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斗中的“野马”——P-51“野马”战斗机60年(合集4/4)

 兰州家长 2022-08-3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作为二战中最成功的战斗机之一,“野马”在空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为盟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家空军中的“野马”

随着紧急订购的“野马”l到货,RAF(英国皇家空军)于1942年2月开始换装。第一个接收“野马”的RAF单位是驻盖特维克的第26中队。同年4月另外两个中队也换装了“野马”,6月则是8个中队。这些中队大多隶属RAF陆军协同司令部,通常用来取代寇蒂斯P-40。“野马“在1942年5月10日第一次介入实战,战斗中第26中队的G.N.道生中尉低空扫射了法国境内的机库和一列火车。

由于“野马”的轮廓与Bf-109相似,为了避免误击,大部分在一线服役的“野马”I机翼上都画上了亮黄色识别带。1942年8月19日“野马”I参与了损失惨重的迪耶普登陆行动。加拿大皇家空军(RCAF)第414中队遭遇Fw-190。美国志愿飞行员霍利斯.H.希尔斯中尉击落一架敌机,创造了“野马”的第一个空战战绩。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野马”第一个空战战绩的创造者——美国志愿飞行员霍利斯,H.希尔斯中尉

1942年10月“野马”前往德国多特蒙德一埃姆斯运河上空执行任务,成为第一种以英国为基地能进入德境的单发战斗机。此时“野马”已经装备了RAF第2、4、16、26、63、169、239、241、268和613中队以及RCAF(加拿大皇家空军)第400、414和430中队,另外还有RAF第309波兰中队。

来自RAF的战术报告认为“野马”I和IA能够经受住难以置信的损伤,远程能力使其成为极佳的战术侦察飞机,强大的火力又能有效对付多数地面目标。在18个月的作战中“野马”摧毁和重创了200个火车头、200艘驳船以及一定数量的地面敌机,而代价仅是1架被敌机击落、5架被高炮击落、2架失踪。“野马”在低空的速度比Bf-109和Fw-190都快,可以甩掉任何敌机的追踪。“野马”I和IA在RAF中一直服役到1944年,在二战中的低空遮断与侦察任务中很少有飞机可以与之并论。

文章图片4

后来为美陆军航空队生产的P-51A中有50架移交给了RAF,称为“野马“II。这些飞机用于弥补先前扣留的F-6A。“野马”II的RAF序列号从FR890~939,1942年末交付完毕。“野马”Ⅱ在翼下配备有特别的大容量副油箱,并进行过超远程飞行测试。“野马”Ⅱ在RAF中服役的时间很长,直到1945年初安装艾利森发动机的“野马”才逐步退役。

1942年末美英之间达成一项协议,英国向第8航空队提供“喷火“VB作为战斗机教练机,这为英国根据租借法案获得新型“野马”扫清了道路。RAF最后获得了274架P-51B和626架P-51C,称为“野马”Ⅲ,其中59架移交给RCAF和其他盟军航空兵。

获得“野马”Ⅲ之后RAF觉得其座舱视野太差,不适合欧洲战场环境,为此将向右打开的铰接座舱盖改为向后滑动的气泡状有机玻璃无框座舱盖。这种鱼缸般的座舱盖给予飞行员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视野,几乎可以直视后方。这种座舱盖的生产和安装由英国R.马科姆公司进行,因此也称为“马科姆座舱盖”。“马科姆座舱盖“被安装在RAF的多数“野马”Ⅲ上,美军第8和第9个航空队的许多P-51B/C战斗机也进行了这种改装。

文章图片5

1943年12月第一个接收“野马”Ⅲ的RAF中队是驻格雷夫森德的第65中队。1944年3月第19中队成为第二个装备“野马”Ⅲ的单位。“野马”Ⅲ还装备了其他23个RAF中队、RAF海防总队以及4个波兰中队、3个RCAF中队和1个自由法国中队。

“野马”Ⅲ从1944年2月末开始参战,为美国重型轰炸机和美英中型轰炸机护航。为了参与拦截V-1导弹,“野马”Ⅲ应用了特殊技术——使用特殊的高辛烷值燃料,进行发动机调整,来提高进气压力,使其在2000英尺高度能达到675.78千米/小时的速度。因V-1通常的飞行速度仅595千米/小时,所以增大马力的“野马”Ⅲ可以从容将其拦截。

随着P-51D/K的服役,RAF一共接收了281架D型和594架K型,分别称为“野马”IV和IVA。这些飞机直到1944年9月才进入RAF服役,与早期的“野马”Ⅲ一起使用。

