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青春之路(九)

 冬歌文苑 2022-08-30 发布于北京

青春之路

十一过后的第二个星期六,徐老师家。

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磨砖对缝儿的门楼,红色的大门,朝南开,一进大门,坐北朝南五间正房,宽敞明亮,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东西各三间配房,格局和正房一样。院子里有青砖铺的甬路通向各户。正房台阶左面栽着一棵长势正旺的石榴树,上面嘀噜嘟噜地挂满了将要成熟的果实;虽然已是十月中旬,但天气仍然不冷,迟开的石榴花依然像火一样红,星星点点地在树上点缀开放着。

徐老师住三间正房,东西厢房住着两位区教育局的干部,听说徐老师今天办喜事,一大早就带着全家回父母家去了。临走,给徐老师留下了家里的钥匙,说是给徐老师招待客人用。徐老师表示感谢,一家送了一包喜糖,说日后重谢。

徐老师是一个老知识分子,今年五十八岁了,因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看上去红光满面,十分健康。他是解放初期的大学毕业生。搞了几十年的教育,当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近几年,因年岁大了,就辞去校长职务,改做总务主任。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街里的人们还是习惯称呼他原来的职务——徐老师。

他是一个正直、慈祥的老人,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和周老师住在一条街上,虽然不是近邻,但上下班经常见面,久而久之也就熟悉起来。见面互相问候、交谈,逐步对双方及家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文化大革命中,徐老师身为校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批判。并且关了几年“牛棚”。徐老师的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受丈夫的牵连,也受到关押、批判。他的一双儿女还小,女儿徐辉十一岁,儿子徐雷只有七岁。在学校里、大街上常常受到一些孩子的歧视、打骂,苦不堪言。由于徐老师夫妇被停发了原工资,只发给很少的生活费,两个孩子经常挨饿。周老师就冒着危险,暗中给予帮助。帮助他们安排生活,料理家务,缝补衣服。

她对丈夫老付说:“父母有问题,孩子没有罪,我们要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少受委屈。”

老付他是个工人,也是一个善良、有正义感的好人。

他听了周老师的话,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得对,现在世道乱哄哄的,像徐老师夫妻俩那样好的人怎么会反党、反社会主义呢?我看是弄错了。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孩子多加关心。不要让他们冻着、饿着,你抽空多去看看这两个孩子。看他们有什么困难,帮助解决一下。唉!尽力而为吧。”

有时在大街上碰到其他同学欺负徐辉姐弟俩,老付就上去解劝,护送他们回家。在徐老师夫妇俩关押期间,老付经常陪同徐辉姐弟俩去看望他们,徐老师夫妇俩十分感激,在患难中,他们两家的友谊越来越深了。

文化大革命后期,徐老师夫妇俩的问题落实了政策,一家人生活安定下来。几年后,徐老师的妻子去世了。周老师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徐辉姐弟俩都亲切到叫周老师为“周妈妈”。

三年后,老付不幸患病去世,周老师一家在经济上十分拮据。徐老师十分同情周老师的不幸,因为自己在文革后期落实政策,补发了一笔钱;另外,妻子也补发了一笔钱。虽然不多,但自己用不着,准备在经济上帮助周老师,送给她一笔钱。周老师坚决不要,说靠自己的工资够用,反而会培养孩子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她拒绝了徐老师的馈赠,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这件事给予徐老师的印象极深,加上文革期间周老师对自己两个孩子的照顾,觉得周老师施恩不图报,人品难得;在生活困境中,不依靠外援,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所以,他对周老师十分敬重,但徐老师几次出口,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觉得孩子们还小,怕他们不理解。他把对周老师的爱默默地埋藏在心里。

对于徐老师的心,周老师何尝不知道。她对徐老师心中也有好感,觉得他为人正直、待人热情,是一个值得爱的人。但是,她的想法和徐老师一样,也是怕付强兄弟们不理解。就这样,他们默默地互相等待了十几年,直到今天,他们才了却了爱的心愿。

今天,院子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徐辉昨天下午就带着孩子来了。听到爸爸和周妈妈要结婚的喜讯,她高兴极了。两位老人,十几年来,心心相印。互相都为孩子们着想,直到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徐辉觉得自己亏欠爸爸的太多,因为自己小,不懂事,没有主动促成爸爸和周妈妈的婚事,她时时自责。所以她要在婚事的操办上,好好加以补偿。弟弟徐雷原来对爸爸再婚,还有些顾虑和看法,通过姐姐徐辉和他掰开揉碎地讲了一番道理后,他的思想也很快想通了,和姐姐徐辉一起为爸爸和周妈妈的婚事忙碌起来。

姐弟俩作了分工。徐辉主内,负责服装、被褥、床上用品及家具摆放等;徐雷去请装修队,负责房子的装修粉刷等工作。徐老师本来不主张过于铺张,但看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高,也就由他们姐弟俩去了。他们说,要让爸爸和周妈妈婚后在一个崭新的环境里度过幸福的晚年;尤其让周妈妈感到,我们是实心实意地欢迎她的到来,不是敷衍了事;让她一进门就有一个温馨、幸福、安定的感受。

