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政治手段”是解决隐患的必备手段

 mynotebook 2022-08-31 发布于湖南

【原文1】

三王之围临菑也,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报,告齐王坚守,“汉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

【译文】

当胶西王等三个诸候王的叛军围困临菑的时候,齐王派路中大夫向景帝报告。景帝又命令这位姓路的中大夫返回齐国复命,告诉齐王坚守,说:“朝廷军队已经打败吴楚叛军了。”路中大夫赶回时,三国的军队已把临菑城重重包围,无法入城。三国的将领迫使路中大夫与他们结盟,说:“你反过来说:'汉朝廷的军队已被打败了,齐国赶快向三个王国的军队投降吧。不然,临就要被屠灭了。’”

【解析】

齐王是直接拖住了三个诸侯王的军队,为汉军的到达争取到了时间。三个诸侯王的叛军要攻下临菑的目的和吴王基本一致,为了夺得更多地盘而已,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和齐王还是亲兄弟,就因为这个相互打起来了。

【原文2】

路中大夫既许,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路中大夫从汉来,其大臣乃复劝王无下三国。会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围已,后围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齐孝王惧,饮药自杀。

【译文】

路中大夫应允了,到了城下,远远见到齐王,他就说:“汉已经派出了百万大军,让太尉周亚夫指挥,打败了吴楚军队,正领兵前来救齐,齐一定要坚守不降!”三个王国的将领杀死了路中大夫。齐都城当初被围紧急时,齐王曾暗中与三个王国联络,准备参预叛乱,盟约未定;恰好路中大夫从汉朝廷而来,齐王的大臣们又劝他不能向三国叛军投降。恰逢汉将栾布、平阳侯曹襄等率军到达齐国,打败了三国的军队。解除了临之围以后,汉军将领听说齐王当初与三国密谋勾结,就准备调集军队攻打齐国。齐孝王害怕,服毒自杀。

【解析】

齐王好不容易守了那么久,等到汉军的支援,竟然为了“自保”暗中与三国叛军缔约叛乱,真的很可惜。汉军本就是奔着灭掉七国和“刷军功封侯”的意图而来,要不然,汉军怎敢私自攻伐刘氏诸侯王!

【原文3】

胶西、胶东、菑川王各引兵归国。胶西王徒跣、席藁、饮水谢太后。王太子德曰:“汉兵还,臣观之,已罢,可袭,愿收王馀兵击之!不胜而逃入海,未晚也。”王曰:“吾士卒皆已坏,不可用。”弓高侯韩颓当遗胶西王书曰:“奉诏诛不义,降者赦除其罪,复故;不降者灭之。王何处?须以从事。”王肉袒叩头,诣汉军壁谒曰:“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弓高侯执金鼓见之曰:“王苦军事,愿闻王发兵状。”

【译文】

胶西王、胶东王、川王分别领军队返回封地。胶西王赤着脚、坐卧在禾秆编的席上饮水,向太后请罪。胶西王的太子刘德说:“汉军已开始撤兵,据我观察,他们已很疲乏,可以突袭,希望召集大王的残余军队去袭击他们!如果突袭不能获胜,再逃入海岛隐蔽,也还不晚。”胶西王说:“我的部队都已残破,无法作战了。”弓高侯韩颓当给胶西王送来一封信,信中说:“我奉皇帝诏令诛杀不义的人,投降的,赦免他的罪名,恢复原有的官爵;不投降的,一定要消灭他。大王准备选择哪一条道路?等待你做出选择,我好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胶西王光着上身、磕着头来到汉军营垒前请谒,他说:“我刘卬遵法不谨慎,惊骇了百姓,竟使将军辛苦地远道来到我们这个穷国,我请求处以剁成肉酱的惩罚!”弓高侯手持指挥作战用的金鼓来见他,说:“你被发兵的举动害苦了,我希望听你解释发兵的原因。”

【解析】

弓高侯韩颓当只要击败三国军队一次,这几个齐地的诸侯王基本就废了,实力相差太悬殊了。胶西王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请罪才是唯一才有可能保全的路子。汉将处理刘氏诸侯王也是很谨慎的,没有实打实的罪名是不敢随意处置刘氏诸侯王的,所以才会走这个“流程”。

【原文4】

王顿首䣛行,对曰:“今者晁错天子用事臣,变更高皇帝法令,侵夺诸侯地。卬等以为不义,恐其败乱天下,七国发兵且诛错。今闻错已诛,卬等谨已罢兵归。”将军曰:“王苟以错为不善,何不以闻?及未有诏、虎符,擅发兵击义国?以此观之,意非徒欲诛错也。”乃出诏书,为王读之,曰:“王其自图!”王曰:“如卬等死有馀罪!”遂自杀,太后、太子皆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皆伏诛。

【译文】

胶西王一边磕头一边跪着向前走,回答说:“当时,晁错是受天子信任的执政大臣,变更高皇帝的法令,侵夺诸侯王国的封地。我们认为他的做法不符合道义,恐怕他败坏、扰乱天下,所以我们七国才发兵,准备杀晁错。现在听说晁错已被皇帝处死,我们就很谨慎地撤兵回国了。”韩将军说:“你如果认为晃错不好,为什么不向皇上奏报?并在没有接到皇上诏令和调兵虎符的情况下,擅自调发军队去进攻忠于朝廷的封国?由此看来,你们发兵的用意,不只是想杀晃错。”韩将军就拿出诏书,向胶西王宣读,然后说:“你自己考虑应该怎样处置吧!”胶西王说:“像我刘卬这样的人,死有余辜!”于是自杀了,胶西王国的太后、太子都死了。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都被处死。

【解析】

无论是处置谁,流程还是要走的,何况是刘氏诸侯王呢。弓高侯韩颓当握有皇帝诏书,但也要把“流程”走完。到了这种程度就不能用常规的“军事手段”了。

【进一步解析】

讲到这里就不得再重复一下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的高瞻远瞩了。

汉太宗孝文皇帝 前十六年(丁丑 公元前164年)

丙寅,立齐悼惠王子在者六人: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菑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卬为胶西王,扐侯辟光为济南王。

这事还真的要汉文帝来做,因为汉文帝是这六位诸侯王的“远亲叔叔”,如果换做汉景帝那就不可行了,这是古代皇族“宗正”宗族的潜规则。在齐悼惠王死之前,齐国是东方最为完整、强大的诸侯国,足以对抗中央朝廷,这是当初汉高祖刘邦设立齐国的目的,而且齐悼惠王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资格比汉文帝还要老,并且与“功勋们”的关系更近,即使他的儿子们也会对汉景帝有着“天然”的威胁,所以吴王才去拉拢胶西王,这就决定了齐国的这六个诸侯王不可能会被饶恕。

但汉景帝能够轻松灭亡这个六个诸侯王,原因就在于汉文帝当年的“一分为六”,及早的为汉景帝做了预判。这就是“政治手段”先于“军事手段”,但最终彻底解决问题还要靠“军事手段”。先用“政治手段”合理合情合法的瓦解、分化、消弱其势力,等时机一到,借助机会依据彻底解决“隐患”。自“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汉文帝这一脉彻底解决了“正嗣”和诸侯王威胁的问题。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肯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首先需要我们有“高瞻远瞩”般的意识,其实大多数的问题或隐患是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没有“爆发”,或者是暂时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预判,提前做好布局,这个布局就类似于汉文帝的“政治手段”,合理合法合情的瓦解、分化、消弱威胁者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通过“强硬手段”彻底解决问题。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