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论坛导读舌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舌位于口腔底部形状向口腔内突起,重要由平滑肌组成,强韧有力。舌头的功能非常之多,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协助饮食功能,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舌头的这两大类的功能之所以能实现,其基础就是它灵活的定向运动。 舌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黏膜、肌肉和结缔组织组成,在语言、吞咽、吮吸和味觉感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舌运动主要依靠舌内肌和舌外肌,由舌下神经支配。舌下神经的任何一部分受到压迫、损伤等均可导致舌运动异常。 02 舌运动异常的症状舌运动异常主要包括伸舌偏斜、舌肌震颤、不自主伸舌及伸舌困难。根据病损部位、原因的不同,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舌运动异常可作为某些疾病的惟一表现,也可作为一些全身疾病的首发症状或伴发症状。临床医生对舌运动异常病因的分析,在全身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2.1 伸舌偏斜 伸舌偏斜是很常见的舌运动异常,可由舌下神经麻痹引起。当舌下神经仅出现单侧麻痹或损伤时,患侧舌肌可出现萎缩瘫痪、震颤、构音障碍、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及静息时舌尖偏向健侧等症状。当双侧舌下神经均出现麻痹或损伤时,则表现为完全性舌麻痹,即舌在口内无法自主活动,甚至出现舌后缩,导致呼吸困难,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伸舌偏斜大多作为术后及全身疾病的伴发症状出现。超过半数的舌下神经麻痹是肿瘤导致的,最常见的是转移癌,包括鼻咽癌、神经胶质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可出现双侧舌萎缩,影响舌的运动。伸舌偏斜也可作为一些全身疾病的首发表现。舌下管和颈静脉孔肿瘤患者可因伸舌偏斜及构音障碍为首发症状而确诊。伸舌偏斜、伸舌困难也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 2.2 舌肌震颤 舌肌震颤是舌的非自主运动,表现为肌束震颤、肌肉痉挛,其可分为生理性舌震颤及病理性舌震颤。生理性舌震颤可在过度兴奋的状态下出现,情绪平静后可自行消退。病理性舌震颤可出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干及脑血管病变、脑部炎症、脑部损伤等)、慢性酒精中毒及其引发的戒断综合征、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及金属汞导致的慢性中毒等。病理性舌震颤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伴发或首发症状,其可作为非典型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静息时舌部以3~4Hz的频率上下运动。 舌肌震颤也发生于脑干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但患者同时还伴有间歇性头痛、恶心、呕吐和渐进性步态紊乱。Kennedy病(X连锁隐性脊延髓性肌萎缩)可伴发舌萎缩、舌震颤、构音障碍和咀嚼困难。此外,电击伤后,舌震颤可作为首发症状。 2.3 不自主伸舌 不自主伸舌表现为不受自主意识控制的重复且无目的地伸舌、噘嘴,常伴流涎。除颌面部外,躯干、四肢也可有明显的非自主运动。不自主伸舌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伴发症状出现。如累及锥体外系的白塞病可因深部脑白质萎缩等出现不自主伸舌;Meige综合征可因基底神经节病变导致的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出现不自主伸舌。 2.4 伸舌困难 伸舌困难表现为舌无法自主运动及伸出口外,其可作为某些疾病的惟一症状,也可作为伴发症状出现。舌发育异常、舌癌及舌癌术后的患者可因舌系带的异常、肿瘤组织生长的位置和大小、对舌下神经的压迫、术后舌下神经的损伤或舌体缺损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伸舌偏斜或伸舌困难。系统性淀粉样变的患者可因淀粉样物质沉积而出现舌体增大、僵硬,从而出现伸舌困难。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因自身抗体和炎症介质介导的炎症反应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从而出现伸舌困难。 03 舌运动异常的原因当舌下神经因各种原因受到压迫或损伤时,舌下神经所支配的舌内肌和舌外肌的运动均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相关的运动异常。现将舌运动异常的原因总结如下。 3.1 肿瘤 舌部原发肿瘤、发生于头颈部的神经鞘瘤和副神经节瘤,以及转移至头颈部的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听神经瘤等)可能压迫到舌下神经的任何部分,引起舌运动异常。 3.2 创伤
3.3 中毒
3.4 其他
3.5 特发性舌运动异常 部分舌运动异常的患者无法查及特定病因,被称为特发性舌运动异常。有学者对245例舌下神经麻痹导致伸舌偏斜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特发性舌运动异常的病例占15.1%。特发性震颤是常见的、原因不明的运动障碍进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臂、手、头、舌等部位以4~12Hz频率进行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且在情绪或生理压力期间症状和体征可加重;当采用横卧位或端坐位使肌肉松弛时,震颤可减轻。 04 总结综上所述,虽然舌运动异常的病因多种多样,且多为全身疾病的伴发表现,但仍有规律可循。口腔科医生在临床上接诊到相应患者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选择性地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转诊到其他科室,排除可能的诱因,以便相关疾病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源:陶慧骞,但红霞,陈谦明.舌运动异常的病因及其与全身疾病的联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0,13(12):758-761. 图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