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野马”

◎中缅战区

中缅战区几乎是美军唯一装备P-51A的战区。当时第54大队首先换装P-51A,在佛罗里达州担负换装训练任务。稍后P-51A随着第23、311和第1空中突击大队部署到了亚洲,几乎所有的P-51A都在中缅印战区服役。1943年11月25日第311战斗轰炸机大队实施“野马”的第一次远程护航任务,挂载副油箱护送B-24“解放者”轰炸仰光,总航程近1448.1千米。

文章图片6

默林动力的“野马”(P-51B/C)在1943年9月进入中缅印战区服役。这些飞机装备第14航空队的第23和51战斗机大队。1944年初第10航空队第311战斗机大队的P-51B/C也开始在缅甸活动,支援破坏日军通讯线路的伞兵。中缅印战区头号”野马”王牌是约翰.C.赫伯斯特少校,战绩18架。

◎欧洲战区

大部分P-51B/C装备了驻英国的美军第8和第9航空队,少数分给了驻意大利的第12和第15航空队。P-51B/C在气泡座舱盖的P-51D到达之前一直是美军“野马”的主要型号,到1944年中期在数量上还保持优势。P-51B/C在大量P-51D到达后仍继续作战,直至欧战结束。在战争的最后一个月,欧洲战场上的2500架“野马”中还有1000架是B/C型。第一个装备P-51B/C的战斗单位是第354战斗机大队,1943年10月部署到英国。第354大队下辖第353、第355和第356战斗机中队,隶属于担负对地攻击和支援行动的第9航空队(不久后改为支援负责战略轰炸任务的第8航空队)。

文章图片7

图示:随着“野马”的到来,德军战斗机的技术优势被打破,欧洲上空的制空权逐步转移到盟军手中,图为美军P-51B”野马”战斗机击落德军BF-109战斗机的情景。

第354大队在1943年12月1日进行了第一次跨海峡的空中游猎任务,12月16日在不来梅上空获得了第一次空战胜利。但是由于飞行员和地勤缺乏经验,遇到了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P-51B/C的使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4年。从1944年春开始默林动力的“野马”逐渐成为欧洲战场上空的统治者。第一个P-51王牌是第354大队的詹姆斯.H.霍华德少校。1944年1月11日他连续击落5架德国战斗机而成为“一日王牌”并因此获得了荣誉勋章。

文章图片8

另一个重要的P-51作战单位是原先也隶属于第9航空队的第357战斗机大队,不久它也被划拨到第8航空队执行轰炸机护航任务。1944年2月11日P-51B首次执行了护航任务。1944年2月23日第363战斗机大队成为欧洲的第3个P-51B单位。

第15航空队成立于1943年11月,部署在地中海战区。1944年4月P-51B/C取代“喷火”装备了其下属的第31和第52战斗机大队。第31大队在1944年4月21日执行了首次任务——为轰炸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石油精炼厂的B-24护航。加入第15航空队的第3个战斗机大队是第332大队,这是一个完全由在塔斯基训练的、黑人飞行员组成的大队。1944年6月他们在意大利福贾基地换装了P-51C。第332大队的飞行员在与第三帝国战斗的同时还要与种族歧视作斗争。战绩最佳者是利尔·阿彻,共有5个空战胜利和6个地面摧毁战绩。因有一个空战战果后来分给了另一名飞行员,而没成为王牌。第332大队最骄傲的壮举是在其护航期间从未损失过一架轰炸机。

文章图片9

第332大队的黑人机械师正在为飞机加裟弹药

文章图片10

1944年3月P-51B开始伴随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轰炸机直飞柏林,总航程1769.9千米。护航战斗机伴随轰炸机编队一直飞到目标上空,扔掉空的副油箱后仍能有效地拦截德机,这对推动美国陆军继续昼间轰炸攻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44年6月第10战术侦察大队下辖的第12和第15侦察中队装备了F-6B和F-6C照相侦察机。F-6C还服役于第8、第9、第12和第15航空队以及远东的第5航空队。F-6C保留了4挺12.7毫米机枪,时常与遭遇的德国战斗机进行空战。第15中队的克莱德·易斯特上尉是头号侦察机王牌,战绩15架!

