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祝红色特刊 || 苏中战役亲历者口述战争历史连载(二)

 锦绣文萃 2022-08-30 发布于江苏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苏中战役亲历者口述战争历史     

张奎高

(上接连载一 01 采访动因及概况)

02
口述历史选刊


【1、姜祝三】

时任白蒲区委书记、原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83 岁,(2006 年,下同)。

      皋南战斗,从白蒲(事件)说起。1946 年,敌人是1月15号占领白蒲。当时我是白蒲区委书记。1月13号,停战协定生效。停战协定生效什么意思?他不会打了。哪知,1月15号他占领白蒲,他破坏停战协定。实际上敌人侵占白蒲就是准备进攻解放区,他要占领桥头堡,向解放区进攻。停战协定以后,他占领白蒲。随你怎么证明,老百姓怎么证明,你说他破坏停战协定,他就是不承认。

      围民党反动派已经准备进攻解放区,向如皋、南通(的国民党政府)怎么谈就是不起作用。他们内部决定已经准备向我们进攻。走白蒲出发向北进攻是49军(49师),第一仗进攻鬼头街、杨花桥、宋家桥(苏中战役第二仗,如皋境内第一仗),基本上被我们打垮了、睃灭了。

      我们地方工作,配合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队呀,也配合主力呀,阻击敌人呀。战斗以后打扫战场呀,收遣俘虏呀。消灭了敌人整编一个师。群众支前,我们也不过如此。他向我们进攻,我们可以打垮他,这对我们坚持斗争也是一个鼓舞,我们缴获了敌人的武器,也武装了自己。

      丁堰、林梓打的是交警,如皋(境内)的第二仗,七战七捷的第五仗。打的是交警一个旅。他们是交通警察,是维持地方交通的。他们用的轻武器,打大仗是不行的。所以,一打就跑了,全部消灭。一个中队全部是汤姆式、卡尔嫔美式装备,对我们地方武装来讲,打游击最合适。

      如皋打了三仗,如皋人民在七战七捷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要粮有粮,要草有草,要人有人,要民工有民工,有时(部队)饭来不及做,老百姓做馒头、馒头糕、糕条送上前线……

【2、马道来】

时任如皋县支援前线指挥部车马湖大队秘书、原如皋市人民法院院长。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60周年,在这60周年期间,我重新回顾了一些文件,当时的一些报道,其中也有我收过的七战七捷资料,主要是重新学习了粟裕司令员所作的七战七捷总结报告的录音详细记录,是“湖南粟裕研究”所搞的。学习了当时战地报道,载闻所著的《七战七捷》。当时主要是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大举向我解放区进行猖狂进攻,它是从泰兴宣家堡打的第一战(笔者:史称“宣家堡攻占战”),是46年7月13号到15号,两天时间,(我们)歼灭敌人6000 人;宣家堡打了以后,就是在皋南战役(笔者:史称“如南战斗”),主要是在鬼头街、三官殿、宋家桥一带,从46年7月18号到21号三天时间,消灭敌人10,000余人;第三战是海安保卫战(笔者:史称“海安防卸战”);7月30日到8月3号晚,歼灭敌人3000多人;第四是李堡丁家所到西场(笔者:史称“李堡战斗”),8月8号到11号,三天时间歼灭敌人9000多人;第五是丁堰林梓战战役(笔者:史称“丁林战斗”),从8月21到22号,歼敌3000余人;第六是如黄战斗(笔者:史称“如黄路遭遇战”),从8月25日中午至8月31日下午8点半,歼敌2万多人,俘虏12000多;第七是邵北战斗(笔者:史称“邵伯防御战”),从8月23日至26日,按时间算,邵伯是第六,但粟司令说的“围黄救邵”,(如黃路战斗)是解邵伯的围的。党中央毛主席暗自拟发电报到苏中战役指挥部的有十几封,第九封特别提得详细,详细到什么程度呢?毛主席就说:“要把如皋、海安的敌人引出来打的话,很可能敌人受到了几次歼灭,不敢出来,不敢出来的话,就指示粟裕打磨头,打张黄港,打加力市,在打这些地方时,敌人也可能出来,出来的时候再加以歼灭。”所以,毛主席拟的这个电报对如皋指挥得如此具体。粟司令大家都知道,粟司令打仗仗仗胜。但在重大问题上,他都及时向上级进行请示。

