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他抗美援朝战局或将改写!刘居英向总理提一建议,总理:同意

 餐意院 2022-08-30 发布于福建

抗美援朝是我国的立国之战,意义非凡,而战争过程也是颇为艰难,由于后勤物资难以运上前线,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们曾面临很大的困难。

困厄之时,是刘居英少将站了出来,积极向周总理等人提出建议,这才逐步扭转趋势,奠定了大胜的基础。

那么这个刘居英究竟是何许人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在抗美援朝的危亡时刻,刘居英等人是如何力挽狂澜的?为何有人表示,没有他抗美援朝的战局可能会改写呢?

少年报国,结缘铁路

1917年,刘居英出生于东北长春,由于当时日本刚刚逼迫我们签订了丧国辱权的“二十一条”,所以刘居英自幼就一心想着学成报国。

在吉林第一师范附属中学上学之时,刘居英就频繁组织并参与学潮,从事反帝反封建运动,甚至一度因此被捕。

后来他在我党的帮助下,成功逃到北平,并刻苦攻读一年,完成了高中数理化的自修,成功考进北大理学院。

那年刘居英才18岁,原本该专心学业,可就在同年,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

一心报国的刘居英,再次扛着大旗,冲到了学生游行的最前列,第2年他就加入了我党,并在我党的安排下正式进行革命。

1937年刘居英到山东抗日,年仅20岁就当上了县委书记,次年他又被调到山东省委,负责统战工作。

此后8年间,刘居英进过社会部、抓过公安厅,动员过民众参战,也进行过征粮支前,甚至还带队打过游击,贡献相当全面。

解放战争中,刘居英先后两次担任长春市长,直到1946年长春失守,他才随队深入敌后参与游击战争、主持铁路工作。

说起来,刘居英之所以会和“铁路”结缘,还跟林彪有关。

原来,当时东北局撤到哈尔滨,并随时准备往佳木斯方向继续撤离,可这时候林彪却突然收到通知——用来撤离的火车,被刘居英“偷”走了三列。

林彪大怒,当即就表示要将刘居英军法处置,可为了搞清他偷火车干什么,他还是派人去五常查问了一番。

结果到那一看,刘居英居然满脸煤屑,一身汗水的拉粮食……

事后林彪才得知真相,原来当初从四平火线仓促撤下来的大部队,虽顺利集结在了蛟河一带,但是却面临无粮可吃的窘境。

十几万大军整日挤在深山沟里挨饿,看得跟随省政府一起撤离的刘居英潸然泪下,为了给这些大军运粮食,刘居英想破脑筋。

恰逢此时,刘居英得知在哈尔滨三棵树机务段停靠着几十列火车头和空车皮。

于是当即便带着三名司机和一个武装班,去那里征用了三列火车去附近拉粮食,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搞清问题时幕后,林彪当即变怒为喜,连连称道“刘居英立功了”,而刘居英也因为展现出了铁路管理才能,随即被调到相关部门。

解放战争中,刘居英带领的铁道部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不过更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是他在抗美援朝中的“逆天表现”!

紧急运输,4种方法

抗美援朝爆发后,志愿军浩浩荡荡跨过了鸭绿江,奔赴朝鲜战争。

在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下,截止到第三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已经被赶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

不过,朝鲜战场上的后勤补给困难始终困扰着志愿军战士们。

想将后勤补给物资从国内运输到朝鲜半岛,本就非常困难,更不用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还占据了空中优势,一直对我们的后勤补给路线进行轰炸。

1951年8月18日,在美军发动夏季攻势的同一天,美国的空军也开始了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空中攻势——绞杀战。

到8月底,在朝鲜北部的1200公里的铁路中,仅有断断续续的290公里能够通行。

据悉,当时成功从国内运输到朝鲜半岛上的物资,只能达到志愿军最低需求的25~30%,志愿军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看到这种情形,刘居英随即向周总理提出了要高炮师配合铁路部进行运输工作,并增加人员以及保护铁路运输的材料。

周总理自然知道刘居英的意思,当即表示同意。

之后为统一指挥铁路系统进行反绞杀战斗,保证物资的运输,最终成立了以刘居英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前方运输司令部。

在刘居英和铁路运输部门的一众领导的带领下,志愿军战士们迅速开拓出了4种行之有效的“运输方法”。

首先,是“片面运输法”。

由于北朝鲜的铁路基本上都是单行线,在美军密集轰炸的情况下,铁路车站难以会车,所以志愿军索性将所有列车都朝同一方向发车。

如此一来,便减去了会车所需时间,在缩小列车发行的间隔时间,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出最多的车辆,运出最多的物资。

最夸张的一次,我们一夜间将47列火车开上了前线,打破世界纪录。

其次,是“便桥运输法”。

除了铁路之外,最容易遭到美军轰炸的便是桥梁,为了防止出现无桥可渡的情况,铁道抢修部门在每座桥附近都修了大量便桥。

这些便桥轻小简单,却足以支撑运输部门的车辆通过,不用的时候,有些便桥还会被拆卸下来藏起,如此一来大大增强了隐蔽性。

然后,是“分段倒运法”。

即使铁路运输再隐蔽,修建的便桥再多,也难免会出现被敌人密集轰炸,以至于路线中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难道就不运了吗?

