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石峰:“轻烟山水”语言的别样美

 滴水斋主 2022-08-31 发布于上海






“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圆满闭幕,在为期12天的展览中,名家聚集,观者踊跃,众媒体多角度报道展览盛况,社会反响巨大,美术界专家及美术爱好者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展览以“兴会烟霞”为主题,“兴会”既表达画者与山水画创作偶然初遇之意,亦展现了画家四十年对山水画创作研究的学术追求。“烟霞”代表周石峰对烟霞缥缈的传统山水文化的向往,也体现出其坐看云烟聚散的淡然心境。




图片

“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

周石峰山水画具有南派平远秀丽和北派高远巍峨,而荆楚文化的个性则使他的创作更有一种从山前眺山后的苍茫与奇崛。

周石峰出生在湖北武汉,长在荆楚之乡。从画几十年里,把临、摹、仿作为绘画入门的途径,通过临摹明清优秀画作,传达先贤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周石峰以大自然为师,访寻祖国的名山大川,因此,他的画作既有南派水气的灵韵,北派山水画的骨力构架也有气势,开创出“南北融合大景山水画”的新天地。

图片

《半亩方塘 137×206cm 2022年

观其画作,行笔沉凝,运墨浑厚,有着传统绘画深厚的底蕴,所作山水诗意盎然,韵味雅致,呈现出一派雄浑壮观的山水景象。他以真挚情感及真诚表现赋予其灵魂,独特的绘画语言、高超的绘画技巧、再赋予其形象;瞬间的灵感或长期的思考又为其塑造出不同的个性,故作品画面流露着天地自然的灵气和元气,表现着画家心之感悟与情之感受。

图片

《碧霞烟晴图  137×68cm 2022年

对山水画的诗意和内在气质的把握及体会,源自于画家周石峰对传统山水的传承、坚守,通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将自己对自然万物的领悟内省,转化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水墨语言,捍卫了传统山水的艺术精神。周石峰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让欣赏者产生共鸣,除却水墨意趣与扎实的艺术语言,还在于画家以恰如其分的创作方式将山水景观以诗意性的笔墨呈现在欣赏者眼前,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感触。

写生不要跟物象走,要敢于舍、敢于融,要让物融入意趣之中,要让情融于物中使之情景相生、情景相融。

周石峰十分注重写生,不管是什么时期都把写生作为绘画重要工作。据他陈述,18岁时除到周边山川写生外,还带着笔墨远到庐山,坐在小天池的亭子上笔随云动,借着笔墨描摹自然景色。为了考取美术院校,周石峰对写生更是着迷,借着水粉油画笔到处画风景,着迷于形与色,光与影的笔触表现。

图片

《南太行写生》 40cm×28cm  21年20

20世纪80年代末,他担任教学工作,带领学生前往三峡采风,为了表现轻烟中的山峦林木,他先后往返了三次。21世纪前后,周石峰又先后去了神龙架、黄山、大别山等地,到云烟深处探寻淡而厚的笔墨写生办法。
近几年,作为大画家的他依然不忘写生,抽空背上画夹分别多次到太行山、祁连山、五岳、长白山、西藏等地,在写生中把雄浑、大气的山势与笔势相结合,逐渐完成淡墨浑构,雄秀并美的笔墨转换。

图片

《大同云冈石窟写生》 40cm×28cm  2021

石窟是祖国绘画文化的宝藏,是周石峰最想去的地方,为实现心愿,前不久他分别去了山西大同和云冈石窟,通过实地写生,深切体会到石佛雕刻的力与韵、绘与刻、清刚与圆润的艺术融合之美,并不知不觉受其表现形式的影响。

图片

《长白山瀑布》18cm×29cm 2018年

多年的写生,让周石峰有一个体会,那就是不要太跟物象走,要敢于舍、敢于融,要让物我融于我的意趣之中,但也不要太自我,不然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了。要让情融于物中使之情景相生、情景相融,任何艺术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留住人,写生也是写真,真者情也。
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语言,是绘画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及精神传达力量的基础,正是这种语言传达着他的艺术思想

