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存博 ⊙单位 /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男, 68 岁, 3 周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胸痛咯血,有大便习惯改变,为间断性腹泻,解稀水样便,无黑便血便,无明显腹痛,食欲有所减退,无恶心呕吐。3 天前患者自己感觉左下腹扪及一包块,刺痛,程度不剧烈,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缓解。今至我院就诊,门诊拟「 咳嗽咳痰伴乏力 3 周,腹痛 3 天 」待查收入院。(摘录部分)左侧腹部见肠管壁不均匀增厚,一端可见一大小约 8.2×6.7×5.7cm 的低回声团(视频 1 、图 1 、图2 ),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团块与肠壁之间无明显分界,近中心处可见少量强回声带。CDFI:团块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 3 ), PW 示呈高速高阻的动脉频谱(图 4 、视频 2 )。左侧腹部肠管低回声团,考虑肠管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图 1 左侧腹部内可见一低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与肠壁分界不清图 4 PW 示呈高速高阻的动脉频谱(RI:0.82)(摘录部分)左侧降结肠广泛肠壁增厚,可见团状软组织影(图 5 ),范围约 7.8×8.0cm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性强化,肠腔缩窄,周围肠系膜区及脂肪间隙模。图 5 左侧降结肠广泛肠壁增厚,可见团状软组织影(红色圆圈内)(左半结肠)隆起溃疡型腺癌,高-中分化,部分为粘液腺癌,肿块大小约 8×5×5cm ;肿瘤广泛坏死;癌组织侵及至浆膜下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网膜组织未见癌累及。结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居主要恶性肿瘤的第 4 位,仅次于胃癌、肺癌和肝癌。而彩超在结肠癌的诊断上,具有无创、安全的优点,更是可以观察肠道外的情况,随着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也可以作为结肠癌的检查手段之一。结肠癌在平时是一种非常不易被发现的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等到发现时候疾病可能发展到中晚期。现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结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及超声表现。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症状,之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等。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以贫血、消瘦为著。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晚期时肿瘤侵润周边组织使肿块较为固定,是因为瘤体侵犯网膜及周围组织形成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瘤体侵犯程度轻尚可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肠癌分为:肿块型癌、溃疡型癌及浸润型癌。各类型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有相同之处。大体表现如下。肠壁不均质增厚及低回声肿块,明显的肠腔狭窄及特征性的「 假肾征 」或「 靶环征 」(本病例的「 假肾征 」不是很典型,但近肿块中心处仍可见气体高回声);肠管形态失常、肠腔不规则狭窄,尤其合并肠梗阻时可观察到肠道内气液的流动;癌瘤内均可见血流信号。腹腔或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回声表现为淋巴结左右径增大, L/S<2 ,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增强,正常淋巴门消失,与周围组织粘连等;肝转移者可见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而「 牛眼征 」为其特征。应当注意和肠阿米巴病、肠结核、血吸虫病、阑尾病变、克罗恩病、肠壁增厚性病变相鉴别。结肠癌超声表现「 靶环征 」时要与非结肠肿瘤引起的靶环征相鉴别,肠道炎性疾病结核、克罗恩病都可因肠壁水肿及组织增生和肠壁痉挛而形成靶环。结肠癌与结肠炎性病变的鉴别点在于后者肠壁增厚呈对称性、病变肠管范围较弥漫,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阑尾周围脓肿与结肠癌声像图的主要鉴别点在于前者病变部位结构不清,形态不规整,内部呈不均质的无或弱回声,包块内未见血流信号,无「 靶环征」或「 假肾征 」。最后患者可进一步行腹部 CT 、核磁共振、结肠镜检查,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上的病灶。结肠镜可以通过取活检病理,进一步确定肿块病理类型和性质。[1] 庄楠,朱庆莉.经腹超声在结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9,21(9):685-687.[2] 吴明晓,王川予,郭发金,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老年人结肠癌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101-105.[3] 王秀美.升结肠癌与阑尾周围脓肿超声鉴别诊断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2): 1113.[4] 刘卓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 139-139,141.[5] 贾莉,高晓军,曲虹,等.结肠肿瘤的超声诊断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