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军长梅发魁

 大美洛宁 2022-08-30 发布于河南

在中国各地的区域历史上能以河南洛宁人命名的事物实属罕见,能冠名至今的更属凤毛麟角。然而,在中国近代史“镇嵩军”上赫赫有名的前国民军第八方面军第五军军长,一代枭雄洛宁人梅发魁却独享美名。
安徽省怀远县有座著名的人文景观梅风亭,亦名梅发亭,位于白乳泉右侧数十步的山坡上,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怀远驻军首领龚梅风奠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长淮水上警察局局长梅发魁捐款建造。此亭已历近百年,至今保存完好。
梅发魁对公益事业毫厘不舍。为什么对别人慷慨,对自己的故乡吝啬呢?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先说说被洛宁人称作“老梅”的身世吧!
梅发魁(1890年-1946年)字雪园。洛宁县小界乡熬庄人。父早亡,兄妹6人,靠寡母抚养,生活无着,仅读私塾两年,后做泥瓦工。
梅在上戈堕入赌窟,因输过多,竟与地主商丙甲签订常年义务干活合同。一日好友与其密谋说:“熬尽1年,你就完了。如今丁老八在洛南山区起杆子,何不到那里找出路?”梅遂托病夜逃投丁。梅能说会道,殷勤善事,渐为丁所信任,诸如粮草筹措,械弹购置均由梅总管,在粮食恐慌之际,梅一次曾向商家借粮百余石。
梅、丁相处日久,关系甚密。丁受编为张仿部时,梅亦随往。丁解职后,梅收其众,归刘镇华收编,出任连长。后因作战有功升团长。1924年升任陆军35师69旅旅长。镇嵩军总司令刘镇华为扩充地盘,责成35师师长憨玉瑕夺取国民二军所占之澄城、合阳、白水3县。憨即派梅前往,并许诺若攻开三县,即扩充梅部为混成旅。梅果然得逞,刘报请“中央”,授梅陆军中将。
1925年,刘镇华复奉命督陕,委梅为第三师师长。梅在渭南驻防时,征棉花税6万余元,暗令二太太将款带出外存。后,冯玉祥驱刘镇华出陕,梅败于渭北,几被生擒,乔装乞丐逃生,1927年刘镇华归降冯玉祥国民军,任八方面军总司令,梅为第五军军长。梅发迹后在王范街购置宅院,并在王范中街(原王范中街路南,老银行前身)挂牌设立国民军第八方面军第五军办事处(时人称梅公馆)。1933年,刘镇华叛冯投蒋,任安徽省主席及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总指挥,梅以“参议”名义,闲居郑州。
1934年元月,梅被刘委为长淮水上公安局局长,拥有警察1300余人。水巡队长多系地主恶霸和帮会头子,父死子继,形成世袭。对过往商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商民人等恨之入骨。梅抵任后,将其缴械,队长撤职查办,5个罪大恶极帮会头子送省处决,水警仅剩千人。怀远县的梅发亭,也就是梅发魁在此任捐款修建的,皖人感念敬称“梅发亭”。这也是历史上唯一对梅发魁的溢美之词。
梅家财万贯,妻妾4人。开封、郑州、洛阳、平陆、洛宁等处,皆有他的产业,但对公益事业却毫厘不舍。抗日战争开始,梅在家乡曾帮助李桂梧建立抗日联军。1945年,梅以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议名义寄居洛阳。1946年,病故郑州,归葬于故乡熬庄。
洛宁人说老梅是带有意见的,老梅曾借去王范镇公所几十条枪,发迹后屡催不还;老梅带去洛宁家乡几千名子弟兵,这些人在占澄城、合阳、白水,围攻西安之围之中舍身卖命,老梅却没有很好安置,以致怨声载道……
不管怎样说,老梅都是值得研究的一个人,出身微寒,却智谋超群,孤胆入虎穴。创造了民国时期洛宁历史上的几个第一。民国时期洛宁人在军队中军衔最高的一人“陆军中将”;军队中职务最高的一人“第五军军长”;洛宁历史上征兵最多的一次“一次征兵3000人”。
同时,我县镇嵩军史料的研究尚属薄弱,与周边的嵩县、栾川、汝阳、宜阳等地差距很大。这些都是与梅发魁军长息息相关的历史事件,亟待专家学者指引,填补洛宁历史空白。
王嘉飞作品集锦
责任
年味
大总管
风雨故交
清明祭语
洛宁捞汤
上坟旧事
茶香王范
荣国大夫
禹门河情话
忆洛宁吃桌
洛宁冷面浸酷暑
洛宁酸滚水泡馍
请到洛宁来喝汤
那年——1938
教泽光辉映河洛
洛宁人的说话艺术
我读《洛宁史话》
将星闪烁映国杰
请您到洛宁来喝汤
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洛宁王范街地名简考
共和国英烈李翔梧家事
永宁王范普通寺塔林谩忆
朋友——你可曾想起了他们
史海钩沉——洛宁王范轶事
王嘉飞——肝肠寸断悼宗明
母爱——一部永远写不尽的书
不尽的思念——忆杨守智先生
百年商业重镇——红色王范印象
不能忘却的记忆——王范街印象
老街往事之一——桑树底下吃肉香
河南洛宁籍黄埔军校同学简考(一)
河南洛宁籍黄埔军校同学简考(二)
话说洛宁第一家照相镶牙馆之源流
史话洛宁第一日本留学生——王范李庭彩
寻找黄埔军校7分校洛宁籍抗战老兵及后人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洛宁杂菜汤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之子李郑生教授回乡义诊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凉粉牛肉丸子汤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不该被遗忘的中国军人——史料记录的洛宁王范抗战英烈
洛宁沙梨王大哥李希贤——话说金珠果的前世今生
碧草丹心映春辉——写在杨北党先生作品结集《脚印》付梓前的话语
植根河洛,梨园苦耕结硕果 光照竹乡,平易近人启后昆——记族兄王照吉先生

作者简介:王嘉飞,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协村。黄埔抗战老兵后裔,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洛宁县卫健委职工,爱好文学书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域经济》、《书城》、《牡丹》等杂志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