就画家来说,笔墨语言是画家心灵实现的载体,画家依存于笔墨语言表达自己和对世界审美的感知,正是如此,周石峰在山水画创作中,极力寻求和探索能够表现自己的艺术语言。创作形式上,尝试把古典图式、西方流派和自然写生间相互融汇;笔墨上,力求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自然中体悟山川造化、千岩竞秀、云兴霞蔚的瑰丽多彩,并以此创立出独具个性的图式语言——“轻烟山水”。

《碧霞流壑》  205×70cm  21年20

周石峰注重营造山水画面色质与色象,丰富山水艺术语言。在从色质与色相的变化与探索中,强调和突出对笔与墨、画面与形象的关系,进而丰富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用笔,运墨、及笔法的变化,体现了画家对专业语言艺术性的追求。因此,我们从他绘画作品里看到了虚实的变化,在具象中又有着一定的抽象性。这样,作品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在色质的营造中又有着笔法与墨、彩的灵活融洽,做到有机统一,这样,他的山水与具体的山水是不同的。表面看是在画自然中的名山大川,实则收尽名山,然后“卧以游之”。
周石峰是山水的高手,他所有山水画皆经过艺术的提练,经过艺术典型化的创造,因不是照搬自然,是心灵的梦所托,是自己的情感、智慧、心性的表白,是情生景中,以景来托志,是澄怀自然。周石峰山水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美的表现,也是他心灵的诗,是他的梦。

研究山水画的意境之路,首先是探索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的底蕴,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且看美术界大家点评——

图片

《镜泊飞瀑 205×70cm 年2020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周石峰作品呈现出其体验到的文化元素。比如说静观,比如说深远,比如说平淡。这些元素在它所有的每一件山水作品当中都有呈现,而且呈现的方式呢他逐渐向着自己探索的语言来把握。而这种山水的语言在他的画面当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种深远而平淡、浑厚而宁静的一种审美观照。所以我看到这些山水的笔墨,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天下之大莫大于朴素”,周石峰的这些山水画,他向往的一种朴素的内容,也与我们时代的劳动者的朴素情怀是一致的,他能够把自己的全身心,能够把自己的感情、自己文化积淀都投入到伟大的时代,投入到劳动者真善美的当中,投入到大自然当中,投入到劳动者创造的自然当中。

《兴我烟霞》 205×70cm  21年20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周石峰的这种语言系统其实是特别有效的,一方面可以上溯到古代,向古典的大师致敬。我看他平时有一些作品是仿写董源、弘仁、倪瓒的。他用这样的方式向古典致敬,同时用他的语言做了一个新的阐释。他的这种语言系统又能面对自然山水,他进行了大量的现实写生。他把写生的现场感受又融入到他的这种笔墨结构之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风采的以淡、清为特色的山水。

图片

《幽壑碧霞 58×70cm 21年20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相融。周石峰先生他通过技法,把这种关系连接得非常密切。也就是说形式与内容达到了一种非常完美的和谐与统一。周石峰先生的山水画是在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具有学术性。他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这种架构进行了延伸,把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进行了一种发展。

图片《湖山远引 68×30cm 年2020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评价其作品:“呈南方山水之氤氲,显北方山水之骨架,散淡与奇构形成笔墨世界的幽远”,同时指出这种效果的获得源于“传统的勾勒皴擦,化为其个性表达,并融入新的图式”,最终“并不止于诠释古老的智慧,更在于他成功运用契合时代的语言符号而沿溯中国山水精神之渊薮”。

图片

《报晴图》 205cm×420cm  年2020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自有气象,新的艺术元素融汇在你的笔墨中,是洋溢时代精神和表达时代审美趋向的周石峰的山水画!


艺术家简介


图片

周石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展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作品曾获

'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奖

'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画院奖

'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

'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奖

'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

主要展览

'周石峰作品展'中国画学会主办

'水沁岚·周石峰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

入选、收藏及出版

《轻烟天堂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英山松骨》入选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

《黄河舞月》入选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晨风》中国文化部收藏

《轻烟黄山如梦》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校园之春》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收藏

《万壑含霞》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周石峰轻烟山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周石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周石峰》《周石峰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等画集十余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