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敦煌,你不会想到脚下的八片花砖,竟然承载着这座小城几百年地方志的变迁

 njfwind 2022-08-29 发布于新疆
图片

敦煌是个宝藏,无处不在的文化记忆。
如果你漫步在敦煌街头,抬起头,被汉唐的晚风吹拂,被宋时的明月照亮,路灯上的飞天好像正袅袅飞来。你蹲下身,细细端详脚下的每一片花砖,它们并不冰冷,都有自己的语言,传递这个城市的独有历史温度。

敦煌城市的地面设计非常有学问,除了各色各样的藻井图案、丝路元素,在阳关中路、鸣山路交汇处,地面上还雕刻了一套取材自道光辛卯年(1831)《敦煌县志》上的“敦煌八景图”。


图片

敦煌八景之月泉晓澈

“敦煌八景”,顾名思义就是当地的八处胜景,早在道光《敦煌县志》之前的地方志中就已出现。编撰这些方志的是当时的能臣干吏,他们同时也是有成就的学者和有情怀的诗人,在这些记录敦煌历史、地理、人文、风物的历史文献中,也留下了他们歌咏沙州胜景和社会风情的诗词歌赋。细细品味足下的“敦煌八景”,也是寻访敦煌古旧方志的一个入口,让我们回到数百年前,倾听敦煌真正不朽的历史长吟。
图片

敦煌八景之危峰东峙


图片

敦煌八景之千佛灵岩


图片

敦煌八景之沙岭晴雪


图片

敦煌八景之绣壤春耕


明代,吐鲁番对哈密的长期进犯危及敦煌地区,明朝对哈密的政策几近失当,加之明中后期政府孱弱,无力管辖西陲事务,最终于嘉靖三年(1524)关闭嘉峪关、废弃敦煌,使其沦为关外少数民族的游牧场所,出现“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惨状。

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 ,阿酋作逆,出师征讨,嘉峪关内渐次修复。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立沙州所,旋升为卫,最后设立敦煌县。雍正七年初春,两千四百多户来自甘肃各地的贫苦农民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齐集沙州。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沙州卫志》

乾隆二年(1737),黄文炜所撰乾隆《重修肃州新志・沙州卫志》详细记载了新移民建设家园、开荒垦田、修渠灌溉的场景,也让后人更体会到前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艰辛。此后,清政府通过采取开渠屯田、减免征赋、兴建文教、疏通道路等一系列有效且极为宽厚的措施,使得敦煌地区在短短几年内“各色种植亦皆丰厚,家给人足,莫不欢欣乐业 ”。

图片

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共30卷12册,存稿本和刻本。全志包括河西总叙1卷、肃州志15卷、高台县志6卷、安西卫志2卷、沙州卫志2卷、柳沟卫志1卷、靖逆卫志1卷、赤金所志1卷、西陲记略1卷。该志是现存酒泉旧方志中篇帙最浩繁、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州志。

图片

其中,各卫所分志又分星野、建置、疆域、形胜、城池、乡堡、山川、古迹、景致、户口、田赋、经费、杂税、水利、屯田、驿传、桥梁、公署、学校、祠庙、风俗、物产、祥异、职官、名宦、军政、边防、人物、选举、烈女、仙释、诗文等目,树立了方志编修体例的典范。与同时代的《五凉全志》和《甘州府志》相比,内容更为丰富,体例设计更为合理,剪裁尤为得当,详略适宜,主次分明,可谓独具匠心。

“敦煌八景”早在这部《重修肃州新志・沙州卫志》中就有记载。


图片
图片

乾隆《敦煌县志》
图片

乾隆二十五年(1760),敦煌由卫改县时所修《敦煌县志》仅完成部分志稿,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份县志不分卷,仅1册。《陇右方志录》曰:“此志全袭《肃州新志沙州卫》册。惟于沿革末增乾隆二十五年议裁沙州卫,改设敦煌县,隶安西府语。当为改县后摘抄呈送之书。”此志又被《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所收录,与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对照,还删去了《文》和《诗》两目。

