此人就是时任尚宝监太监曹吉祥。

图片编辑搜图

从改名流程中可以看出,本来外廷尚宝司和内廷尚宝监是个互相制约的运行机制。但是自从宦官势力增长后,太监的胆子就有点肥了,他们虽然还不敢假传圣旨,但要做点手脚,洗白一个官员的名字,还是比较容易的。

而且,曹吉祥本来就是王振党羽,他曾数次担任监军跟随大军南征北讨,在外面见过点世面,胆子更是大得惊人。

没什么是曹吉祥不敢干的,但有一个条件。

给钱。

为了消除自己原名的负面影响,徐埕写好了改名,咬咬牙备好了一份重礼,走太常寺少卿许彬的关系,争取到了拜见曹吉祥的机会。

一见面,徐埕先送礼后说话,他解释道:近日他偶然发现,由于家里长辈的疏忽,导致他的名字与族谱中某一代祖先的名字相同,犯了祖讳。为了避讳,现在自己改名为徐有贞,字元武。

曹吉祥收钱办事,一点也不含糊。果然钱能通神,很快徐埕的改名上就盖上了御宝,并立即呈报备案。景泰二年年底,徐埕申请改名的一切手续都已办妥,从此徐埕这个人消失了,现在开始他叫徐有贞。

通过洗白身份,徐有贞消除了旧名的恶劣影响,他的官运果然亨通起来。当时,黄河沙湾河段决口已有七年,朝廷先后派多位官员治理,但却收效甚微。景泰四年(1453年),朱祁钰再次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陈循等大臣上疏推荐徐有贞。

朱祁钰并不知道这个徐有贞就是以前的徐埕,批复表示同意,任命徐有贞为左佥都御史,到张秋治理黄河。

陈循等人并没收徐有贞的礼,他们推荐徐有贞是有道理的。在他还叫徐埕的时候,就不想像其他翰林那样一辈子当个书呆子,理想就是学习要经世致用,为此他的学习目标很讲究实际——“凡军旅刑狱水利之类,无不讲其法而一欲通之”。

上次失败的天命说纯属意外,这次,重新启动的徐有贞终于能大显身手了。

来到水患现场,徐有贞仔细调研后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下令设置水门,并开凿数条支河。官员们不解,这位徐大人不是堵口而是凿河,这能解决决口问题吗?

徐有贞微微一笑,他下令:来人哪,给我取两个水桶来。一个开个大口,另一个开五个小口。五个小口的大小,加起来要与大口相同。

众人注视下,徐有贞命令两个水桶同时开始放水。结果大口水桶的水还未放完一半,小口水桶已经见底。

这就是水力学上的一个经典实验:水箱放水实验。徐有贞一生所学颇为庞杂,水利一直是他颇感兴趣的一门学问,至此终于发挥了实实在在的用处。

图片编辑搜图

按照这个思路,徐有贞向朝廷上了治黄史上著名的《言沙湾治河三策疏》,其具体方案为:造水门、开分河、挑深运河。得到朝廷批准后,徐有贞征发民夫,亲自督率工程建设,在张秋到黄河、沁水之间开凿沟渠、修建水闸。

采用了徐有贞的分洪放水法,以疏、塞、浚并举的方法,引黄入河,河患逐渐被平息下去。

当时,工部尚书江渊建议派五万京军前去支援,希望能在三个月内完工,尽早解决漕粮转运问题。

徐有贞拒绝,他说:如果派驻军前往,需要耗费更多的钱粮,现在决口已经被堵住,只用现有的民夫就足够了。而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即使派了军队,也无法短时期完工,要想长久解决水患,必须给他更多时间。

在治水任上,徐有贞一干就是550多天,经过艰辛努力后,他认为河堤已足够坚固。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徐有贞被召回北京,佐理都察院事务,后又出京巡视漕河。

景泰七年,山东地区发生洪灾,境内河堤多有毁坏,唯有徐有贞负责修筑的河堤依然完好。景泰帝便命徐有贞再到山东治理水患。徐有贞奏请朝廷,免除济宁十三州县河夫的官马徭役,又修复旧堤决口,在临清到济宁之间设置多处减水闸门,成功平息水患。

徐有贞历经三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圆满完成治河工程。朱祁钰对他大加赞赏,亲自召见慰劳,晋升他为左副都御史。

徐有贞的性格是“多智数,喜功名”,前一半让他咸鱼翻身,立下治水的丰功伟绩。徐有贞治水的业绩至今仍有遗存,当初他在张秋开挖的广济渠,就是如今的金堤河张秋至濮阳段,引黄河与沁河水入运河,在张秋建通源闸以节渲,给沿岸带去了几百年的繁荣和兴盛。直到咸丰年间黄河改道,那一段的运河漕运才开始衰败。

而他性格的后一半,将让他成为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

这桩事儿还是和太上皇朱祁镇有关。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