      七战七捷在如皋的时候就有三战三捷。这三战三捷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要讲的就是如皋人民在支持七战七捷当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当时组织了几十万人支持七战七捷,做好后勤。我当时已经16岁,入了党的一个小鬼,是1945年解放团的干部,当时,我接受党组织的号召和分配,踊跃地参加了支持前线的工作。

      我参加支援前线的单位是如皋县支援前线指挥部车马湖大队。总指挥是叶胥朝(笔者:叶胥朝,1945年9月任如皋县县长。1946年任华中九专署副专员兼民政处长。)。当时,我们从皋南到如黄线战斗。我们住在谢家园,从谢家园上前线。当时,敌人也非常猖狂,飞机(超低空飞行)刮的风把玉米叶子都刮趴下了,敌人来了之后,我们的战士都躲在玉米田里,叶子都刮到身上飘动,我们非常气愤,就端起机枪打敌人的飞机。飞机掉下来的时候,大家欢欣鼓舞,祝贺胜利。我们竟然能用机枪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了!敌人的飞机打下来之后,掉在缸爿(pán)头庄上,敌人的飞行员是在飞机击落的过程中跳伞的,因为全部是解放区,所以很快被捉到了。从此以后,敌人的飞机也不敢过分猖狂的低(空)飞(行)了。

      在后勤上的时候,一个是担架队抢伤员,一个是保证粮草的供应,还有军鞋。战士们一跑就跑几百里,有些人的鞋子几乎全部损坏了,就赤着脚跑,还要连续作战,确实也是很辛苦的。抢救伤员是重大任务,整个苏中战役在如皋境内的三次战斗中,我们担架队就有6万8千多民工1万多副担架,在本县抢救伤员6200多人。其中,皋南战斗2800多人;丁堰林梓战斗800多人:如黄路战斗2600多人。(手拿一张原始支前统计表复印件):这是不完全的统计。支前的时候全县组织了几十万人,其中,仅有13万人的南马塘区,就先后动员了5万多民工,供应的粮草就有50多万公斤;当时缝制的军鞋就有上万双;丁东区当时的担架队就有2500多副。作为支援前线的车马湖区大队在负责抢运伤员、运送粮草、运送军鞋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所知道的这些情况、所亲身经历的情况大体就是这些。

【3、沙子惠】

时任度军井区土改工作队队员、原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我父亲,如皋人都叫他沙士度(笔者:即沙元渠)。沙士度在1907年就当如皋劝学所的侍学兼总督。如皋第一任教育局长。他从1907年一直到1935年,主持如皋教育,搞了28年。他堂兄就是沙元炳。他是从1901年开始搞如皋的教育,他开办了如皋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公办师范学校。他1907年就把劝学所的议长交给我父亲。从1907年一直到1935年这个中间,(沙士度)干了两次教育局长,近30中,在如皋先后一共搞了 321 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那时叫初中,还有社会教育。他创办了如皋第一个报纸(笔者:《如皋白话报》),在白话报以后又创办了《如皋通俗报》、《如皋周报》,还有如皋公园、如皋体育场。他开了(如皋县)第一次运动会,先开运动会,后搞了个如皋体育场。他主要是首先帮助小学,他每次到乡下去,回来总感到识字的农民太少,没几个。他就感到过去封建统治来讲,不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农民掌握文化这是愚民政策。末代秀才啦,是个末代秀才啦。后来科举制度以后,以后就到南通师范、通中师范,张謇办的南通师范。(他)再一个要教育救国的思想非常强烈。他以新的思想兴办新的学校。如皋人民,如皋的领导都把他当成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开风气之先的代表。特别是男女平等,他是不打辫子,不坐轿子的。抗倭教育、反日侵略这个思想很强烈。所以,他在1935年就是在教育局里面,布置了一个抗倭始末的石刻;还把抗倭英雄邱升的英雄事迹作了一块石刻放在交通要道口上。

      (1945年9月21日如城第一次)解放之后,他人在政协工作,人民也选他作为如皋人民代表、各乡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特别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特邀代表。他支持我们5个兄弟姐妹投身抗日战争,后来投身于解放战争,都是很明确的。