敦煌“八景”这一目的记载则沿用乾隆《重修肃州新志・沙州卫志》。

图片
 道光辛卯年《敦煌县志》

图片

对于敦煌而言,自西汉建郡设县以来第一部独立成书、雕版印刷的官修县志,距今已近两百年的道光《敦煌县志》,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敦煌方志史之一,历史价值非同寻常。这部珍贵的《敦煌县志》(道光辛卯春)木刻版印刷本,由时任敦煌知县苏履吉倡修,鸣沙书院主讲曾诚执笔完成。
苏履吉,拔贡出身,福建省德化县人,任敦煌知县先后七年。他在任上为敦煌人民办了两年大事,一是重修鸣沙书院,二是修撰《敦煌县志》,并捐出自己的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于1723年,本意是想藉由高薪,让官员不会因生活无以为继的问题“被迫”去行贪污索贿之事,从而养成洁身自好的习性,继而达到国家吏治清明的目标,因此取名为“养廉”。)制作雕版,使此志出版传世至今。原雕版378块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现藏敦煌市博物馆。
苏履吉初任敦煌知县,考虑到敦煌辉煌悠久的历史,延绵不断的人文积淀,淳朴敦厚的民风,即有撰修敦煌县志的打算。后来他从安西回任敦煌知县,便聘请曾诚为主修,组织敦煌学子20余人搜集史料,实地调査,使《敦煌县志》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审定脱稿。

图片

道光《敦煌县志》共四册,约4.9万字,分为图考、地理志、建置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杂类志等七卷,以乾隆年间所撰《肃州志沙州卫志》为基本骨架。卷首序文四篇,依次为甘肃分巡安肃兵备道盖运长、甘肃安西直隶州知州罗仲玉、敦煌知县苏履吉、纂修者曾诚所作,叙述了修志缘起、纂修经过及雕版印刷的过程。

在《县志》卷一图考中,直接附录了敦煌八景图,今天在敦煌市中心地面上雕刻的,正出自此处。在卷六艺文志中,还记载了苏履吉所赋《敦煌八景咏》——

西界阳关与玉门,于阗古道迹尤存,

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叠曲,当年地纪万军屯,

一方雄控今何若,几度春风许等论。

图片
南山一望晓烟收,石洞岭岈景色幽。
古佛庄严千变相,残碑剥蚀几经秋。
摩挲铜狄空追忆,阅历沧桑任去留。
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州。 
图片
矗立三峰碧汉间,相看积雪接天山。
朝暾初上高如掌,暮霭微凝翠若鬟。
是处排空还耸峙,几回凭眺欲跻攀。
停车道左频翘首,云白无心出峋间。 
图片
党河分水到十渠,灌溉端资立夏初。
不使北流常注海,相期东作各成潴。
一泓新涨波痕浅,两星平排树影疏。
最爱春来饶景色,寒水解后网鲜鱼。
图片
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尤是昔知名。
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
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图片

沙州自古是名区,地似鸣传信不诬。

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映日晴烘徹六隅。

巧夺天工赖人力,声来能使在斯须。

图片
雉堞迷离映夕阳,城西原是古敦煌。
榛苓已作今时慕,禾黍谁怀故国伤。
最羡三秋呈霁色,依然四郡镇岩疆。
闲来纵目荒郊外,一阵清风晚稻香。

图片

周围绣壤簇如茵,翠色平铺处处新。
南陌风和青欲遍,西畴日暖绿初匀。
老农挟杖依田畔,稚子携锄立水滨。
但愿长官勤抚字,丰年屡乐吾民。
图片
有意思的是,跟乾隆时期敦煌地方志中记录的敦煌八景相对应,道光《敦煌县志》中除了“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和“沙岭晴鸣”保持不变,相传天马所出的“渥池澄波”不见了,增加了“古城远眺”,而其他三景的表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

有专家在研究清代河西走廊自然环境变迁的课题中,指出“八景”从某种意义上,也真实反映了当时伴随着大量人口迁入和土地大规模开垦,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和变化。首先是植被的破坏,特别是绿洲边地原生植被的严重破坏,使得流沙长驱,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南陌平畴”一景描绘的是敦煌城南万亩平畴的壮观景象,据乾隆《敦煌县志》载:(敦煌)环城东南北皆户民室庐,而西南数十里,一望平畴,夏则翠浪平铺,秋则黄云极目,诚塞外之神皋也。”而到了道光《敦煌县志》中,此景被重新命名为“绣壤春耕”,并解释说“今按正南距沙山十余里,为地无多,正东距新店仅四十余里,惟西北地亩较多”。数十年之内,南郊土地由“一望平畴”变为“为地无多”,显然为流沙所侵蚀。

