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能源学人

 第十一滴水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提高钴酸锂充电电压,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但是,一旦高于4.6 V,会面临严峻的高压挑战(正极结构畸变、电解液持续氧化分解,Co shuttle导致的负极衰败),构建有效的正极/电解液界面膜(CEI)是解决高压问题的有效策略。通常情况下,常用的碳酸脂溶剂(EC)会形成不够有效的多孔CEI,在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持续氧化分解使得CEI加厚(极化增大)、HF以及HF引发的Co loss 问题加剧。基于此,发展出了局部高浓/氟代共溶剂策略,本质在于通过改变Li+溶剂鞘结构,用盐阴离子或F代溶剂分子来替代EC的氧化分解,以构筑氧化稳定性高的CEI。微量添加剂不同于它们,由于添加剂用量少,其氧化分解产物不可能主导CEI成分,因此,添加剂不是作为替代EC氧化分解的牺牲剂,而应当起到诱导其分解的作用。然而,关于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微量添加剂究竟是如何改变EC的分解路径以及相应的CEI构筑?

【文章简介】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乔羽课题组,联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王雪峰教授,在高压钴酸锂体系中引入微量添加剂(简称SPTF),通过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首次验证了微量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并且,采用一系列表征(in-situ XRD, sXAS, AFM, HRTEM, NMR, cryo-TEM)证明微量添加剂在调控EC脱氢的同时构筑了更有效的CEI(薄、坚固、稳定),改性后的CEI能抑制Co shuttling、有效缓解负极衰败,最终实现了性能优异的高压钴酸锂软包全电池:250 Wh/kg的石墨软包在200圈后仍有99%的容量保持率;270 Wh/kg的SiO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 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0%。该成果以“Tailoring Electrolyte Dehydrogenation with Trace Additives: Stabilizing the LiCoO2 Cathode beyond 4.6 V”为题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乔羽教授、郑建明教授、中科院王雪峰教授;厦门大学严雅文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1. 添加剂设计&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加了添加剂的钴酸锂半电池,1 C充1 C放电时, 300圈后容量保持率70%;1 C充2 C放电时,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8%。相比之下,base电解液在较早阶段就发生了跳水。长循环中,放电容量衰减可能与正极结构畸变、负极衰败、或不稳定的界面膜导致,但库伦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来自不稳定的界面膜,从两者库伦效率的差异性也能说明添加剂提高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1 (a, b) 不同充电截至电压时的能量密度差异;(c)LSV曲线,SPTF添加剂化学结构式;(d-f) 钴酸锂半电池电化学性能。

2. 电解液氧化脱氢过程

电解液的氧化脱氢过程是构筑CEI的初步及关键步骤,这一过程发生在电极表面,很难通过XPS、TOF-SIMS等高真空表征手段去探测(对电极片的洗涤会冲洗掉脱氢产物)。基于此,我们采用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刚拆解下的未洗涤电极片进行表征,并重点关注这些区域(C=O,C-O-C, C-O,F-P键伸缩振动)。

C=O,C-O-C, C-O谱图显示循环后的电解液都发生了蓝移(即向高波数移动),这和EC的脱氢有关,而加了SPTF添加剂相比于base电解液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添加剂能抑制EC脱氢,这一结论也通过了DFT计算进行验证。在F-P谱图中,同样发现加了添加剂的蓝移程度更小,说明锂盐水解程度更少,因为蓝移意味着P和F配位更少 (生成水解产物五氟化磷、三氟氧磷)。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 2 (a-c) 循环后的LCO正极表面的DRIFT谱图,以及脱氢的、锂离子结合的碳酸脂溶剂分子(EC、DEC)的FT-IR计算谱图;(d)SPTF添加剂在碳酸脂溶剂中的作用机制。

3. 添加剂改性的CEI的成分、形貌、机械性能

通过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软线,以及TEM、AFM、浮充验证了SPTF添加剂有助于形成更薄、更坚固、更稳定的CEI膜。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3 (a-d) 不同刻蚀深度(0、20 nm)的Co L-edge、O K-edge sXAS 谱图;(e, f)循环后的钴酸锂的TEM表征;(g-i)循环后的钴酸锂的AFM表征;(j)4.65 V 浮充测试。

4. 添加剂对钴酸锂正极的影响

首圈充放电的原位XRD中,充电至4.65 V处,发现base电解液中的LCO的H1-3相更少,脱锂量更少,相同充电容量的条件下,说明电解液氧化分解贡献部分更多。O3/H1-3相变通常被认为是不利相变,但事实上,H1-3相变是4.6V以上脱锂过程的必然产物,真正导致结构畸变的应该是Co3O4尖晶石相的积累。

硬线是探测Co-O和Co-Co共价结构的有利工具,对充电到4.65 V的钴酸锂正极片进行表征,近边显示,base和含有添加剂的电解液中,Co的价态区别不大;拓展边显示,有添加剂的Co-O配位数更接近6,说明保持更多CoO6层板。通过XRD、Raman、HRTEM都显示,含有添加剂的LCO正极经过长循环后的结构保持得更好。综上,加了添加剂后,虽然O/H相变更多,但层状结构保持得更好。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4 (a, b) 首圈原位XRD,4.65 V处(003)峰的拟合分别代表O3和H1-3;(c-e) Co K-edge sXAS的近边、拓展边,拟合出的Co-O配位数越接近4,说明Co3O4尖晶石越多,越接近6,说明CoO6层状结构越多;(f, g)长循环后的钴酸锂的HRTEM图像。

