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话正音,考学生,也是考老师

 广院孺子牛 2022-08-30 发布于浙江

在学习艺术时,我们常常聊起天分,比如“这个学生真有天分”或是“他真是学这块的料”等等。在这之中,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定占有一席之地。我想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艺考生普通话正音的一些难点,和容易被忽视之处。

不知道有没有很多同行是跟我一样,一提起普通话语音发声教学,就摇头叹气。一来,从事情本身出发,普通话正音从问诊到纠正,对传者和授者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件事的长期性、艰苦性,让不少“行百步者半九十”。

不过,有一点仍是值得称赞的,那就是但凡有意学习播音主持的人,几乎都能对普通话要标准这个先决条件持肯定态度。至于再之后,由于教学能力、水平的差异,学生自我投入程度的多寡,教学效果自然是千差万别。但有哪些常见的学习难点、技能误区,我很乐意通过今天的文章分享给读者们。

除了像是“我南方口音很重”“我平翘舌一到句子里就总是分不清”这样的显著表征,在一些综合性语言表达项目(新闻播音、文学朗诵)中,是否存在某些病症事实上也是源自普通话语音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新闻播音的难点之一词语的抱团,大量学生虽经反复练习,却始终呈现蹦字,无法形成语流。其中的很多人,症结所在并不是没把句意读懂,而是普通话单字的归音不到位,或是过早或是过晚地结束了发音过程,因此,就算再怎么使劲钻研,也只会是南辕北辙,语句的抱团始终练出不来。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有一方的责任就凸显出来,那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细致程度。普通话正音往往安排在播音教学序列的最前部,一旦此处失守,我们过往的认识,认为仅仅只会导致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但从以上事例可以发现,普通话的语音问题会大量渗透进综合性的语言表达项目。如果教师在最初的正音环节,没能引起足够警惕,或未能察觉病灶予以订正的话,堪称后患无穷。类似的例子还有南方学生的调值组合,尤其是双音节合成词的一四和四一组合。这是一个极细微的语音症状,并且对师者自身的普通话功底有较高要求。有些人认为,如果放在艺考这个庞大语境来看,这些短处可能显得“不那么重要”,可换个角度想想,不正是像这样的一处处所谓细节的小问题累积起来,最终才会使得考生名落孙山吗。

掰着手指头算,今年的艺考生还有一百来天的时间来备考。让我们回到普通话学习的伊始,重新来一次从单字到词语、句子,再到段落的听评风暴,以更大的决心来攻克普通话正音难关。这是值得所有考生当下去完成的必要事,更是要紧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