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唯一无衔女将,曾率500女兵剿灭敌人一个团,手下6个开国上将

 奥秘趣闻 2022-08-30 发布于广东

“将军白首不功名,霸凌千古流青血。”正如宋代诗人王珪所说,有些人不慕名利,不计较得失,甘于奉献。有一位女将军也是这样的人,在抗战期间,她为国家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战场上冲锋陷阵枪杀敌人,丝毫不弱于男子。而且,她手下出过6位开国上将,个个英勇非凡,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

她曾任红四军方面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职务,经历过红军长征。在长征期间,她凭借着出色的谋略、过人的胆识,以及处变不惊的心理战术,亲率500名女兵,剿灭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收缴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策反部分俘虏改投红军。她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物质和荣誉衡量的。

文章图片1

张琴秋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封将表彰大会上,她却没有被授予军衔。而她自己对此事也一笑置之,表示不在乎功名利禄。但是如此功高盖世的巾帼英雄为何没被授予军衔?这其中有何隐情?

加入共产党

这位巾帼女英雄就是张琴秋,1904年11月15日,她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父亲虽然是经营小本生意的商贩,但是对女儿颇为重视,认为女孩子还是读些书有些学识傍身,才能知晓真理辨明是非。于是,在张琴秋八岁的时候便被父亲送进了石门振华女校读书,这一读就是八年。期间,张琴秋结识了孔德沚,并与她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成为了张琴秋的爱情的牵线人和人生的引路人。

文章图片2

张琴秋

孔德沚是作家茅盾(沈雁冰)的妻子,经过孔德沚的介绍,张琴秋认识了茅盾的胞弟沈泽民。他像哥哥一样,是个有觉悟的上进青年。1921年4月,他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共产党的一份子。两个人一见如故,张琴秋的大方得体、举止端庄和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沈泽民;同样,张琴秋也敬佩沈泽民的家国大义和理想抱负,就这样,二人逐渐开始以朋友的关系交往。

后来,张琴秋考入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但是没过多久,由于父亲实在供不起张琴秋在学校的开支,张琴秋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主动辍学,回到振华女校小学教书。但是,她接触过茅盾等大名家之后,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在教书的半年里,她看到彼时中国的凋敝破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时间越久,她感受越深刻。她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却苦于没有能力没有途径,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常关注共产党报刊,认真研读其中的革命思想,看革命著作,期待有朝一日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文章图片3

张琴秋

后来,张琴秋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偏安一隅了,她渴望进取、渴望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发光发热。1924年初,张琴秋从振华女校离职,奔赴上海。恰巧,沈泽民也在上海大学教书,于是,在沈泽民的建议下,她报考了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系,并顺利被录取。在校期间,张琴秋利用身边一切资源,向同学老师们请教探讨社会主义和革命思想。

由于表现良好和对共产主义的热情,1924年4月,张琴秋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同年11月,转为正式党员。至此,张琴秋终于在经过不懈努力后,踏上了共产主义的征程,开始迈入革命者的行列。之后,张琴秋积极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张琴秋成长的路上,沈泽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人在多年的交往中,感情日益深厚。

文章图片4

沈泽民

1925年11月,张琴秋和沈泽民结为夫妇,过着幸福的生活。只不过,这对夫妻,已经不是普通人了,他们身上承担着兴国大任。万事以国家为先,个人幸福为后。不久,夫妇二人不得不暂时分开。张琴秋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但沈泽民实在是思念妻子,1926年春,沈泽民趁着随刘少奇同志出席莫斯科国际职工大会的机会,与张琴秋相聚。夫妻二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抱住了对方。短暂的分别仿佛隔了半个世纪,二人浓浓的思念化作了无言的深情。随后,沈泽民也留在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妻子一同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日子,是沈泽民夫妇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时光了,二人每日一同学习和生活,在战乱之中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1926年5月,他们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给她取俄名为玛娅。从此,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日子。沈泽民和张琴秋陪伴着女儿成长,看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夫妇二人真希望时间可以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文章图片5

张琴秋夫妇

奈何,天不遂人愿。四年后,莫斯科中山大学停办,学生们必须回国。这意味着安定的生活将不再有了,未来的路将会是凶险无比,荆棘遍布。为了孩子能够安全长大,并得到好的教育;经过丈夫同意后,张琴秋选择将年仅四岁的女儿留在莫斯科,送往莫斯科共产党员创办的国际儿童医院。对于夫妇俩而言,这或许是对女儿最好的安排了。

随后,夫妇二人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分开绕道回到上海。1931年5月,沈泽民被派去鄂豫皖苏的中心金家寨工作,妻子张琴秋任军事学校主任。在这里,她将自己在莫斯科所学倾囊教授,既每日操练军队,还搞文艺训练教女兵们跳舞。而且张琴秋十分注重女子思想改造,教导那些被封建思想束缚和坑害的女子,勇于反抗不公的命运,获得新生和自由;并教授她们学习文化,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拓宽眼界。正是这些女子,成为了张琴秋后来剿灭敌人的主要力量。