      白蒲事件,叶胥朝县长应如皋人民的要求,推选我父亲作为呼吁和平的首席代表到南通去,向军调执行小组淮阴的三人执行小组呼吁和平。国民党南通专区的官员态度很坏,对(如皋)去的三位代表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我父亲就不吃这一套,当时就揭露、就慷慨陈词,揭露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的罪行、递交如皋人民呼吁和平的和平书,表达出来国民党态度很坏(的本质)。我父亲任务完成了,就到我的一个亲戚家去了。大家都赞扬他呼吁和平的行动,大无畏的精神,并被(如皋)《县志》载入了史册。

【4、黄浩】

时任新四军一师(1946年5月8日在如皋成立,粟裕任师长兼政委)一旅三团一连政治指导员、原某军军长,少将。

      (1946年)5月8号,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一师成立。我们在毛猪(加工)厂(即后来的如皋肉联厂),在(如皋城)北门外,靠城门很近。那时我在一师一旅三团一连当指导员成立了以后不久,(1946年)713号,我们就声明: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嘛,我们就给他来个反击。所以,我们华中野战军为了先发制人,实际上他(国民党)早在6月份就向我们中原野战军进攻了。起先在我们白蒲,向解放区好多地方(进攻),所以,我们打他是有理由的呀。在他们原定计划要在715号来个大规模进攻,那个时候,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先来一个先发制人,在他们没有进攻之前,我们先发起。(可是)。713号,他们先侵占了我们的宣家堡嘛,泰兴这些地方是他侵占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反击他嘛。我们一师打宣家堡,六师打泰兴。那时一师和六师分工是这样的:六师打泰兴,一师三连打宣家堡,一连打宣家堡、泰兴之间。我们一打宣家堡,敌人可能要突围出来逃跑嘛。所以一连在宣家堡和泰兴之间,宣家堡、泰兴和口岸之间。宣家堡突围,我们打宣家堡突围的敌人。如果口岸那里将来增援,我们打来增援的敌人。所以,我们一连在宣家堡、口岸、泰兴的机动位置上,既打宣家堡突围的,泰兴突围的, 还有口岸来增援的。但是,我们所想情况变化了,因为战争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那天晚上,根据上级部署,在预定的地方开进了,那个时候我们三团作为一旅的预备队,当天路上根本没有考虑跟敌人打,开进的那天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 我们这个连担任团的戒备连,发现前面国民党随便乱打枪,他打的那个枪有曳光弹,我在尖兵排和连长在一起,我们问向导。向导回答,大概是许家堡,后面营长也来了,说这个地方我们白天侦察的时候没有敌人,敌人要来的话,刚到。要我们按照要求迅速前进,碰到敌人就打。因为夜间战斗,而且和敌人遭遇,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我们掌握了作战的胜利的规律:碰到敌人坚决打,一打敌人保险垮!

      我们这个连队开始和敌人碰上了,我们是一个连,敌人多少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这个连不管三七二十一向敌人猛沖,一冲沖上去和敌人近战搏斗,冲上去了嘛。敌人是先占了一些有利地形,他已经展开了,所以,我们伤亡比较大。首先我们副连长负伤了,前面一个班伤亡了大部,我当指导员的,看到这个情况,组织力量和连长商量,并重新组织了第二次冲击。因为他占了有利地形,所以我们有些伤亡。那个时候,我们的一排长,首先跟我们的一个团部总支部书记也负伤了,伤了嘛,我们也顾不上他。又组织第二次冲击,冲击以后占领了敌人的一些地方,以至后来,我带三个班过去了,连长跟上来,连长也负伤了。连长负伤以后,领导干部负伤以后,为不影响士气,叫我不要作声,叫我带两个排,组织部队,再发起冲击,我冲上去了,接近敌人房子时候,被敌人打了,也负伤了。负伤了以后,那个时候,部队伤亡已较大。连长跟上来,前进有十来米,他中弹牺牲了。所以那一仗,副连长牺牲了,连长牺牲了,我也负伤了。连的领导干部三个,我们那个时候,六个正副排长,只剩下一个排长,二排长王天强;一排副排长王正玉,他们在党总支的意图下自动组织起来,继续向敌人打。正在这个时候,营长带了二连三连,还有团部派了五连上来了。一冲把敌人冲垮了。我们负伤倒下了,我们的战士继续冲锋。敌人的这个营一个也没有跑掉。但我们这个连伤亡很大,我们130多人,下来后就剩下了一个排长,一个副排长,连战士加起来28个,这个连打得非常勇猛,非常坚决!

