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大的生物颤杨树活了8万年,占地105英亩,重6000吨以上

 烈日雪 2022-08-31 发布于山东

美国的犹他州生活着一种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不过奇怪的是,它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群树。

为什么一片树林也能被称作生物个体,难道它不是种群吗?

这是因为经过基因检测,这些树的基因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一个模板为基础,复制粘贴出来的。

但非常不幸,等人类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生活了8万年,如今正在被昆虫啃咬。

最大的生物

美国犹他州有一片颤杨树林,占地足足有105英亩,每到秋天来临,这里都会被染成金黄色,它有一个名字潘多。

这片颤杨林在生物意义上属于个体,它们的基因是相同的,均来自同一棵雄株的无性繁殖

由于这些颤杨树的根系已经连接在了一起,加上基因相同,所以树林可以被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巨大的个体。

经过估计,这片颤杨林的重量在6000吨以上,形成于8万年前

重量超过之前认为的最大植物谢尔盖将军树,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也是最大的生物。

颤杨是杨柳科杨属的统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杨树,地球上存在三种颤杨树,非别是欧洲颤杨、美洲颤杨以及美洲锯齿白杨,它们是进化很高级的乔木,一般采取有性繁殖

也就是雄株、雌株之间产生生殖细胞相互结合,这个过程需要借助风、水、动物才能完成。

然而,犹他州的潘多,为何走向了更原始的无性繁殖呢?

原来像颤杨这样的高等植物并不是不会无性繁殖,只不过有性繁殖更加优越,是植物们的首选。

可是,当环境恶劣,植物们找不到异型植株的时候,为了保存下来自己的基因,就会采取无性生殖的方式,复制自身。

潘多的无性生殖是采取出芽的方式,在树干旁边长出嫩芽,然后这些嫩芽在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会慢慢转移到土壤中去,形成一个单独的颤杨树。

在长大之后,它的根系在土壤下方与兄弟们“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个生物个体。

潘多颤杨林占地有105英亩,按理说是一片可观的林区,可就在茂密的树林之下,潜伏者巨大的危机。

无性繁殖是生物体最原始的繁衍方式,如今仅在植物和低等动物的身上保留了下来

通过自身分裂,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脱离身体后再生,实现基因的百分之一百传递

脊椎动物这样的高等生物早已经没有这个功能,必须要采取两性繁殖才能拥有后代,但是基因只能传递一半

就算是植物它们也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这样的路径。

对于生物个体来说,无性生殖其实就是慢性自杀

大约在8万年前,这里应该是遭遇了一场环境变化,潘多方圆数公里的颤杨雌株惨遭灭绝

潘多为了拯救自己,于是选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保存自己的基因,等找到合适的雌株后,再参与繁殖,然后这一等就是8万年

潘多8万年的时间没能等来一颗雌株,于是就一直无性繁殖了下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原始潘多的基因保存了下来

这一技术人类在农业中也有所应用,我们可以从一棵植株上挖取一小撮嫩芽,然后培植到土壤或者营养液中,得到一棵完整的植株。

这种无性繁殖方式效率非常快,因为可以一生二、二生四,当环境适宜的话,植物是可以呈指数式增长的。

但是,有利就有弊,无性生殖就是完全地复制粘贴,这一过程中一旦有问题,也会一并将问题复制过去

这就会让后代生生世世都具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某种疾病,就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没有一个后代幸免。

如果很遭到一场变故,比如环境又变化,或者某种传染病,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一锅端掉。

潘多的8万年,是幸运和不幸交织在一起的。

幸运的是,这8万年对它来说都算是比较好的环境,能让它无性繁殖了这么多代,最后形成了一个整体。

不幸的是,它因为基因单一,正面临着很多问题,或许有一天它会被吃光。

潘多树林的每一棵树都是相同的基因,这导致生物多样性几乎没有

这让潘多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

首先是虫害,植物学家发现,啃食潘多的昆虫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原本不是吃杨树的昆虫,也改行吃了起来。

这或许与人类使用农药有关,因为对于昆虫来说,人类的农作物营养价值更高,也更容易获得

但是人类也不可能乖乖等昆虫来吃,于是采用农药对昆虫赶尽杀绝。

昆虫是拥有记忆的,它在人类这边吃过亏,于是就不会再去,转头寻找更安全的进食对象,潘多成为了它们的新目标。

植物在与昆虫相处的3亿多年时间里,早就已经展开了军备军赛,植物会让自己变得更难吃

但是这需要足够多的基因突变,光是凭借植物自身突变是不够的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性繁殖,最后得到稳定的性状。

可是这对于无性繁殖的潘多来说,基本上不可能。

无性繁殖的基因多样性始终不是有性繁殖的对手,潘多在这些昆虫面前没有招架的余地,只能默默被啃食

其次,潘多还遭遇了各种植物病菌的侵扰。

原本植物感染病毒、细菌、真菌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像人类会得流感、长湿疹一样。

但是对于基因单一的潘多来说,一场普通的树皮溃疡或者叶斑病就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对于其他野生的树林来说,因为它们基因多样性丰富,里面总会有抗病的个体,在不抗病的个体死后,它们占据重要的地位,之后它们繁殖出来的后代也都抗病。

可是对于潘多来说,它没有抗病基因,后代是它无性出芽出来的,所以这些病害并不会挑选出更优越的,反而直接一锅端走。

有一天,潘多会被这些昆虫啃食干净。

潘多的困境来源于自身基因多样性差,因此拯救它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改良它的基因

潘多是雄株,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一颗雌株,但是好在整个美洲地区还有更多的颤杨树

可以从别的地方引进颤杨树的雌株,与潘多进行繁衍,从而一步一步优化树林的基因池。

但是这样下来,潘多世界最大生物的头衔可能就会不复存在。

植物学家们说,只要有一棵雌株混入其中,那么潘多树林就不再是个体,而是成为混林,变成一个群体

潘多存在了8万年之久,这里的很多动植物依附于它而生,早已经离不开它。

如果把它把变成混林,一时之间有些动植物还无法适应,因此不敢贸然给潘多找雌株。

为此植物学家表示,潘多的基数很大,目前病虫害还没有威胁到树林内部的核心,仅在边缘地带流行。

他们的做法是转移一些潘多的一些组织,比如嫩芽、树苗等,移植到别的地方进行培养,然后与雌株繁殖出后代。某种程度上,潘多有后了。

至于这片森林,还将保持它的原样,尽管它的面积在缩小,但是植物学家却认为,让潘多自然面对比人为干扰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