文章图片11

美军头号偵察机王牌——克菜德·易斯特上尉

P-51是唯一能够全程伴随轰炸机进行“穿梭”轰炸任务的盟军战斗机。在此类任务中,轰炸机从英国起飞深入敌境,轰炸目标后在苏联降落,但这种作战方式很快因东、西方间的不和谐而告终。好在加装后机身油箱的“野马”增大了航程,完全可以满足盟军轰炸机完成任务后返航英国的要求。在盟军取得制空权后,“野马”还担负低空突袭德国空军机场的任务。由于德军机场都有高炮进行重点防护,这些任务相当危险(“野马”的机腹散热器是个软肋,一旦中弹必然被击落)。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图为表现在“穿梭”作战中美军P-51战斗机降落苏联空军机场的油画。实际情况与画面表现的情景相去甚远。

文章图片14

1943年盟军得知德国空军正在发展喷气式战斗机,而这对盟军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将造成严重威胁。“野马”在1944年7月18日首次遭遇德Me-163“彗星”火箭战斗机——两架Me-163掠过一架P-51,“野马”立即追击,但未击中目标。1944年8月5日Me-163在击落了3架轰炸机和3架护航的P-51后从容脱离。8月16日第359战斗机大队的约翰.B.墨菲中校终于击落了一架Me-163。Me-163出战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度引起了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惊慌,但这种火箭战斗机的续航力极短,并且飞行的危险性很大,根本不足以为德国空军挽回制空权。在整个战争期间Me-163击落的盟军飞机可能不超过12架。

文章图片15

1944年10月以前盟军遭遇的大都是火箭动力的Me-163,而在10月份性能更优良的Me-262开始出现。Me-262的速度比P-51D快160.9千米/小时。“野马”无法依靠速度拦截,只有当Me-262从更高的高度俯冲下来时才能有机会射击。若被一架Me-262咬尾,“野马”则可以轻易转弯摆脱,并切入敌机内圈,在Me-262飞出射程之前进行密集射击,因此“野马”在与Me-262格斗时的表现比在拦截时更好。“野马”在10月7日第一次击落了喷气式战斗机——第361战斗机大队的厄本·L·爵克上尉击落了正在着陆的两架Me-262。

文章图片16

盟军最后确定对付喷气式战斗机的最佳策略是在敌机起降时进行偷袭。早期喷气式发动机的加速能力很差,在起飞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速。通常的战术是“野马”攻击群在Me-262基地附近游猎,一旦Me-262起飞,“野马”就会在Me-262起落架收回之前俯冲下来攻击。如果Me-262拒绝出战,P-51就会扫射机场,将喷气机摧毁于地面。

P-51的优秀性能令一些“野马”飞行员成为“一日王牌”(即在一次任务中击落5架以上的飞机),包括第361战斗机大队的威廉·R·贝耶少尉,第352大队的威廉·T·威斯那上尉和唐纳德·S·布赖恩上尉,第352大队的克劳德·J·克伦肖少尉,第357大队的L·K·卡森上尉,第339大队的J·S·丹尼尔少尉,第355大队的威廉·J·何夫德上尉,第357大队的查尔斯·E·“查克”耶格尔上尉(第一个突破音障的飞行员)。第352大队的乔治·普瑞迪少校保持了在1944年8月6日一次任务中击落6架敌机的欧洲盟军纪录,普瑞迪少校则成为USAAF的头号“野马”王牌,最终战绩26.8架,其中23.8架是驾驶P-51获得的。

文章图片17

战绩最佳的“野马”大队-第357大队徽章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美军“一日王牌”威廉·T·威斯那上尉的座机

文章图片20

第357大队成为战绩最佳的“野马”大队,1944年2月11日~1945年4月25日期间共击落609架敌机,击毁106架地面敌机。到德国投降前第8航空队和第9航空队的所有护航大队都装备了P-51。而德国飞行员则认为“野马”的性能虽好,但武器威力偏小,在德国战斗机机炮的攻击下很脆弱,液冷的默林发动机在一击之下就可能熄火。

◎太平洋战区

由于欧洲战场的高优先级别,P-51D在1944年末才部署到太平洋战区。P-51D首先部署在菲律宾和硫磺岛。这一阶段日本战斗机只能作零星抵抗,驻菲律宾的“野马”大多用于执行近距支援任务。1945年1月11日威廉·A·舒摩上尉驾驶F-6D侦察机在日本占领的吕宋岛上空执行任务时,一日之内击落了6架Ki-61“飞燕“战斗机和1架轰炸机,并因此成为二战中第二个获得荣誉勋章的“野马”飞行员。