【5、顾斌】

女,时任南通县十总区区委书记、原江苏省建设银行副行长,83 岁。

      我家老伴周一峰当时在七纵,他参加了后来的苏中四分区,我在南通县十总区当区委书记,我拼命的敌人就是王铁汉。

      (19)46年,我是在苏中九分区,也就是后来的苏中四分区、通如海四分区。年初,我是南通县委妇联书记。以后为了抢时间来进行土改,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大参军。那时候,我们的乡队、区队全部集中上外补充到主力部队了。那时主要是七纵队④。那年七月份开始的七战七捷,在粟裕指挥下,主要是一师(也是苏中子弟兵)、六师、七纵。当时,我的老伴周一峰是在七纵 59 团当政委,(团长是老红军叫梅子叶。)参加了宣泰战役、接下来是皋南战役,后来是丁林战役,邵伯(战役)是第六次,如黄路(战役)是第七次。我们打如黄路战斗是为邵伯解围。第六次是我们的保卫战,敌人重兵进攻,如黄路战斗减轻了我军(在邵伯)的压力,分散了敌人的兵力。

      我简单地讲一讲,因为不是我本人,我老伴周一峰同志他本人也没有讲过,在我们七战七捷有关文介绍中也没有讲,是我老伴去世后,他的老部下营长王锦荣,七战七捷的时候,他是59团2营营长,他讲到阻击南通来的国民党49师王铁汉部队,他们打起背包赶到皋南,他们本来是在西北方向的,那时王铁汉是向北的,拂晓时,他们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我们就和他接上火了,叫作阻敌前进。他们是连夜急行军一百八、九十里(笔者:实际是150里),那么,命令为什么下得这么急,要他们连夜行军一百八、九十里赶到这个地方呢?目的,粟裕司令员他的谋略当中,就是要把敌人阻止在如皋以南,胶着,一定要同敌人胶着!

      把敌人打得后退,最少要阻止敌人前进,打他个胶着状态。那个组织宣传的报道里有个情报,梅子叶团长是南方老红军,经过三年的斗争⑤,吃树皮草根胃溃疡很厉害,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已经)吐血了,这个晚上(又)要行军190里,他说我走不了了,我们不去,周一峰说,这个是整个战役的部署必须服从。

      周一峰说,你不行你休息,抬着担架,一切由我来负责。二千多人拉起来就走,一夜行程一百八、九十里,他是军政一肩挑啊。骑着马前后指挥部队,要求部队拂晓一定要赶到目的地接上敌人,接上火就要开火,一定要压住敌人,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他一面行军一面下达这个命令,到了拂晓接触到了王铁汉部队, 战斗马上就打响了,打响了以后,把敌人逼得向后退了,退了以后,又阻止。他们毕竟是一个团的兵力,敌人不晓得我们有多少部队,敌人情况不明,最后的胶着状况是从13号晚上到16号、17号一直到18号,我们的主力攻占泰兴主力一师、六师不顾疲劳赶过来,到16号就对敌人侧后形成包围,到了17、18、19三天激战,把王铁汉的师还有两个旅全部消灭。

      接下来的话,又打皋南。

     当时,我在如东和南通地区坚持原地斗争,我们的党组织依然不垮,我们的群众组织依然不垮,我们的政权不垮,我们的旗帜不倒,我们根据地人在阵地在。所以,当时我们从反清剿开始,国民党大兵压境,我们好多同志都准备牺牲,说关贴费(相当于后来的士兵津贴费)领到,来买个老母鸡吃。这种思想就受到批判,就拿苏联保卫战争一句话,他们有个日日夜夜,就是说明了必须坚持“人在敢打,你得不怕死。但是,不怕死是不够的,必须在最艰苦的地方坚持下去。你要带领群众坚持我们的旗帜不倒,我们的根据地不倒,我们的组织不散,我们的政权不垮。所以,当时作为一个根据地坚持原地斗争的区委书记,是最底层的领导,带领乡支部,带领群众坚持斗争是相当艰苦的,是要经过生死考验的。

(图为苏中人民支前)

(未完,待续。。。)

采访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被誉为“一身戎装的文人”。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1976文艺汇演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会员,国际汉学研究会终身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