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再见|动观流水静观山

 兰亦Laney 2022-08-31 发布于贵州

 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
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 

写在前面:

因林家花园图片存在另一个电脑里,不方便提取,因此林家花园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图片均来自本人,拍摄于拙政园。

1

昨天我在拙政园闲逛,偶尔碰到之前旅行认识的朋友。

我本想远远拍一下他的照片就去另一块游览,他抬头看到了我,从远处向我挥手,就和我们之前旅行后分开时一样。

他和我说他是临时起意,带了画本跑来苏州园林内写生。

不想耽误彼此行程,打过招呼后我便去了苏州博物馆。

很多朋友都说:”好有缘分啊。“

可是关注我这个公众号比较早的朋友会知道,我刚到台湾不久,和韩国室友一起在台北晃荡,在台北捷运站门口碰到了S。

他在台北转机,时间太长便出来走走。

那次在捷运站见面后,我和S再没有联络过,我只知道他可能在地球的另一边做他乐此不疲的志愿者,他对我的记忆也还停留在毫不圆滑的小姑娘。

而昨天碰见的那个朋友,我们连彼此的姓名都不知道,更别说联系方式。

坦诚一点说,如果不是那个男生长得帅,我可能……早就忘了。

没有任何联络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我碰到了两次。

有缘吗?肯定有。

但是在我看来,把这种事件作为奇遇便好,不需要多花心思去揣摩甚至联想。

我们互相道别时都说“再见”,但都没有刻意想过何时再见。

运气是要攒着的,不能一次用光了。


2

前天我发在公众号的图拍摄于西湖,因今天主要想写园林,所以稍后再和大家详叙。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布局上疏密自然,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1509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简单而言,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绕晕了“。


3

之前在台湾时,受益于幸华姐,玉霖哥带我们去参观了板桥林家。

林家花园为清代台湾首富林应寅家族所建。林氏家族以三代人的力量,建成了板桥林家花园。

林家花园可以说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仿中国古代庭园建筑。园内建有白花厅、汲古书屋、方斋、戏台、观稼楼、香玉簃、月波水榭等。庭园设计雅致,安排自然,不露斧痕。整个庭园分成九区,每区皆有主题特色,分区间用屋、墙、假山、陆桥或是水池为屏障,使人无法一眼望见全部美景,具有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无限的层次的感觉。 

林家花园总面积达17300多坪(每坪合3.3057平方米),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私家宅第。

现如今,台湾林家花园的五座新大厝与白花厅都已改建为廉价民居,弼益馆早已夷为平地,只剩下三座旧大厝成为古迹,供游人参观。

拙政园我使用学生证后35元一张票,而台湾景点处皆是免费。也因地理位置因素,林家花园虽大,游览人数不算多,人们走走看看,大多做闲庭散步之样。

而拙政园昨日,虽是周四,游客量便达五千有余。

栏杆一旁,假山之上,石桌石凳边,望眼一看,尽是游人。

(这里主要是为了表扬我能在五千人的情况下拍出没有多少人效果的照片)


4

至于园林景色,看似一致,无非是山水相加,交相掩映。

但若是仔细分析,发现每一处都有讲究。

少爷在何处读书,要客在何处会谈,接待客人在何处,仆人又在何处居住。

建筑物里,看得到的不只是物品的摆放,还有其上浓浓的文化气息。

《红楼梦》里各人所住地的名字与房屋朝向都与其各人特性相关,《鸿门宴》中上下之座也在今天的“上座”之中体现某些根源。

因此,若我们有幸参观历史古迹,除了看其表面,拍照到此一游外,更重要是体会它更深的意蕴。

昨晚上英文课时,老师放出一张人山人海的长城图。

大家都感慨:“傻子才去。"

一个学生举手:“我就是其中一个。”

有些地方一定要自己亲自走走,才能感受到里面最深厚的底蕴。

在去贵州天河潭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一家就近找了房子避雨。

恰是早期一位秀才的住址。

房屋不大,但应有具有。若不是后人故种,想必秀才是一位爱竹之人。

庭院里竹子青翠,房屋外便是溪流,倚楼听风雨,想来惬意非常。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致如此。


5

房屋随着时代变迁,不管是构造还是材质都有了特别大的改变。

我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能从专业角度评价分析。

只是站在展览馆名人介绍的条文前,肃然起敬。

许多人花一辈子保护一处土地,坚持一件事情。

不管是“活图纸”还是另建新处,心血在时光更迭里没有消失光芒。


6

想被别人记住,有两个办法。

改变些什么或者坚持什么不被改变。

感叹前人智慧时,唯一希望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平心静气看看面前的珍贵。

照片能留下的是影像。

而记忆,只能在心里。


祝大家暑期快乐(还在期末考试的请自动屏蔽这句话)。

各自忙碌,加油!


虽然一直在走走停停,但没有很辛苦,谢谢大家关心噢。

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啊。

对了,说苏州好吃的人呢,可能是没有去过成都和重庆吧。

哈哈哈(要被打了)。

今日话题:如果让你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会选择哪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