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人的技巧,都在这4个故事中

 京博国学 2022-08-31 发布于山东

老舍在《可爱的成都》里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活在朋友中的。”

对芸芸众生,朋友的重要性确实不言而喻。

然而,王通在《文中子》中又告诫我们,“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先看准然后交朋友,没有修养的人交了朋友再从中选择;所以前者少烦恼,后者多怨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做决定之前,先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01

好的关系,久于理解

王巩绝对是理解苏轼的人。

“乌台诗案”中,遭受处罚的总计24人,其中最惨的就是王巩。

事主苏轼才被贬到黄州而已,而作为最要好的朋友,又是苏轼恩师张方平的女婿,受牵连的王巩竟一下子被贬到了宾州(广西宾阳)。

苏轼知道后内心十分愧疚,王巩却并不在意,也不埋怨他。

到宾州后,王巩还主动写信问候苏轼,虽然他自己历经丧子之痛,大病一场几乎客死他乡。

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豁达乐观的苏轼,面对理解自己的好友,也会时不时地吐槽流放生涯的各种不如意,末了不忘加上一句,就你知道,一定不要告诉别人。

确实,在命运多舛时,能有一位朋友诉诉苦、发发牢骚是多么幸福的事。

王巩曾评价:平生交游,惟子瞻(苏轼字子瞻)为耐久。

而苏轼也感慨:人生得遇王巩,苏轼足矣。

02

真正的知己,贵在相劝

宋朝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

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张咏叹道,寇准是个有才干的人,只是书读得少了些。

不久,寇准有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朋友相聚,格外高兴。

分别时,寇准问张咏:“有没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张咏早就想劝朋友了,听了这话,故意思考一会儿,然后说:“我觉得《汉书·霍光传》这本书不错,你可以看看。”

回家后,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 》,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张咏是在说我呢!”

是啊,当年霍光拜大司马、任大将军,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

寇准明白了张咏的苦心,接下来的日子一有空就认真刻苦地学习。

最终,寇准成为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不能不说有张咏的部分功劳。

03

故意忘却的朋友,不值得继续

《水浒传》里,高俅原是一泼皮无赖,在为苏轼小吏后,侍奉枢密都承旨王诜,接着因善于蹴鞠技术,被端王赏识,进入王府。

听说他在端王府做事,以前一起玩耍的兄弟们都来投靠,一个个满怀希望,想从高俅这儿捞点好处,口口声声亲热地“二哥二哥”地叫着。

高俅看着这些人,如鱼梗在喉地难受,他早已“忘记”了这些朋友,其实是不想与他们有任何的牵扯。

在一片吵闹中,高俅骗他们说明日在翠仙楼宴请他们,众人欢天喜地地散去。

第二天,在翠仙楼中,兄弟们眼巴巴地期待着,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的高俅。

大家热情上前迎接,没想到,高俅旁冲出一人用刀子拦住他们。

高俅冷冷开口,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听着,这里再没有什么高二哥了,如果再来相扰,送你们下牢。”

言毕,一大批打手鱼贯而入,把这些以前的兄弟打得鼻青脸肿。

从此,再也无人敢去王府找高俅。

04

最大的清醒,远离不懂感恩的人

历史上宋之问与张仲之相处的因果让人大跌眼镜。

宋之问诗写得好,为人却不怎样。武则天期间,他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极尽巴结。

神龙政变、二张死后,宋之问被贬为广东泷州参军,养尊处优的他不习惯烟瘴之地,选择逃跑回洛阳。

这样戴罪之身的官员,谁敢收留呢?

他的好友张仲之,不顾安危,选择了将他收留在家中,还好鱼好肉地招待他。

然而,宋之问看到好友春风得意,心中恨意暗生。

机会终于来了。

他听说张仲之正在谋划诛杀武三思、废韦后清君侧,马上唆使自己的侄子宋昙出面告发张仲之。

如他所料,张仲之被逮捕斩首,全家被杀,卖友求荣的他则戴罪立功堂而皇之地当上了鸿胪丞。

05

顶级的择友方式:君子思维

《最游记》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不需由别人去告诉你,也不该由别人去决定,而是改由自己决定的。”

君子思维认为:选择朋友,要选择正直坦荡之人 ,郎朗性格、顶天立地;或是常怀悲悯心,懂得理解和包容的良善之辈;又或是见多识广、能带你悟人生看世界的引领者。

因此,在择友上,具备君子思维的人,都会看这两点:

1. 人品,永远是第一门槛。

看人看人品,交人交真心。

人际关系中,一定要揉揉眼睛看清一个人的本性,对于满嘴谎言的人来说,也许你就是下一次的目标。

同时,要把同道之人当朋友,而不必把同利的人当朋友,因为太看重利益之人,也会为了利益牺牲你。

你永远不知道,他的笑容背后,是否藏着刀。

俗话说:“品现于事,心隐于身。”

我们只有通过平时的慢慢观察,从细节中逐渐看清一个人的人品,靠近那些善良的、诚信的、阳光的,至于那些自私的、卑鄙的、阴暗的,要尽快远离。

毕竟,人心叵测。

2. 舒适度,决定了能走多远。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朋友好不好,只有你知道。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对的友情,能够肆无忌惮、无话不说,而不会尴尬和不自在。

有人说,“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难过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矫情。”

深以为然。

如果话不投机、如果沉默是金,最终一定会渐行渐远。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状态就是你懂我,我懂你。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懂我的言外之意。下雪了,你送炭;锦来了,你添花。

有事联系,没事惦记,双向奔赴的友谊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06

写在最后

世上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和恨你的朋友。

相应的,我们的解决答案是信任、屏蔽和远离。

人这一辈子,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也告诉我们,“朋友之交,宜得删繁就简。”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因上努力,过上随缘,愿你在逐层筛选后,能够收获伯牙子期的美妙,共同演奏一曲人生的《高山流水》,往后余生清浅淡然。

文章来源:京博国学原创(ID:jingboguoxu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