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 | 佳作:立夫◆ 春天,从锤錾声里醒来

 齐鲁文学 2022-08-3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立夫

作者介绍


倪超,笔名立夫,湖北荆州人,知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诗星光》艺术总监。作品散见于《诗人报》《诗林》《星星诗刊》《青年诗人》《鸭绿江》《奔流》《长江文艺》《齐鲁文学》等纸媒和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部分诗作选编入《大地上的灯盏·诗歌卷》《2022年新时代作家诗人台历》,编著诗集《行走的故乡》。
作者已授权|2022年8月



大足石刻,孕育的乡愁与诗意(组诗)



  

春天,从锤錾声里醒来

——观大佛湾孔雀明王造像

在大足,远远的就闻到

你散发出来的清香

谁家的莲

开在哑石之上

沐唐风宋雨,历千年而不凋

佛呋坐于莲台

看民间疾苦,凤凰涅槃

两行清泪垂落,打湿了身下的花瓣

绿孔雀驮着佛身与经书

展翅飞翔

想要挣脱这座大山

朝拜者跋涉而来

把心结交给一支竹签去解

佛光普照,天地不老

春天从锤錾声从雷声里醒来

恍惚中,催生了雨后莲花般的故乡

与其说你是佛,不如说你是母亲

——观大佛湾千手观音造像

千手观音,诸佛站在一起

先出名的是观音

伸出一千只柔和的手

都在散发慈悲

拈一朵微笑,倾倒众生

却让一座山坡,八百年直不起腰来

一千只手,有一千个故事

有一千只蝴蝶

让我沉默,或者含孕

让我心怀敬意

而你,端坐在中国的石头中

打开天空,和我身上刚醒来的梦境

现在,与其说你是一尊佛

不如说你是母亲

把我从往世渡到今生

从今生渡到来世

一千只手,也不够您操劳啊

母亲,我朝你躬身,羞愧地低下头

姐姐,你的笛声还在风中传颂

——观大佛湾吹笛女造像

一阙清曲,穿越唐宋

是云州曲

还是落梅花

哪些或忧伤缠绵

或欢快飞扬的笛音

在你跳跃的指尖,展翅欲飞

姐姐,外道中的造像

美好如初

你置身于光亮

影子坐在你的身后

那些你未能看见的事物

在尘世,越来越引我陷入沉思

姐姐,石头上的弦音

早已羽化

你梳着双辫

凝固千年的丰姿

引无数惊叹和遐思

你婉转的笛声,还在风中传颂

我看见你在乡下,像熟悉的亲人

——观大佛湾养鸡女造像

匠师睡去,哑石醒来

晨光微露时

养鸡女,掀开鸡笼

看两只鸡抢食两条蚯蚓

讲解员说

你是东方的维纳斯

又说你养生杀生

要下地狱

善良与邪恶,在这里竞如此统一

时光,把你雕凿在岩壁

我却看见你在乡下

像我熟悉的亲人

操心一家冷暖

现在,你打开鸡笼

低垂的眉眼又与母亲相似

哪些人间美好

是你拍落衣襟上的尘土

你洗净双手站在山崖,像一尊菩萨

石牛,在坡上把剩余的时光嚼细

——观大佛湾《牧牛图》

我来之前,春风已来过几回了

石头上的草木

现在还没有发出嫩芽

这些牛在山坡上

啃出一块又一块的石头

为牧人腾出些,更干净的地方

黄昏与你,隔着一座山的距离

承接如血的色彩

而你从未牧、初调到回首

从受制、驯服到任运

需要多久的时光

在圆觉前,从完成最后的嬗变

牧牛图,一个古老禅意的意象

乡村记忆的因子

在我血液里,回音四起

炊烟,牵来一方天地

牧童考虑归不归,青草绿了

牛儿还在坡上,把剩余的阳光嚼细

老牧人身披蓑衣,短笛横吹

是一种境界

牧童手挽牛绳

看天上的仙鹤飞来静听

生怕错过一些风景

心放逐田野种下诗意

这只牛,天生神性,会带你去菩提

作者浅谈




行走,寻找生命里的乡愁和生活的诗意
文 | 立  夫


7月份,我应重庆朋友们的邀约去重庆参观了重庆的洪崖洞、解放碑、轻轨穿楼、双江古镇、大足石刻等,还品尝了重庆的美食,令我心灵最为之震撼的是那美轮美奂的大足石刻,浓厚的生活气息里绽放出来鲜活的诗意。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一路上,我推敲着大足这名字的来历。比如有一个大脚神仙在这里踩出过巨大的足印等等。因为,只有这种神秘氛围,才与宗教石刻的题旨比较接近、比较和谐。
当地朋友说,大足,只是大丰大足的意思,表示了当地人民的一个非常实际的良好愿望,如此而已。美丽的想象一旦戳破,是颇有点失落感的,但后来一想,却又失笑了:人生活在实际之中,为什么总是向往着那些虚幻的不可捉摸的东西?
宝顶山石刻主要在大佛湾,这本是一个高十米,长约五百米的普通山岩,经斧凿后成了国宝。有的说这是人的创造,也有的说这是佛的杰作……
大佛的石刻作一幅幅长卷状。其中有组石刻叫《牧牛道场》,讲的是牧童驯牛的故事。先是,牛很野,要有牛绳拴着牛鞭赶着。后来,不用牛绳了,但还得牧童在一边看着。最后,牛终于驯服了,两个牧童放了牛绳、丢了牛鞭,悠闲地坐在一块石头上说悄悄话。
这组石刻,本意是用驯牛经过来象征佛教“修行禅观、朗服心意”的历程。很生动。可是我看了,却一点也联想不到宗教上去,它被高度浓郁的生活气息掩盖掉了。我这么想着,却又担心自己的悟性太低。
但说到生活气息,在我看过的不少石刻佛像中,宝顶山确是首屈一指的。比如,有幅石刻养鸡女,它塑造的是一位勤劳健美的农家女,在晨光微露时掀开鸡笼,看两只鸡抢食两条蚯蚓的情景,真切得让人不忍说它是无生命的石刻。还有如戒酒图,图中“夫不识妻”、“父不认子”等醉汉行径,刻划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恍惚之中,似乎还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确是如此,在大佛湾,所有石刻给我的印象,都仿佛是生活的教义战胜了佛教的教义。这也许是石刻开凿者所始料不及的。
行走,寻找生活的诗意。在大足的大佛湾,无论是孔雀明王、千手观音石刻造像,还是养鸡女、吹笛妇、牧牛道场图,这里的5万余尊石刻造像,不仅彰显出古代石刻者的智慧,赋予了中国石头的灵性,而且还孕育着生命里的乡愁和鲜活的诗意。

2022年8月30日于荆州古城

诗星光文学社欢迎您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