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小栈266孟子专题

 栖鸿看红楼 2022-08-31 发布于山西

        成语“出尔反尔”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在孟子笔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A.说出来的话又反悔了

        B.做出的决定又被自己推翻了

        C.做出的决定被别人推翻了

        D.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答案:D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下》第十二章。

        这一章是邹穆公和孟子的对话。邹国与鲁国打仗,邹国被打死的将官达三十余人,民众却无一人为之效死。邹穆公对这样的军民关系感到担忧和困惑,向孟子请教。孟子引用曾子的话回答:“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是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要求邹穆公旅行仁政,才能让民众尊敬君主和长官,乐于为他们奉献生命。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孟子的师父曾受教于子思,而子思是孔子的孙子。这样算来,曾子、子思、孟子这三们儒家学者,都秉承了孔子学说,而曾子则是孟子的前辈。

        邹穆王向孟子求教,显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孟子有“好辩”之名,不论问他什么,他都不忘推销自己的儒家政治主张,并且能在儒家的“仁”“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