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碑林《石台孝经》:让帝王变成迷弟,见证开元盛世和爱情神话

 泊木沐 2022-08-31 发布于辽宁

1200多年前,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儒家经典《孝经》作序,并用八分隶书书丹勒石,刻成《石台孝经》。而1000多年后人们去西安碑林参观这个碑时发现,唐玄宗的字最上面一行从右往左读,恰好是:朕略萌,三个字。

唐玄宗确实有点萌,他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也亲身演绎了一曲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长生殿,他还是孔夫子的小迷弟,打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三教合流时代。

1月10日的《国家宝藏》第三季走进西安碑林,首先推出的就是碑林第一碑、矗立在中轴线上的《石台孝经》。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唐玄宗书丹《石台孝经》的745年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初,大唐和回鹘联手灭了突厥,而也是在这一年,杨玉环被封为杨贵妃。”

如果说《九成宫醴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六年的一份述职报告,那么,现在矗立于西安碑林中轴线的《石台孝经》无疑是玄宗盛世的见证。

《国家宝藏》还原历史场景

01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说: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单看这里,以为写的是杨玉环跟李隆基相遇之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杨玉环遇到李隆基的时候,早已是别人的媳妇了。她确实“天生丽质难自弃”,所以被寿王李瑁选为妃子。俩人一般大,17岁结婚。

史书记载杨玉环得幸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也就是与李瑁结婚五年后。在此之前,陪伴唐玄宗二十多年的武惠妃病死了,她是寿王李瑁的母亲。唐玄宗倍感寂寞。但这时才发现,后宫佳丽三千,竟没有一个中意的。

为了排解寂寞,他就想各种荒唐的法子去扮演一个荒淫的帝王。比如说,鲜花盛开的时候,让后宫的妃子们头戴鲜花,他放飞粉蝶,粉蝶停在哪朵花上,他就临幸哪个妃子;或者,让妃子们彼此赌钱,谁赌赢了,他就临幸谁。

生活越放纵,心灵就越空虚。就在此时,他遇到了杨玉环。

杨玉环是如何得幸的史书没有记载,但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隆基组织了一次皇室集体度假,去骊山泡温泉。王子皇孙、内外命妇都出现在这里,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也不知道触动了唐玄宗哪根神经,其他人就“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55岁的李隆基遇见22岁的杨玉环,可以说是相见恨晚。唐玄宗是个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打羯鼓。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用功和特长已经不能简单用爱好来形容,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专业艺术家。

他把“羯鼓第一人”李龟年召来问:“你羯鼓打得好,肯定常练习吧?”李龟年说:“是啊,我已经打坏五十根鼓槌了。”唐玄宗一听笑了:“五十根?我已经打坏四柜子鼓槌了!”他还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杨玉环能歌善舞,两人琴瑟和鸣。

文艺青年容易为爱奋不顾身,只羡鸳鸯不羡仙。自从遇到杨玉环,唐玄宗就再也不粉蝶扑花了,而是全情投入在这枝“解语花”上了。

02

在中国古代,皇帝看上谁家的媳妇,想把她娶进门,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件事难就难在,杨玉环是寿王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公公娶了儿媳妇,放在哪个朝代都得算是丑闻了。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被爱冲昏头脑,毫不在意。何况唐王室本身就有鲜卑族血统,受胡人风气影响较深,父纳子妻、子纳父妾这种事在北方少数民族并不罕见。既然木已成舟,总得想法掩饰一下,把后续工作做好了。

在这一点上,唐高宗就是现成的“榜样”。当年他要娶老爸的妃子武媚娘,就让她在尼姑庵里过渡了一下。到了唐玄宗的时代,道教盛行,所以杨玉环就别当尼姑了,改当道姑吧。当了道姑,就超凡脱俗了,不就相当于跟寿王离婚了么?