据乾隆《敦煌县志》记载,乾隆年间,三危山上“四时积雪不消”,固有“三危雪霁”一景;但到道光年间,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据道光《敦煌县志》记载:“《旧志》称(三危山)四时积雪不消,近来天气温暖,惟冬间有之,文人常凭吊焉”。原本四时可见的积雪只有冬天才能看到,名称也由“三危雪霁”改为“危峰东峙”。

积雪的融化与气候变迁固然有关,但用水过度也应是敦煌八景变化的重要原因。据载,清初凡迁入敦煌地区者“每户分地五十亩,共地一十二万二顷五十亩”,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所需的灌溉用水当然是巨大的。乾隆《敦煌县志》所记“北流润野”便是对沟渠纵横田间景观的反映,“党河之水自南而北,分为五大渠,又分为数十小渠,灌溉良田数干顷,盛夏水涨则流入渠道,汪洋潺湲,致足观览”,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因地宽渠少,轮浇不及”,遂又续凿五渠。到道光年间已是“共大小十渠,由下至上昼夜轮流灌溉,不致争水”,由此虽然“民皆称便”,但“润野”的景象也不再出现,所见只是“党水北流”。


 《重修敦煌县志》
图片

1941年,时任敦煌县教育局长任子宜、教育科长窦景桂、财政科长张志、民政科长王用权商议,前清道光年间苏履吉知县创修的《敦煌煌县志》,迄今“已逾百年,原志简略,又阙文,非续不足补遗文,非重修尤不足成完壁。”即经县长章朗轩同意,决定设立县志局,调专人修敦煌县志。此事报省府得到批准,遂委派前清拔贡吕钟任总摄纂辑,并将吕钟十年寒窗著成的《敦煌外史》,作为县志的蓝本并易名为《重修敦煌县志》;吕钟先生即“剪裁旧作,著成新志”。


这份《重修敦煌县志》上起汉武帝乙卯(公元前126年)下至中华民国30年(1941年)历时两千多年的史料,按纲分类成册,全书内容分天文、方舆、民族、交通、建置、河渠、民政、财政、编年、官司、人物、艺文、祥异等13分志。在县志卷首有吕钟、慕寿棋、水梓、章朗轩等人写的四篇序以及任子宜题词,卷末附《整编敦煌县志办法草案》、《敦煌县政府训令》和《吴赍重修敦煌县志稿清版印文》等三篇有关此志编纂事宜的重要文件。全书约30万字,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敦煌地志文献,但由于战乱等种种原因,当时《重修敦煌县志》并没有出版,仅手抄本流传于世。


图片

在《重修敦煌县志》首卷中,删去了“八景”说,但在后面“艺文志”中收录了“歌”八篇,其中多次提到了因月牙泉而闻名的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雪”和“月泉晓澈”;该分志“遗补作品”中,还载有《敦煌二十咏》和《敦煌八景》。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自千佛洞艺术遗迹发现之后,为中外学人所重视,此稿于石窟文化及玉门、阳关故址考录颇详。”《重修敦煌县志》还汇集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部分史、地和艺文资料,专门附录“千佛洞古佛经发现记”及“敦煌千佛洞发现古佛经及各种图书一览表”。“又由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向觉明(向达)先生借与巴黎、伦敦所藏敦煌石室出书《沙州文录》《金山国坠简零》《瓜沙曹氏年表》《敦煌氏族表》等书再加增订。殊觉较前完善,似可出版。”——这是吕钟先生在民国35年即公元1946年,向当时的敦煌县长康天衢送《重修敦煌县志》稿并请筹集抄样本,印行专款报告中的一段话。

图片
图片
创修《敦煌县志》
(清)苏履吉

敦煌今昔不相侔,七十年来志未修。

疆域新分安哈界,人文旧向汉唐收。

两关要地推雄控,一邑名区纪胜游。

愧我风尘为俗吏,敢邀同学重搜求。

图片道光《敦煌县志》篆修姓氏


图片

本文图文参考自:

1、《中国地方志集成》

2、《肃州华夷志》

3、《重修敦煌县志》

4、《中国方志丛书》

5、知网 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