文章图片6

张琴秋

剿灭川军一个团

1932年秋,蒋介石大军压境,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大部队负责人陈昌浩、张国焘等人极力主张转移,只有沈泽民不同意。他坚决表示自己绝不转移,誓死和苏区人民同患难共进退;最终党组织经过商议,认为转移是明智之举,既然沈泽民同志坚持留下,就让他独自留在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然而,沈泽民却没意识到,自己的极端“左”倾错误,再加上对局势的误判,竟然成了夺命的凶器。

张琴秋也无法说服倔强的丈夫,只能嘱咐丈夫好好照顾自己。最让张琴秋放心不下的就是沈泽民的身体。沈泽民的肺病相当严重,只是他仍然苦苦坚守在岗位上,不肯去上海就医。张琴秋知道他心系苏区百姓,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自己身上,更不愿意离开这个与他早已融为一体的地方。无奈,张琴秋不得不和丈夫泣别。殊不知,这一别便成了永远。

文章图片7

张琴秋

沈泽民的留守部队屡次被围攻,但是沈泽民并不擅长指挥打仗,也没有足够的作战经验,只凭一腔孤勇苦苦支撑。不难想象,结局是多么凄惨。在与敌人作战期间,沈泽民几乎没有一次是全身而退的,每次都是伤亡惨重,节节溃败。多次的铩羽而归,终于让沈泽民意识到了自己的“左”倾错误。他开始反省、复盘,承认冒险主义带来的巨大惨痛教训。只是,一切都为时已晚矣。

在与敌人斗争期间,沈泽民本就虚弱的身体被糟糕的战况影响,郁气积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33年,沈泽民因病离世。时年33岁。听闻噩耗,张琴秋痛哭流涕,不能自已。那段时间,张琴秋每日以泪洗面,一度无法工作。

文章图片8

张琴秋

但是,痛过哭过后,张琴秋及时清醒了过来。她清楚自己如今的身份,她是一名共产党员,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不能无休止地停留在自己的悲痛中。于是,她重新振作起来,将对丈夫的思念和哀痛化作打鬼子除祸害的动力。战场上,她手持枪弹杀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代替丈夫完成他的遗愿。

后来,张琴秋由于与张国焘经常产生分歧,被张国焘撤职,下放到军总医院任职。张琴秋并不看重利益得失,在哪里她都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医院,她依然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同志们,和群众们打成一片,深入了解百姓疾苦,对百姓的请求尽全力去做,真正做到了“军民鱼水情”。以致于在红军离开后,当地人民都深深感念张琴秋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为了纪念这位红军女英杰,将总医院旁边的奇大无比的巨石命名为“女儿石”,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意。

文章图片9

张琴秋雕像(左一)

1933年夏,川军对红四军所在的总医院进行大规模围攻,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红四方面军决定立即将300名伤员转移。这个转移伤员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的肩上。此时,张琴秋手下的人手并不多,去对抗人数众多的敌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琴秋还是毅然决然地扛下了这份责任。

张琴秋当即带领自己手下仅有500名女兵,以及数十个男同志去拦截敌人。由于敌我悬殊,张琴秋深知不能和敌人硬碰硬,为今之计只能智取,将敌人引进自己的包围圈。根据张琴秋的观察,我军地处高山峡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好好发挥这个优势,必能翻盘。

她将部分兵力放置在两头,着重进攻中间,形成口袋阵。等到敌军进入袋子中,我前方部队大开火力,打击敌人先锋部队;待敌军向后撤退之时,我后方军队对敌方尾部军队进行猛烈火力截回;就这样,敌军被落败的局势扰乱了军心,迅速乱成一团。军心一散,就算是敌军将官如何足智多谋,也挽救不了混乱的形势。

文章图片10

(左一)张琴秋与战友

在敌军被打的七晕八素之际,张琴秋指挥500女兵齐开火力,来一个瓮中捉鳖。最后,敌军被打得哀嚎一片时,张琴秋带领部分妇女赤卫营冲进战场,亲自和敌军将领展开殊死搏斗,成功击杀敌方将领,并擒获众多高级军官。这一场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奇迹,主要是总指挥张琴秋谋划得当,深谙敌方急于求成,迫切地想将我方高地攻占的心理;张琴秋则将计就计,以退为进,引他们钻入早已设好的套子,从而一举击杀。

事后,张琴秋不辞辛劳,苦口婆心地劝说敌军俘虏,向他们讲解共产党的大仁大义和崇高的志向以及无私的奉献,期待他们对共产党改观,和共产党一起为国家和人民拼搏。好在张琴秋几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精力。部分士兵感动于张琴秋的真诚和中国共产党的仁厚,纷纷改投红军;而对于其余士兵,只要他们保证不再加入旧军,不再与共产党作对,张琴秋都会给他们发放足够的路费回家。