可是,好端端的让一个王妃去当道姑,总得有个理由吧?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颁布了一道敕文。《唐大诏令集》记载,敕文是这样写的: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 ,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意思就是,寿王妃杨玉环为了给祖婆婆窦太后追福,自愿放弃王妃的身份,当一个女道士。

窦太后是谁?唐玄宗的母亲。长寿二年(693年),窦太后还是窦妃的时候,正月初二给婆婆武则天拜年,然后就神秘失踪了,尸骨无存。开元二十九年是窦太后去世五十周年,正月初二是窦太后的忌日,杨玉环就在这天成了一名女道士。

(传)仇英《连昌宫词》局部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元稹《连昌宫词》

这时候不要忘记一个重要的人,寿王李瑁的工作也是要做好的。

寿王此时啥心情?彻夜难眠。中晚唐的文学作品,说到唐玄宗霸占儿媳时,大都像白居易一样,采取了一种“为尊者讳”的态度。但李商隐除外,“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他的《骊山有感》就点出了这种关系。而另一首叫《龙池》的诗,更是深锐尖刻。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这天唐玄宗在兴庆宫的龙池召集了一场家宴,因为都是家人,所以敞开了云母石的屏风。“羯鼓声高”与“夜半宴归”形成鲜明对比,而“众乐停”和“宫漏永”更是妙。“宫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指宫中的铜壶滴漏声。

白天鼓乐狂欢,羯鼓声是最响的,唐玄宗一高兴打起羯鼓,别的乐器就停了。而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只能听见铜壶滴答滴答的声音。唐玄宗的侄子薛王早已酩酊大醉,而他的儿子寿王却彻夜不寐。一个”醒“字,扎心了。这首诗画面感极强,我们能想像寿王在这样一场家宴上看到自己的父亲与前妻时的心情。

就在这一年年底,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李宪去世了。当年李宪把太子之位让给玄宗,不再从政,也从不乱说话。玄宗对他很满意,经济上从不亏待他。李宪曾抚养寿王李瑁七年。李瑁这时就提出来,要以父子之礼,给宁王服丧。

认大伯作父,可能就是李瑁无声的抗争吧?

03

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就在先儒的注释中删除烦乱,萃取义理,用八分隶书书写了《孝经注释》,自己还做了注解,让皇子们研读。唐玄宗特别对“孝顺”二字作了精辟的解读,他说:“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

此时恰是他与杨玉环的热恋期,所以被看作是,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

实际上,先不说玉环入道在前,唐玄宗注释孝经在后。即使没有杨玉环,唐玄宗也会为《孝经》作注。

不止《孝经》、他还亲自为《老子》、《金刚经》作注。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呢?

因为《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唐玄宗为他们作注,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重,三教合流的思想。中国后期思想领域的发展,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才显得格外文采焕然。按照《旧唐书·玄宗本纪》的说法,当时的社会温文尔雅,蔚然成风,“垂髫之倪,皆知礼让”,这不正是唐玄宗重视文教的体现吗?

唐玄宗对儒学的礼敬还体现在诗文上,他是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帝王。那首诗叫《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这是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到泰山行封禅大礼,路过曲阜孔子墓有感而作。一代帝王化身迷弟,追述了孔子的一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

一件文物要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各种因缘际会,如果说《九成宫醴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六年的一份述职报告,那么,现在矗立于西安碑林中轴线的《石台孝经》无疑是玄宗盛世的见证。只不过杨贵妃恰好出现在他人生的高光部分

天宝四年(745年),大唐和回鹘联手灭了突厥,杨玉环终于结束了没有名分的日子,正式还俗,被册立为贵妃。在此之前一个月,唐玄宗为寿王李瑁娶了新的王妃,是个高门大族,之前的婚姻就算一笔勾销了。

边防问题解决了,家庭矛盾也平息了。那经济发展呢?有历史学家认为,唐玄宗的开元天宝时期,唐朝的繁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能比的。就拿人口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一共3700多万人,到了天宝末年达到5288万人,那时候实行的是按人口纳税的政策,可见国家财政收入有多高?

所以这一年,唐玄宗把八分隶书书丹的《孝经序》勒于石碑,太子李亨篆额,因原石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纪念盛唐的物华天宝,盛世风流。这就是《石台孝经》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