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羌城内北街孙家巷骆氏匾额楹联窥斑

 泮溪别馆 2022-08-30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图片

《楹联博览》刊登此文

伏羌孙家巷骆氏为唐初四杰骆宾王之后裔,忠孝传家、诗礼继世,能诗文、善书画、盛科举、精岐黄,伏羌科举之盛骆氏首屈一指,罕有匹及者,而家中匾额、楹联文化亦足令人称奇。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骆宾王之弟骆宾侯由浙江义乌首迁陕西泾阳县。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世袭指挥使(正三品官阶)骆隆德次迁於甘肃陇西县。卜居陇西北关弱水巷、板门巷。明神宗万历七年已卯(公元1578年),骆纶由陇西再迁伏羌(今甘肃省甘谷县),始居伏羌城北关北极宫外,骆家巷道遗址至清同治十三年甲戌时依旧存而未替。二世骆凤灵移徙于上北关西巷,生子四,伯、仲、叔、季,是为三世。至清康熙年伯氏骆鹏迁居城内北街孙家巷。仲氏骆骐依旧住原处。叔氏骆骏移居东郭任家庄。季氏骆文移徙渭北雒家庄。

是以骆鹏(三世)世系大宗传至四世为骆国玺。生子七。长房骆瑞图以文学知名,此为五世。

骆氏第五世有骆元图、骆载图者。此两人之妻,《甘肃通志》、《伏羌县志》先后有载,足见其节操之感人,堪称巾帼表率,家族功臣,骆氏之盛,其功不可没也。

骆元图原配包孺人,为人品行端方,贤孝无双,为闺中典范,巩介亭先生有诗赞之。《甘肃通志》卷四十二列女有载:“皇清骆元图妻包氏,陇西人,年二十九夫故,遗孤三人,氏矢志抚孤,遭荒典鬻度日,长伯、二伯相继逝,二妇亦皆去,帷悉竭力如礼殡葬,教诲诸孤以至成立,雍正七年具题。”

图片

乾隆元年雍正帝师巩建丰为骆继宾题写的匾额

增生骆载图妻孙氏,年二十四夫亡,守节抚孤三十餘年,勤苦自甘,其子被地震压伤,复抚孤孙,艰难万状,清操不二。《伏羌县志》巩志、周志有载。

清雍正进士、“旷代逸才”陇西陈长复为骆节妇撰联四副:

为骆节妇

(一)

清荫已盖枫林鸟;

高节还闻天上人。

(二)

节凌不坏石人骨;

功补未完骆氏天。

为骆节妇寿日谢客

(一)

鹇舞客添醉;

鹤来松正青。

(二)

点易前联

屋里盘盂皆洪范;

堂前鸡犬尽西铭。

六世祖骆继宾,字陇伯,号竹轩。清康熙增广生员。先生胸襟潇洒,器宇宽宏,生平以诗酒自娱,饶有陶李风趣,有园曰“笔山园”,中有“弹柳亭”。以子骆英任河南正阳县知县敕封文林郎。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朱圉山人集》中有《骆竹轩像赞》、《公祭骆竹轩先生》、《竹轩子歌》、《挽竹轩子》等诗文,称誉不已。《甘谷县志稿》(安淑芝编著)乡贤篇中有传。先生著有《东逰杂吟》、《课孙近草》、《权应草》,皆由介亭学士撰序。其诗格有孟贾之风,书法有米黄之韵(巩介亭语)。《甘谷县志稿》称其“书法遒逸,与墨庄齐名。” 

陈长复有赠骆陇伯对联四副:

赠骆陇伯

(一)

身字西铭订子道;

心畤洪范叙彝伦。

(二)

道术有床头孔孟;

事业讲毡上唐虞。

为友人筆山园弹柳亭 陇伯骆子也

柳弹绿汁,春衫迎露惹春风,连作春园领袖;

筆架翠峰,化墨为雲飞化雨,平分化工文章。

为骆陇伯新构

规模须范围天地,看此堂位坎向离,润泽光辉自然可大可久;

安乐在祗承父兄,如斯人入孝出弟,和顺恭谨允堪攸芋攸宁。

七世祖骆英,字华山,继宾先生次子,清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举人。初任陕西韩城县教谕,次任河南正阳县(乾隆三年至六年任,正阳县志卷三职官)、广东澄迈县知县(乾隆十年至十四年任,澄迈县志卷六职官)。先生性地忠耿,廉洁清高,文采飞扬。生七子。为八世。元配杨氏生六子,依次为天秩、天伦、天叙、天爵、天常、天授,继配广东人李氏生一子,官名天颜,乳名海南子,是庠员。骆英卒于官时在乾隆十四年戊辰年(公元1749年)同生母李氏流寓花县玄帝庙门左李家村原属舅氏故里。李氏甚善,知其能读父书,惟以一经教子,由是家声丕振而爵位蝉联。(此史实据清同治十三年甲戌骆维骐《骆氏世家传略》一文可知)八世天颜乃秉章之祖父。七世骆英为秉章之曾祖父,骆秉章与优羌岁贡骆裕後同为自骆纶而后的骆氏十世孙。

陈长复有与骆英相关的对联两副:

三大士楼

骆华山读书此楼得秋捷,春捷可卜,时已拣选

危坐大士前,喜来飞身紫汉;

高挹慈云後,好去霖雨苍生。

读書三大士楼

尚友且陪三大士;

