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

 zqbxi 2022-08-30 发布于江西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套,尤以书画、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等最具特色。

2018年8月17日,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正式对外试运行,首期将开展三个月,之后会更换部分展品。

开展以后,众多辽博珍藏的珍贵书画作品与观众相见。那么都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国宝级展品呢?跟着锦囊君来看看吧!

古代绘画

周昉《簪花仕女图》

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画,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作品渲染了快乐而又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展现了当时贵族阶级的生活。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作品,这种仕女画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唐末乃至以后各朝代的仕女画坛和佛教艺术。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

此画中间画了一位红衣僧人,头上有光环,坐于大树下,面带微笑,表情静穆而慈祥,左手伸出,手心向上。

有一说法,《红衣西域僧图》是赵孟頫借悼念去逝的萨迦派帝师胆巴之名,隐喻正在萨迦大寺做总持的故宋恭帝。

从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上看,人物画到了宋代已经逐渐让位于山水画。但到了元初,赵孟頫、钱选等仍希望学习古画而开创新画路,《红衣西域僧图》就是赵孟頫在复古过程中的一件重要作品。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纵51厘米,横138.2厘米,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群鹤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群鹤飞鸣,更有两只仙鹤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宋徽宗亲眼目睹此景,觉得这是祥瑞之兆,于是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瑞鹤图》打破了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花鸟和风景相结合,营造了诗意的境界,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一次大胆尝试。

而且此画上一次在国内展出是在2013年,喜欢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出了久负盛名的《洛神赋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原件早已无存,目前全世界现存临摹版本有数件。

除了辽博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等也有收藏这些临摹件,但辽博收藏的这一卷是这些临摹版本中临摹水准最高的,也是唯一图文并茂的一件。

《洛神赋图》按照曹植《洛神赋》的文意布局画面,分为22段设色,通过山水、人物、龙鱼、车马、神物等元素,描绘了从曹植行临洛水,与洛神在梦中相会,最终洛神离去的情景。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最擅山水画,他和巨然并称“董巨”,被后世称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

《夏景山口待渡图》为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329.5厘米,描绘江南夏日景色,山势重叠,缓平绵长,江水秀润,云雾显晦。

此画中近山、远山的画法有别,近树、远树、灌木、芦苇等的画法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组合有节奏、有变化,又十分和谐,是董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古代书法

《曹娥诔辞》

《曹娥诔辞》,东晋楷书墨迹,因卷后署有“升平二年”年款,又名《升平帖》。

诔辞是志哀文字,表扬死者德行,歌颂事迹。东汉人曹娥,是一位孝女,上虞县长度尚以彰其孝行,为她立碑,有了曹娥碑。

相传《曹娥诔辞》是王羲之书写,但历代颇有争议。东晋是我国书法演变最为剧烈的时代,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空前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隶书、章草向楷书、行书的过渡,这篇处于过渡期的作品就显得额外珍贵。

《曹娥诔辞》卷后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乔篑成等人题跋,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创作于公元1112年,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

文字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纵长31.5厘米,横宽11.72厘米,卷后落款“宣和壬寅”,是宋徽宗40岁时期的作品。

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录》中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说宋徽宗的草书有怀素狂草的风范。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宋高宗《草书洛神赋卷》

这是宋高宗赵构退位后作为太上皇时所书,是一件草书作品。

此卷草法出规入矩,运笔沉着浑厚,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的一气呵成、流畅自如,显示出深厚的书法造诣。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众多书画大家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作品的创作。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冠绝古今,对后世影响极大,世称“欧体”。

其传世作品不多,有《张翰帖》、《卜商帖》、《仲尼梦奠帖》等,其中《仲尼梦奠帖》被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仲尼梦奠帖》为纸本行书,纵25.5cm ,横33.6cm,共有七十八字。此帖用墨淡而不浓,运笔从容,为欧阳询晚年所书的珍品之作。

“真迹无疑”四个大字是 著名盖戳爱好者 乾隆皇帝鉴赏后所题,并且盖了很多个印章。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约在唐玄宗朝开元、天宝(714-756)年间,与盛唐之际的另一位草书大家怀素,并称“颠张狂素”

《古诗四帖》为张旭传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变的实物例证。通篇书法气势奔放,笔势纵逸,堪称草书典范之作。

卷横长195.2厘米,纵高29.5厘米,以五色彩笺纸草书古诗四首,前两首书写的是庚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赞》。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缂丝刺绣

我国的纺织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缂丝和刺绣是其中重要的工艺品种。这两种工艺以书画作品为蓝本,来制作具有观赏性的织绣画。

由于丝织品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保存难度极大,现存古代实物数量不多

清宫旧藏有一些这类文物,其中一部分就藏于目前的辽宁省博物馆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辽博简介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辽博新馆陈列展览区共分三层,设有22个展厅。

展馆一层以举办临时展览为主,另有3个展厅分别举办中国古代碑志、明清玉器和明清瓷器展。

展馆二层共设有6个展厅,举办馆藏辽瓷、货币、佛教造像、玺印、铜镜以及满族民俗展。

展馆三层有8个展厅,“古代辽宁”设5个展厅,另外3个展厅举办馆藏书法、绘画与丝绣展。

这次新开展览就位于博物馆三层。至此,辽博的全部22个展厅均已向观众开放。

图: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