文章图片11

张琴秋动员群众

这场战中对决和战后劝降的胜利,各路纸媒、电台争先恐后地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当世女诸葛张琴秋,能文能武,善谋略,精枪法,横刀立马,亲率500女兵剿灭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收缴敌军的大量枪械,劝降众多敌军……”张琴秋的巾帼英雄事迹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传开了,人们都想见一见这位女将军,看看她有何特别之处,竟然有这般高强的本领。

被俘脱身

时间转眼到了1937年1月,任命为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的张琴秋,带领西路军一起突围。途中,张琴秋因为日夜操劳,体力不济,为敌军所俘,但是敌军却摸不透张琴秋的身份。因为敌军对张琴秋的形象了解甚少,只知道她是浙江人,在苏联留过学,枪法了得;而眼前这个女人,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老婆婆,头包旧白巾,身着麻布,脚裹草鞋,蓬头垢面,举手投足间一副十足的老妪,怎么看都没有西路军女将领的半点影子。

文章图片12

张琴秋

然而,敌军将领马步芳此人狡诈奸猾,一心想要抓住张琴秋立功;只要抓来的俘虏是女的,他都会仔细审问,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可能性。马步芳故意诈张琴秋,说道:“若你是张琴秋,我必定好生相待;若你不是张琴秋,我立刻毙了你。说!你是不是张琴秋!”

张琴秋多年和敌军将领打交道,哪会不知道他这是恐吓自己呢。于是,她故作惊恐地说道:“长官饶命,我不是张琴秋,我是海军的伙夫,求求长官别杀我!”看着她一副小农民的作态,马步芳拿她怎么想都想象不成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的女将张琴秋。最后,无奈地打发她到大场院里。在这里,关着几十个女红军。

文章图片13

张琴秋

张琴秋一到这里就愣住了,没想到,自己的同志们都被关在这里受罪,过着笼中鸟的囚禁生活。只是如今,她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对于这些女红军的遭遇,她深感无能为力。张琴秋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隐藏身份,混迹在众多俘虏中,安然度过了许久。

可是,并非所有的共产党员都是一身正气、甘愿为民族而献身的,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久,俘虏里出了一个叛徒马良俊,他为了自保,爆出了张琴秋已经被俘的事实。马步芳一听喜出望外,开始逐一排查俘虏。而张琴秋机智聪敏,与马步芳玩起了“捉迷藏”,甚至常常在他眼皮子底下晃悠都不被察觉。

文章图片14

张琴秋

但是,卑鄙贪财的人不止马良俊一个。很快,一个被敌军科长纳为妾室的女俘虏杨少德,为了讨好敌方,将张琴秋是谁告诉了科长。这个消息先一步传到了国民党特派员李晓钟的耳朵里,她为了向国民党邀功,瞒着马步芳秘密转移了张琴秋,将其带到南京反省院。随后,国共二次合作,双方为了能更愉快共同抗日,互相许可了交换战俘等条件。1937年8月,周恩来同志成功将反省院的张琴秋解救出来。

但是,张琴秋在被国民党李晓钟、卢澄救出马步芳的魔掌时,为了能暂时保证自己的性命,等待共产党来救自己。不得不向二人妥协,答应他们的条件-脱离共产党。因此,张琴秋在新中国成立授予功勋之际,手下六位将军都获封了,自己却榜上无名。不过,对于张琴秋来说,这些只是个头衔。在所有人眼里,她居功至伟,是最了不起的女将军。

文章图片15

张琴秋首映仪式

2016年7月,共产党在桐乡市开展了纪念张琴秋的事宜,并将张琴秋生平事迹以及徐向前、伍修权等人对她的一一展览,之后将所有与张琴秋有关的材料存入桐乡市档案馆收藏,以供后人纪念。

后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记载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书,名为《解放军将领传》;其中,除了授予军衔的将军,还着重介绍了张琴秋,并称她为无军衔的女将军。在《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中,张琴秋被誉为“红军唯一的女将领”。

张琴秋曾在战场上分娩死胎,导致她永远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她劳苦功高,战功赫赫,为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人民和国家作出了自己最大的牺牲。最终因退党之故未能被授予军衔,但她是党、人民和国家的名副其实的开国女将。

参考文献:

[1]宋凤英. 红军传奇女将领张琴秋的情感世界,党史博采[D],2006年第3期.

[2]杨永利.红军唯一女师长张琴秋的卓越革命功勋,兰台世界[G].2015年1月上旬.

[3](解放军)白云岭.巾帼英杰张琴秋,一代风流[J].中国电子杂志出版社,1994-2005.

[4]艾克恩.《延安文艺回忆录》[N].大公报,19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