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程中,茶艺开始愈发的成熟,自成一套体系。 洗具、温杯、择水、选器,泡茶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考量,细节决定着茶汤的口感。 ![]() 出汤的速度是细节之一,它看似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一道茶汤的层次感、滋味、茶香的表现都与它有关。 六大茶类都有专属的出汤时间,快或是慢有讲究,会直接影响到一整道茶汤的口感。不过,很多新手茶友把握不住一泡茶出汤的时机,就会造成了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时好时坏。 ![]() 白茶:新白茶、老白茶出汤时间各不同 新白茶 当年新制的白毫银针,芽头较为鲜嫩,且茶香清扬,所以应该选择快出水的方式,快速出汤,这样可以保持新白茶的茶香的特点。 新白茶推荐使用白瓷盖碗冲泡,方便观茶色,闻茶香。出汤时间上,前3道茶汤在12秒左右出汤,第4道起延长出汤时间,每道茶汤延长5秒左右。 ![]() 老白茶 老白茶经过多年的陈化,茶叶内质更加的丰富,所以也要使用快出水的方式,控制茶叶内质外释的速度,让茶汤浓淡适宜,滋味恰好。 老白茶的冲泡时间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础之上,每道茶汤延长3-5秒的时间出汤,但是不能久闷。另外老白茶在冲泡完4道茶汤后,可以进行煮茶。 ![]() 绿茶:冲泡茶汤“快”字诀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不发酵的茶品,茶叶中大量保存着原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喝绿茶喝的是一个“鲜”。 在冲泡时,水温不能太高,以80℃为宜;并且冲泡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快出水,保存茶叶内的活性物质。 ![]() 绿茶的干茶拥有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的出汤时间各不相同: 非卷曲型 非卷曲的绿茶很多,叶片舒展,受到热水冲击,茶叶内质释放的更快一些,所以建议第一道茶汤10秒出汤,往后每道茶汤出汤速度延长5秒,到第三道往后冲泡的水温可开始提高。 ![]() 半卷曲型 半卷曲的绿茶,茶叶半舒展,内质释放速度较快,泡法与非卷曲型一致。 卷曲型 卷曲型绿茶,干茶蜷缩成一个小球,需要更高的水温和更长的时间浸透,让茶叶舒展。水温可以控制在90℃左右,第一道茶汤建议坐杯15秒,往后每道茶汤增加10秒。 ![]() 乌龙茶:第一道茶汤控制10秒内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极具特色的一种茶叶品类,兼备绿茶的清爽与红茶的醇厚。乌龙茶重揉捻,茶香、茶味释放迅速,所以第一道茶汤出汤要及时。 第一道茶汤出汤时间最好控制在10秒内,可以有效的保证茶叶后期的耐泡度。 ![]() 乌龙茶分为“球形”与“条索”两种形态,它们之间的出汤时候有些不同: 球形 球形乌龙,顾名思义紧裹在一起,所以在冲泡第一道茶汤时要先进行浸润,从第二道开始才是正式的冲泡。 ![]() 条索 条索形态的乌龙茶,第一道到第四道茶汤10秒之内出汤,第五道茶汤开始20秒以内出汤。 黄茶:特性与绿茶相近,出汤时间也相似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它的工艺与绿茶相似,不过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这也促使黄茶的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 ![]() 黄茶内含的咖啡碱物质丰富,坐杯时间久,会使咖啡碱大量释放,导致茶汤苦涩,失去鲜爽滋味。 黄茶的冲泡时,出汤时间可以参考绿茶,只要比绿茶的冲泡时间稍微长两三秒钟即可。 ![]() 红茶:前几泡十秒以内即可出汤 红茶属于全全发酵茶类,经过多道制茶工序,茶性温和,茶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一经沸水冲泡,茶味便可以快速激发出来。 因此冲泡红茶时,特别是比较碎的红茶的时候,内质释放的速度会更快,所以一定要做到快出水,度过前几道快出水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坐杯,使茶风味得以延续。 ![]() 条索完整的红茶,例如大叶红茶中的滇红和小种红茶中的祁红,它们的泡法一致。 茶水比例为1:30,在前5道茶汤可以选择用95℃的水温冲泡,坐杯10秒左右即可出汤,到第5道茶汤后水温可以提高到100℃,坐杯时间也可以延长到15秒出汤。 ![]() 黑茶:更为耐泡,坐杯时间稍长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茶青较为粗老,特别是紧压型黑茶,与其他茶类相比,更为耐泡一些。 黑茶一定要用沸水冲泡,并且需要对茶叶进行醒茶,用沸水坐杯,舒展茶叶,唤醒深层内质,到了第二道茶汤再开始正式的冲泡。 ![]() 另外因为黑茶的可溶性物质浸出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出汤时间可以控制的慢一些。这样才能让黑茶中的内含物质逐渐析出,滋味层层递进。 黑茶醒茶后的第一道茶汤可以坐杯20秒后再出汤,往后每道茶汤的坐杯时间延长5秒左右。另外,与老白茶相同,在冲泡4道茶汤后可以进行煮茶,茶水比例为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 以上是中国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仅供茶友们参考,毕竟实际冲泡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会真的按着秒表进行泡茶。 一切还是凭借经验进行判断,需要茶友们长时间的摸索,当茶友有了自己的心得,就一定能冲泡出属于自己的好茶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