論文更上一層樓。

另外,在海南省澄迈县道吉村珍藏有骆英为国子监太学生唐举所题写的匾额一块,上刻楷体 “华国良才”,右题“特授文林郎知澄迈县事加二级纪录四次骆英”,左书“清乾隆十二年冬月为国子监太学生唐举立”。这件朱漆横匾,是唐家的传家之宝,也是足以凸显道吉村人文历史的重要物证之一。

图片

骆英为国子监太学生唐举所题写的匾额

八世祖骆天秩,字庸五,骆英长子,清乾隆元年(公元1735年)丙辰恩科举人。天秩其性颖悟过人,读书精研理致,下笔文思泉涌。二十岁登贤书。时其祖继宾尚在,邑人赠“陇右名士”匾一面,颂子孙连登科第。九世祖骆跻瀛,字蓬客,天秩长子,性敏学博,甫冠中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乙酉科举人。其中举後邑人赠匾额“三世乡科”一块;骆凌瀛,庠员,天秩次子;骆渡瀛,例赠登仕郎。十世祖骆裕後,跻瀛子,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丙子科岁贡,曾任陕西淳化县儒学训导,乡饮正宾。骆栋宇,字祯卿,六品军功,国子监太学生。骆恒裕,字子容,敕封登仕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考授医学训科。先生专攻岐黄,医学精良,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癸巳,邑人赠“厚朴君子”匾一面以颂之。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邑人又赠“术精德醇”匾一面以颂德行。十一世祖骆维骏,裕後次子,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乙未恩科举人,曾任镇番县教谕,卒于官。其中举后,邑人赠“科第蝉联”匾一面颂之。骆尔骏,敕赠修职郎,乡饮介宾。骆维祺,字考亭,恒裕公次子,维祯公胞弟,例赠登仕郎。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考授医学正科,时邑人赠“世德流芳”匾一面以颂之。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伏羌大像山圣母殿重建,骆维祺撰有《重建大像山圣母殿并山门记》。十二世祖骆世杰,字统四,庠员,骆维祯长子。其善述祖事,善继祖志。于光绪十五年在马家庄修建祠堂一所,至光绪二十二年甲午落成,将骆氏历代有功德、有爵位的先祖谨修牌位十三座奉入,邑人赠“崇德象贤”匾额一块,以颂其报本追远之诚。第十三世祖骆逢皋,字相亭,医师。骆声飏,庠生。

图片

光绪年间邑人赠骆统四的匾额

十四世祖骆汝骧,字雲衢,骆声飏之子,骆承烈之孙,骆维骏之曾孙,光绪辛丑科副贡(公元1901年),敕授文林郎江西候补知县。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邑令晋荣就城内旧有朱圉书院改设学堂,定名“伏羌官立高等小学堂”,以书院旧有学款作为经费,自任监督,呈委副贡骆汝骧为正教习。三十三年,骆汝骧辞职。与宋梓为老友,曾主讲朱圉书院。天水南宅子有骆汝骧对联一副:

萱堂辉宝婺,天上德星,人间寿母;

梓里耀彩衣,谋成燕翼,宠荷荣光。

上下款为:大淑德张母牛孺人八旬荣寿暨嗣君荣身大庆;敕授文林郎江西候补知县愚晚骆汝骧顿首拜题。

伏羌渭阳镇王云台祠堂有骆汝骧撰、宋廷桢书楹联一副:

清代旧宿儒,继贤传圣经,著作端资小子;

渭滨新祠宇,值秋霜春露,报崇无替后人。

十四世祖骆汝骥,字德庵,骆逢皋之子。继承家传医学,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由省核发《中医合格证书》。著有《温病三字经》、《便童集录》。曾任县议会议员。

第十五世祖骆东阳,民国初年任新疆奇台县县长;骆秉华,字绍荣,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毕业于伏羌县立高等小学校,与张志正同学。後入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民国十二年 (公元1923年),甘肃文县设初级审判厅,骆秉华为首任审判官。嗣后又任和政县长。骆汉穃,字荫滨,骆汝骥之子,特考中医师,西北地区第一名。骆汉铭,兰大毕业。骆汉文,学博德醇。第十六世、第十七世英才济济,书香冉冉,繁不备载。

图片

乾隆年间骆继宾祠堂门额

孙家巷中间坐北朝南便是骆氏古宅,建于康熙年间,依次并列,先是祠堂,后是宅子。祠堂门额刻有骆英雍正元年八月中举捷报,宅子门额刻有骆天秩乾隆元年中举捷报,二人都以易经科高中举人。宅子南北为出檐房子,东西为厢房。西厢房门额刻有“秋香亭”。出南房西侧有一小房,门额刻有“骆公祠”,两个门股上刻有对联一副:世泽绵延惟一卷;

皇恩浩荡庆千春。

骆氏古宅外坐南朝北建有牌坊“乔梓齐芳坊”一座,上面挂满匾额,有楹联云:

承先勿忘祖宗德;

启後惟念子孙贤。

此牌坊为举人骆英、子天秩、孙跻瀛、曾孙裕後、玄孙维骏五世多科立。

图片

乾隆元年骆天秩以易经科中举的捷报

伏羌城内北街孙家巷骆氏自明以来,科第蝉联,罕有匹及。从四世到十四世,共出了六个举人,一个副榜,三个贡生,三十六个庠员,现已传至十七世。衣冠绳绳,名人辈出,为伏羌源远流长之文化名门。观其匾额、楹联,从另一个角度更加凸显出其家族文化的深厚。

(张梓林 甘肃省楹联学会理事、甘谷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