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人》:苹果将会在2025年推出电动汽车?

 智物科技评论 2022-08-30 发布于北京

在众多的特斯拉模仿者中,最让人信服的,是还没有进入汽车领域的苹果公司

《经济学人》开篇引用了一个芒格式的分析:在内燃机汽车的婴儿期,美国大概产生过250家汽车公司,百年之后,只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家汽车公司还在世。

《经济学人》提到了Diatto、Hupmobile、Mercer等一众消失的名字。很好奇地查阅了一下资料,其中,Diatto是当年的“百年老店”,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生产马车,后来开始生产汽车。

20年之后,就宣布关门停产。一家曾经的马车时代的巨头,在内燃机时代,浅尝辄止,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的情节?

在特斯拉身后,电动汽车公司没有那么多。《经济学人》列出来的名字包括了中国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等,欧洲的厂商包括克罗地亚的Rimac、西班牙的Hispano,以及美国的Canno、Fisker、Lordstown、Lucid、Rivian……

该文只略微提了一下,内燃机时代的“马车公司”,似乎没有将其作为重点。

不管最后的汽车公司是三家,还是5家,肯定有一家是苹果公司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预测,电动汽车企业能够达到300家,然后最终回归10家。

10家可能是一个过于乐观的数字,不知道除了小鹏自己之外,何小鹏还给谁留了位置。特斯拉应该身在其中,马车公司应该留下一两家,这样一看剩余的门票,似乎也已经不多了,每个人肯定都会给苹果留一席之地,多数中国人,业会给华为留一席之地。

还有vivo、OPPO这些没有在第一时间进入的黑马们。

《经济学人》为新势力生存找到了三条生存主线:一个足以依赖的起点,然后是生产和制造问题,最后建立一个销售网络。

现在看,每条都可以杀死几十家汽车新势力。而且,现在奥迪、奔驰、宝马、吉利这些传统汽车公司,也在慢慢发力电动汽车。

原来,新势力爱讲一个故事,一个他们特别迷信的故事,传统汽车公司会像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一样,轰然倒下,欧洲汽车公司不懂软件,日本汽车公司包袱沉重……

最近,看到丰田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展,丰田其实一直是各个方面的领先者,比如,当年曾经很有眼光地想要投资波士顿动力。

在行文的最后,《经济学人》结束这篇味同嚼蜡的分析预测文章之前,也不能免俗地提到了苹果。

新的特斯拉竞争者需要一定的品牌,来获得市场的信任感。目前,在新势力当中,只有特斯拉做到了。有资金、有品牌、有技术、有销售网络,这样的全能选手还有谁?

《经济学人》说唯一的选项是苹果。该刊郑重其事地提到了一个传闻,2025年前后,苹果将会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

就在这两天,中国媒体在传闻苹果与比亚迪、宁德时代接触,为造车做准备。但是,这可能根本都不是值得观察的角度和指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