5. 负极上的Co shuttle以及电解液还原分解

长循环后,base电解液中半电池的锂片腐蚀更明显。ICP结果显示,加了添加剂后,Co loss被大大抑制。

EC脱氢会产生水,引发LiPF6的水解从而产生HF,而HF会加剧Co溶解,shuttle到负极来的Co会催化电解液的电化学还原。从重水萃取液态核磁结果来看,19F谱中,base电解液中的HF、锂盐分解产物PFxOy更多,和ICP结果对应,说明添加剂抑制EC脱氢,使得HF以及HF导致的Co溶解问题被缓解;1H谱中,base电解液中EC的电催化还原产物LEDC、LEMC更多,说明shuttle到负极的Co导致的电解液还原分解更严重。

从循环后的锂片的冷冻电镜图像可发现,Base电解液中SEI的主要是无定形的有机组分,含有添加剂的SEI中无机组分(LiF、Li2O、Li2CO3)更多,说明加了添加剂后,负极的副反应被抑制。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5 (a) 循环后的半电池中的锂片;(b)对溶解在电解液和沉积在锂负极上的Co的ICP测试;(c, d) 重水萃取的液态核磁的19F、1H谱;(e, f)循环后的锂负极的冷冻电镜图像。

6. 全电池性能

LCO/Gr扣电全电池中,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3%;1 Ah的LCO/Gr软包电池中,能量密度达到250 Wh/kg,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9%;1.46 Ah的LCO/SiO软包电池中,采用全极耳技术,实现3C高倍率,400圈后容量保持率80%。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图6 (a) LCO/石墨扣电全电池;(b)1 Ah的LCO/石墨软包全电池;(c)1.46 Ah的LCO/SiO软包全电池。

Yawen Yan, Suting Weng, Ang Fu, Haitang Zhang, Jianken Chen, Qizheng Zheng, Baodan Zhang, Shiyuan Zhou, Hao Yan, Chuan-Wei Wang, Yonglin Tang, Haiyan Luo, Bing-Wei Mao, Jianming Zheng*, Xuefeng Wang*, Yu Qiao*, Yong Yang, and Shi-Gang Sun, Tailoring Electrolyte Dehydrogenation with Trace Additives: Stabilizing the LiCoO2 Cathode beyond 4.6 V, ACS Energy Lett. 2022.

https:///10.1021/acsenergylett.2c01433

通讯作者简介

乔羽教授 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内容:二次电池相关新型储能体系(富锂、高镍等高电压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机理,电极电解液表界面电化学过程及相关溶剂化构型改性研究,二次电池产气精细分析等);电化学原位谱学表征(电化学原位气相质谱色谱联用、Raman、红外等)。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atalysis, Joule (5篇), Angew. Chem. (5篇), Energy Environ. Sci. (4篇), Adv. Mater. (6篇), Adv. Energy Mater. (4篇) 等科研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奖情况: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9批次);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2021年度);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双百计划);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高水平公派奖学金等。

郑建明教授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2021),福建省“百人计划”创业创新人才(2020),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B类),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曾受聘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Staff Scientist(2015-2017)、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研究院高级经理(2017-2020)。主要从事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组分设计、结构/界面工程调控及界面反应机理研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迄今在Nat. Energy, Nat. Commons., Joule, Chem,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合作发表论文140余篇;根据google学术查询结果论文引用17400余次, H-因子70;共合作申请专利100余项,已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自2021年起担任Energy Materials 期刊副主编。

王雪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金属锂电池、混合锂离子/锂-氧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关键材料结构表征、机理研究和失效分析,擅长采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辐照敏感材料。至今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Joul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引用1600余次。

黄昱&段镶锋Nature Nano.:设计石墨烯口袋显著增强低PGM催化剂稳定性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上过Nature Energy的重要参数公布!孟颖教授详解电池压力装置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Nature Communications:从大气中生产清洁水和电能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青岛大学宋建军&王凤云&西安交大苏亚琼&悉尼科技大学汪国秀AEM: MXene基Janus 电极助力高性能钠/锂-硒电池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UV辅助构筑低Pt负载MXene助力高性能锂-氧电池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ASEM | 丹麦技术大学Qingfeng Li, Yang Hu:调整用于氧还原反应的 Pt5Ce 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

2022-07-26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ACS Mater. Lett.重磅文章:400Wh kg-1级锂金属软包电池

2022-07-25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ACS Nano爽文:教你如何评价快充Li离子电池材料的性能

2022-07-25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徐东升教授AEM:可用于镁二次电池的水促进Mg2+-H+协同能量存储

2022-07-25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O2/O3型两相结构设计策略助力实现层状富锂正极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

2022-07-25

厦门大学乔羽课题组:4.65V高压钴酸锂,针对抑制EC脱氢的电解液添加剂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