经过姐弟俩几天的辛勤劳动,一切准备就绪。五间房子装饰全新。水泥地铺上了地板砖,墙壁上贴上了浅黄色的壁纸,屋顶重新吊了石膏板,门窗油漆得能照见人影。家具请人重新油过,摆放整齐。

今天徐辉重点布置作为新房的那一间屋子。……

亲友们陆续来临。徐辉的丈夫赵凡一大早就来了,徐老师的同事,他过去教过的学生都主动地担任了接待工作。院子里人来人往,显得十分热闹;徐老师身穿结婚的礼服,满面红光,一脸喜色,穿梭在宾客之间,拱手向来宾道谢。厨房里请来帮忙的厨师在忙碌地准备着中午的喜宴,刀勺乱响,肉菜的香味儿飘满了整个院子。

十点钟,接亲的时间到了,出租车在大门外等候多时。徐老师办公室的一位中年女教师自告奋勇地要陪同徐老师去接新娘;徐辉作为男家的女儿一同前往。

在同一条街上的周老师家。

五十三岁的周老师,今天有些慌乱,又有些羞涩。再婚,毕竟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大事。

女人和男人不同,社会似乎对女人的要求更严格一些,苛刻一些。男人续娶天经地义,理所应当;而女人再嫁,则束缚女人再嫁的清规戒律举不胜举;守节,从一而终;守儿子,为夫家守香火后代;夫在从夫,夫亡从子;……这些清规戒律不知断送了多少美好姻缘。好在现在是新社会,是八十年代末,打破了这些束缚妇女的枷锁,妇女婚姻自主,尤其制定了老年人再婚权利的法律。但是,不可否认,封建社会的残余还有一定的市场,它会利用当事人的亲友去发挥它们的作用。

周老师住三间北房,阳光充足,冬暖夏凉。一个小院儿,院里栽了一棵香椿树,一棵枣儿树。枣儿树上已经没有一颗枣子了,早在枣子刚刚泛红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孩子来玩,就开始一把一把给他们摘着吃了。

每年的春天,大香椿树吐出了紫红色的嫩芽,一丛丛的在树梢上伸展着,一天一个样儿地生长着。这样的美味,周老师一家从来没有独享过。周老师总是叫付强、付斌哥俩采摘后,张家一把,李家一把地给街坊四邻送去,让大家尝尝鲜儿。自家留下一点,用开水烫好,香味四溢。裹上面糊儿,炸香椿鱼儿,又香又脆;或者做香椿炒鸡蛋。每到这时候,是全家最高兴的日子。傍晚,全家围坐在饭桌旁,共进晚餐。金黄的香椿鱼儿,黄绿相间的香椿炒鸡蛋,使人食欲大增。周老师给丈夫烫上二两白酒,再加上一盘酱猪耳朵的下酒菜,丈夫就会高兴得合不拢嘴。院子里的枣树开满了金黄色的枣花儿,散发着醉人的清香。香椿、枣花儿、白酒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弥漫在这充满和谐、温馨的普通家庭里。

婚后,她和丈夫一直住在这里。这就是他们的家。她和丈夫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家人过着虽不富裕,但甜蜜的生活,屋里的每一处都印满了她的手迹,她熟悉这里,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强忍悲痛,遵照丈夫的遗愿,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两个幼小的孩子。这三间房,为他们挡风遮雨,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三十个寒暑。在这里,她为大儿子付强办了婚事,又送他们迁出去,成立新的家业;在这里,她又送小儿子付斌出国留学;在这里,她度过了她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

现在,她就要离开了。离开她生活了三十年的房屋,她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儿;告别了寡居的生活,和另一个她朝夕相处的男人组成一个家庭,生活在一起,去度过她的晚年,她不知是喜,还是悲,这样的滋味儿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老付,我要走了。”她心里默默地说,“我没有辜负你的嘱托,小强、小斌他们都长大成人了,他们都是好孩子,对我很孝顺;小强建立了小家庭,生了一个儿子,叫小飞,你也有孙子了;小斌现出国留学,毕业后就是博士,咱们家不但有了大学生,而且有了博士生了,你在地下也可以放心了。另外,小斌回国后也要结婚了;结婚所需用的东西、钱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小斌所里没有房,那就在家里住。你那未来的儿媳妇是我的徒弟,是一个好姑娘,人长得俊,心眼儿又好;不过可不是我包办的,是他们自己好上的。孩子们都大了,都要成家立业,一个个都要离开我,离开这个家。老付,你不在我身边,我寂寞得很,我想你呀!但是,你再也不能回到我的身边了。在孩子们的鼓动下,我找了个伴儿,你认识的,就是咱们一条街上的徐老师。他对我好,关心我,体贴我,十几年了,那时孩子小,怕孩子受委屈,一直没有答应他,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我才答应了他,去和他做伴儿。老付,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不会,不会的。你是个开通人,不会生我气的;再说,有人爱我,疼我,你在九泉之下也就放心了。老付,你在地下多保重吧!孩子们快来了,再见吧。”

(未完待续)

插图/作者摄影

作者简介

石瑛,北京人,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喜欢文学,在文学中陶冶情操,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用相机拍摄下来。爱好文学、体育、戏曲、曲艺、摄影。现任《冬歌文苑》主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