当然不是,铁路部门还会巧用各种交通工具,来灵活地完成分段倒运,比如说这节铁路断了,就改用公路运输,那节桥断了就改用船。

通过这种精密的安排,我们的物资总能突破点重重防线,运送的志愿军前线,最终连联合国军方面都被我们折服了,声称这是打不断的运输线。

最后,是“顶牛过江法”。

无论是原本修建的桥梁,还是铁路部门临时修建的便桥,在频繁遭遇轰炸的情况下,都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难以承受重压。

为了保证列车能够顺利过桥,志愿军战士们用机车在列车候补把停在桥头的重车顶过江,然后在桥的另一端用机车将车皮拉走。

如此就能创造出机车不过桥,却将一辆列车皮推过桥的“奇迹”,这大大降低了桥梁的负荷。

最紧急的时候,我们曾凭借这种办法,一夜运过194辆重车。

有这4大运输方法在,志愿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运输过去的物资也很快达到了需求的50%以上。

然而朝鲜爆发了特大洪灾,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再度陷入绝境。

这次又该如何破局?

绞杀作战,巧妙反击

由于洪水冲垮了大量的桥梁和堤坝,所以公路和铁路的运输难度直线攀升,不过这仍旧是可以克服的,桥毁了再修就是了。

可问题是,敌人根本不给我们机会,就在朝鲜爆发洪灾的同时,美军还集中战机,封锁了价川三角沿河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3季度的4个月里。美军每天平均调动5批次103架次飞机进行轰炸。

那条长达70多公里的运输线路上,平均每两步就能看到一枚炮弹,路基已经被严重损毁了,志愿军的抢修工作也难以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居英认为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打破敌人的封锁和绞杀,用他的报告中的话来说,

“要将运输、抢修以及防空紧密结合,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

至于原先被部署在一个地方的高射炮兵部队,则要改变方针,开始机动作战、埋伏作战,提前在江桥附近布置对空射击网,守株待兔。

这次绞杀战将近长达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铁道部门运输部门与炮兵部队紧密配合,最终成功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反绞杀阵的胜利。

可以说刘居英为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所以很多人都表示,没有他抗美援朝的结局或将改写。

纵观整个抗美援朝,在刘居英的带领下,铁路运输部门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运送了800多万吨物资,还大大扩张了朝鲜的铁路长度。

1950年我们刚刚进入朝鲜的时候,那里累积只有100多公里的铁路,等到朝鲜战争真正结束的时候,那里的铁路长路已经扩张到了1300多公里。

为了把这些铁路修好,也为了把后方的物资运到前线,铁路运输部门的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5万铁道运输部门的战士中,有1000多人壮烈牺牲,3000多人光荣负伤,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在世界战时交通运输史上留下了光辉一笔。

除此之外,由于在抗美援朝期间主持铁道工作,所以刘居英还和陈赓结下了缘分。

两人第1次交集是在1952年,当时彭德怀回国治病,陈赓暂时接手,上线后第1件事他就是找到刘居英,听取反绞杀战情况。

这次汇报,让陈赓觉得刘居英顽强勇敢,头脑清晰,而刘居英则觉得陈赓和蔼可亲,问问题有水平。

也正是这次交集,为两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刘居英回国后,很快就被调去配合陈赓办军事工程学院了。

这一去,就是光辉无限、青史留名。

携手共建,百世流芳

这所军事工程学院,就是扛起了国防现代化的全部重任,为新中国国防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哈军工”。

当刚刚接到中央军委的电令,得知自己要被调任回国,开办军校的时候,陈赓是有些没底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擅长办教育。

可客观事实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想要找一个既懂高级工程技术,又懂军事教育的人,实在是有些不好找,陈赓已然是最好的人选。

毕竟陈赓不仅进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而且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他的军事管理与教育经验也算是丰富的了。

经过毛主席和周总理轮番劝说,陈赓最终坚定地点了点头,并在前往苏联进行实地考察后,回国就定下了组建哈军工的一应事宜。

陈赓也知道,想建起这样一座军校,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于是他又争取来了很多人的帮助。

比如说曾去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的顶级化学教授,比如说清华大学一例培养出来的土木精英,再比如说毕业自麻生理工的弹道专家……

当然,配合陈赓共同建设海军工的刘居英也是首屈一指。

1961年,刘居英担任了军事工程学院院长。1966年3月,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了哈尔滨工程学院,刘居英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在学院工作十多年,他倾注了大量心 血,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级军事技术人才。

除了老师都是顶级人才之外,该校最开始的那批学生,也全部是精英,他们废寝忘食地学习,中午不午休、周末不休息。

最后该校的老师们都看不下去了,用军号约束大家,严格控制大家的学习时间,这才勉强控制住了该校学生废寝忘食的学习风气。

陈赓和刘居英等人的努力,也很快取得了成果,从船舶到水翼艇,从计算机工程到“两弹一星”,都能看到哈军工的身影。

甚至很多时候,哈军工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力军。

不过1969年学院内迁。

海军工程系留在了哈尔滨,最终成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该校为我国首艘航母的研发出了大力。

导弹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等院系迁到了长沙,成立了长沙工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该校的名字如今已经家喻户晓。

一所学校被拆分后,成就了如此多的名校,由此更能看出哈军工当年是多么的强悍,无愧于它“新中国国防奠基之校”的美称。

而刘居英等人,也将自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新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让后人时时缅怀。

前人通过不懈努力,为我们争取到了如今的荫庇,我们也应该继承前人的精神,顽强拼搏、砥砺前行,为祖国发展奋斗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