文章图片21

二战中美军第二个因单日击落敌机架数而获得荣誉動章的“野马”飞行员威廉·A·舒摩上尉

1945年4月7日驻硫磺岛的P-51D伴随B-29轰炸了中岛航空发动机工厂,这是美国陆基战斗机首次飞临东京上空。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需持续飞行7~8小时,往返航程超过2400千米。当李梅将军决定将大多数B-29任务转向中低空夜袭时,驻硫磺岛的“野马”也改为突袭日本机场,在战斗中广泛使用了127毫米火箭弹。

文章图片22

战后岁月

二战结束后大量P-51D仍在美军中服役。1948年美国空军(UASF)成立并改革了飞机型号的命名办法,将驱逐机的“P”改为战斗机的“F”,P-51逐改为F-51。除此之外,废除了照相侦察机的“F”,F-6D和F-6K改称为RF-51D和RF-51K。

文章图片23

1946年5月重组后的空中国民警卫队(ANG)接受了大部分P-51D/K。密西西比河以西的ANG单位装备P—51,以东的装备P-47。到1948年12月超过700架野马在28个ANG中队服役,其中包括RF-51D侦察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野马”再一次投入作战。它比部署在日本的F-80和F-82更适合南朝鲜的小型简易机场。部署在日本的F-51D立即转移到南朝鲜,并从金浦、釜山和浦项的机场起飞执行近距支援任务。“野马”是朝鲜战争初期UASF近距支援任务的主力机种,因为当时的喷气式飞机续航时间有限,不能在目标上空长时间停留。为了进一步增强近距支援兵力,“拳击手”号航母从美国运来了145架F-51。这些飞机很快就被组装完毕并飞往战斗单位。第18战斗轰炸机联队甚至放弃了F-80喷气式战斗机改用“野马”,这在历史上恐怕很少见。

”野马”在朝鲜战争中执行了62607次支援作战任务,损失351架,大部分被高射火力击落。P-51其实并不太适用于低空攻击,液冷发动机非常依赖脆弱的机腹散热器,一旦散热器被地面火力损伤,发动机就会迅速过热。另据记载,“野马”曾在遭遇战中击落了几架北朝鲜的雅克战斗机。

美军最后一架P-51D“野马”(30-NA批次44-74936)1957年从西弗吉尼亚ANG退役,现陈列在俄亥俄州达顿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博物馆。

文章图片24

附记:“野马”在中国

1943年10月17日首批P-51B/C抵达云南省昆明的巫家坝基地,美国第14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76中队首先装备,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现的“野马”战斗机。1943~1944年间,美国向中国援助了约100架P-51B/C。1945年中国空军第4大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第3大队、第5大队也换装了“野马”战斗机。在抗日战争最后两年中,中、美航空兵部队的P-51战斗机以广西、湖南西南部地区为依托,发挥其作战半径大的优势,不断深入到湘北、鄂、粤及沪宁一带日军占领区,猛烈袭击日军的机场、运输船队。

在P-51等战机的冲击下,日军逐渐失去了在中国的制空权。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美混合团第5大队的6架P-51战斗机将1架日本百式运输机押解到湖南芷江机场。日本洽降代表、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那里正式向中国军政当局投降。P-51战斗机与“芷江受降”一道载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文章图片25

涂有中华民国空军标志的美军第14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P-51D“野马”战斗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美国驻华美军处接收了261架P-51D/K,装备国民党空军第3、第4、第5战斗机大队,“野马”成为最主要的战斗机种。国民党空军使用P-51战斗机在各个战场上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但是由于液冷发动机的易损性,导致在内战中损失200余架。1949年国民党政府被推翻后,国民党空军的部分P-51D也随之逃到台湾。台湾空军当时拥有385架P-51C与P-51D,一直使用到1954年。

人民解放军通过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起义、战斗缴获、搜集等途径曾获得了一批P-51。194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军在北平南苑机场成立了飞行中队。中央军委航空局从东北航校和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抽调了一批飞行员和十几架P-51战斗机以及一些其他型号的飞机。经过短期训练后,以P-51战斗机为主的这个飞行中队于9月5日正式开始执行任务。除了担负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外,还担负了空中巡逻、警戒,掩护大沽港的安全,配合地面演习等任务。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飞行中队,也是我军第一支空军部队。

文章图片26

人民解放军空军的P-51“野马”战斗机在1953年左右退役,被苏制战斗机取代。目前国内仍有两架保存完好的“野马”分别是在北京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的P-51K-10-NT(序列号44-12458)以及北京军事博物馆的P-51D-25-NA(序列号44-739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